韋萍
江蘇省興化市中醫院 江蘇泰州 225700
胃大部切除術患者中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的應用體會
韋萍
江蘇省興化市中醫院 江蘇泰州 225700
目的:分析加速康復外科對胃大部切除患者康復與并發癥的影響。方法:2015年8月~2016年 12月,醫院收治擇期胃大部切除術8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達法分組,常規組、快速康復組各入組40例,分別安排常規護理以及快速康復理念指導下的護理。結果:快速康復組住院時間。消化道癥狀、腰背痛、并發癥合計例次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可加速胃大部切除術康復,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
胃大部切除術;加速康復外科;護理
胃大部切除術是治療嚴重胃潰瘍形成、胃癌前病變與胃癌的主要方法,患者因罹患胃腸道疾病,胃腸道功能減退,常伴有耐受減退、營養不良,又因手術需要禁水食、創傷應激,患者術后并發癥風險較高[1]。加速康復外科是一種以患者為心中的外科處理理念,強調早期拔管、限制補液、早期下床、及早恢復腸內營養支持,為患者康復創造條件。本次研究試評價加速康復外科在胃大部切除術中的使用價值。
以2015年8月~2016年 12月,醫院收治擇期胃大部切除術入組。納入標準:①剖腹與腹腔鏡手術;②標準術式,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拒絕參與研究i;②合并其他重大疾病,失敗風險較高,術后需長時間ICU監護。入選患者80例,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齡43~67歲、平均(57.7±5.6)歲,聯合Billroth術患者32例。適應癥類型:胃癌53例、消化性潰瘍27例,聯合術前新輔助化療22例。擬定手術時間到手術時間(5.6±1.4)日。手術類型:微創手術62例,開腹手術18例。合并糖尿病14例,高血壓53例,慢性支氣管炎31例,慢性結直腸炎11例。采用隨機數字表達法分組,常規組、快速康復組各入組4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適應癥類型、聯合術式、合并癥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研究。
1.2.1 常規組
常規護理策略,包括術前檢查、術前胃腸道準備、皮膚準備、術前用藥、術前訪視、術后病情監護、術后并發癥預防護理等,開放手術者術后5-6日可下床活動,腹腔鏡微創手術48h內下床活動,術后3日流質半流質因素,逐漸向普食過渡。
1.2.2 快速組
(1)術前:①強化術前健康宣教,簽署《快速康復外科知情同意書》,詳細進行康復外科護理內容、風險、獲益的宣教,提高患者對快速康復中有悖于傳統護理策略的科學認識,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②強化腸道準備,盡量不口服抗生素,擇期手術術前等待時間較長,可加強生活管理、營養管理,以提升手術耐受,在術前 1-2日口服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 2000ml,不進行機械性腸道準備,若無糖尿病、代謝疾病等禁忌癥,術前夜睡前2h口服葡萄糖500ml,若患者耐受較好,有進食無渣飲食,縮短禁水食時間,一般禁食6h、禁水2h;③做好心理支持,術前訪視,要求家屬陪伴,術前1-2h現場觀摩手術室,熟悉手術室環境,介紹手術室護士,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屬的疑問。
(2)術后:①強化營養支持,若無禁忌癥及早腸內營養支持,自行調配早期勻漿膳,待患者意識恢復后,術后24h便可進食勻漿膳,評估腸道功能,48h內可恢復鼻塞或經口進食;②預防惡心、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限制液體輸入;③個體化、強化鎮痛,除藥物鎮痛外,還積極預防疼痛刺激,鼓勵采用穴位按摩等非藥物方法緩解疼痛;④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包括早期腹部按摩、下肢與腹部經穴按摩,揉拿足三里、足三里、大腸腧、天樞、支溝、合谷等穴位,可日常按摩,有便意前也可按摩,掌面順時針方向按摩下腹部10min,早中晚各 1次以改善排便能力,部分患者還可配合縮肛訓練,醫囑避免吞氣,無糖尿病、代謝紊亂癥患者,咀嚼口香糖,適當攝入高纖維素食物,補充腸道益生菌,晨間可飲一杯蜂蜜水,合理應用開塞露、甘油栓、甲基纖維素等藥物,堅持最小劑量、最短療程、最合理劑型原則;⑤加強早期康復訓練,無風險患者,可進行床上翻身訓練,每日5次,每次10組,交替坐臥位、半坐臥位,減輕腰背痛,鼓勵早期下床活動,特別是微創手術患者,術后24h內下床,術后當日可進行下肢平直抬高訓練、肱二頭肌訓練、肱三頭肌訓練;⑥鼓勵早期拔管,當引流量在200ml/d,即拔除引流管,術后2日內拔除導尿管。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計算,住院時間采用(Mena±SD)符號(±s)表示,采用Kolmogorov-Sminmov法進行正態分布檢驗,服從正態分布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并發癥采用例或率符號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x2檢驗或Fisher精確性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快速康復組住院時間(4.5±1.2)日,低于常規組(5.9±1.9)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快速康復組消化道癥狀、腰背痛、并發癥合計例次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快速康復組與常規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Meta分析證實加速康復外科用于結直腸癌患者術,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本次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2]。快速康復外科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提高住院床位周轉率,而是從患者康復出發,改變了傳統的圍術期護理措施,適應了當前微創技術發展趨勢,更符合實際情況,許多策略都經受了大量循證考驗,是經得起的推敲的,如早期腸內營養支持,鼓勵及早進食,有助于腸道功能恢復,降低腸梗阻等并發癥發生風險,快速康復外科縮短住院時間,還可減少照料需求、節省住院費用,縮短住院時間還有助于降低醫院感染發生風險。當然有部分康復外科護理技術利弊、適應癥尚未達成共識,需慎用,今后做好具體護理技術的對照研究。
綜上所述: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可加速胃大部切除術康復,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
[1]董振國,孫輝,蘇霞.腹部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影響因素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4,22(10):154-156.
[2]宋美璇,李顯蓉.快速康復外科在老年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手術應用療效的薈萃分析[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5,32(24):3960-3966.
R197.7
A
1672-5018(2017)02-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