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葳
摘要:城鎮化是我國最大內需潛力之所在,協調推進新型城鎮化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載體,也是解決“三農”問題和改善民生經濟的重要途徑。自改革開放以來,新型城鎮建設和鎮域經濟發展的推進,城鎮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傳統的規模擴展向綜合發展的新階段,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合理布局、綠色低碳等方面的發展。基于此,文章對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鎮域經濟發展進行了探究,簡單的分析了新型城鎮化的概念及其建設的意義以及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鎮域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探討了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泊于鎮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鎮域經濟發展對策。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鎮域經濟發展;對策
十八大以來,提出“要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因此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建設的重點任務,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如何加快鎮域經濟發展、促進城鎮化和鎮域經濟的良性互動,使其共同發展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的探討與實踐。
一、新型城鎮化的概念
新型城鎮化的概念是指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和共同進步的城鎮化。其核心內容是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于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平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致富的目的。
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意義
新型城鎮化建設是實現經濟轉型和經濟升級的重點,只有積極穩妥的推進新型城鎮化,才能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意義在于,一是城鎮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城鎮化能夠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向非農村業,解決農業增長、農村穩定、農民增收問題。并且,城鎮化能夠有效的推動以工代農、以城帶鄉,促進基本公共設施服務的平等,縮減城鄉差距,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共同發展;二是城鎮化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前提條件。城鎮是區域發展的中心與方向的指引。加快城鎮化,能夠讓發展要素最大化的集中在城鎮,以城鎮為平臺交換整合輻射帶動區域協調發展;三是新型城鎮化是保持文化傳承和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載體。由于小城鎮較小,受到的外來文化沖擊力度比較小,因此能夠保留完整歷史文化傳承。根據我國城市發展建設調查來看,隨著我國城市的擴建,許多文化名城都消失在了發展的歷史進程里,只有極少的部分被保留在傳統的街道和村落里。而在小城鎮中的文化遺跡卻能夠被很好的保留下來,皆是其本身的優勢更利于保護歷史文化傳承;四是想要提高民眾日常生活經濟、物質需求和生活需要,新型城鎮化建設是非常有效的途徑。隨著社會現代化,人們對知識、技術、心理價值的要求都有所提高。而想要實現這些基本要求,那么就必須為人們提供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而新型城鎮化建設,是城市生活的折射,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樞紐,能夠有效的提高生活水平,使人們的社會質量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鎮域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土地利用率低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許多城鎮缺乏合理的規劃,盲目和隨意的進行城鎮化建設,在土地利用上,許多產業布局散亂,規模也較小,對土地使用率比較低,尤其是有很多普通鄉鎮在建設用地上非常不合理,其工業區、居民區和商貿服務區混亂的穿插在一起,沒有合理規劃土地的使用。
(二)籌融資難度較大
傳統的農業和農村經濟仍然是我國鎮域經濟的主體,其他產業發展速度緩慢,鎮級政府資金有限。并且隨著如今銀行商業化的不斷改革,許多商業銀行業務慢慢把農村業務收縮回城市,鎮級營業點基本都只是儲存,不進行放貸,因此鎮級籌融資難度愈加困難。
(三)技術人才稀缺
目前城鎮中的許多企業都缺少專業的技術人才。根據調查顯示,我國城鎮中大專以上的文化的人口正在逐漸下降,而文盲和半文盲卻在逐漸增加。2016年調查顯示,城鎮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1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的8.03%,比同期全國城市平均水平高4.51%。
四、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泊于鎮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鎮域經濟發展對策
(一)抓好農業產業化建設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我國農業經營體制的一項重改革,是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想要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整體優化,那么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是其有效的途徑,同時也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礎。而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泊于鎮盛產海參、鮑魚、夏夷貝、石菜花燈名貴海珍品和無花果、紅富士、紅提葡萄、草莓燈各類果品,是威海市重要的水果產地和國家無花果標準種植示范區。因此,鎮域經濟發展應該圍繞這些特色產業,建立一個完善的產業發展體系,采用大量的先進農業科技技術來提高整體農業科技含量。同時,我們也需要做好市場銷售,針對批發市場和農村市場體系進行加強建設,建立一個完整的農產品市場信息網絡平臺,為各種農民交流組織提供一個廣闊的交流平臺,切實的做好社會化的服務,使農民進入市場中的秩序得到提高。而且一個龍頭企業,可以有效地帶領當地經濟發展,因此政府需要重點培養鎮域里競爭能力強的企業,來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二)促進鎮域經濟工業化進程
近年來根據我國鎮域經濟調查顯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途徑是工業化產業收入。從以前的產值數據來看,財政收入中占最大比重的是工業企業的財政收入。但是根據數據研究顯示,每個地區經濟發展的不盡相同,而其也主要體現在工業經濟的規模和效益上,因此要促進鎮域經濟工業化進程,為鎮域經濟提供穩定的經濟收入,為鎮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這樣才能打造有力的經濟基礎。在促進鎮域經濟工業化進程的過程中,一定要營造好打造工業富民的氛圍,使百姓能夠與政府部門一條心,堅定鎮域經濟工業化的信心,為鎮域經濟工業化建設提供幫助。endprint
(三)積極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
堅持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農民增收作為工作重點,加強農村工作的領導,加大農村基層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綜合整治農村環境。因此政府可以主導市場運作,以泊于鎮為核心重點,輻射帶動全鎮建設體系,抓好泊于鎮的建設,搞好鎮域面積擴容建設。把私營經濟和對外經濟有效的結合起來,實現工業、特色農業、服務業科學合理的規劃。同時政府也有按照市場化運作,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
(四)大力鼓勵民營經濟發展
民營經濟也是鎮域經濟發展的一個助力。以前的民營經濟受到諸多原因的限制,發展得不到支持,而在如今新政策的背景下,政府應該給出一定有效的扶持措施,為民營經濟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市場、政策和法治環境,提供扶持政策。在鎮域經濟發展建設中,政府應該積極的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讓民營企業能夠享受到公平的待遇。從而促進鄉鎮企業的創新,為鎮域經濟發展增加新的發展優勢。根據以往的數據顯示,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年末全區個體私營企業戶數13754戶,比上年增加了2086戶,增長17.9%;個體私營企業注冊資金53.38億元,比上年增加10億元,增長23%;個體私營企業上繳稅金7.15億元,比上年增加1.68億元,增長30.7%。根據這些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政府部門對于私營經濟發展的鼓勵,其中一些發展技術含量較高的企業,能夠得到有效的發展,從而提高在鎮域經濟中的比重,政府為民營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扶持政策和法律環境,幫助他們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技術能力,引導他們加入到鎮域經濟建設發展中來,能夠促進民營經濟和政府得到雙贏。
(五)促進企業技術創新
創新能夠有效的促進一個鎮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政府部門應該支持企業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和客戶要求的改變,不斷創新技術,增加勞動力和資金的投入,讓市場與技術創新能夠有效的銜接起來。政府部門應該加強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對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扶持政策,幫助企業擴大技術創新資金的來源,為企業多發籌措資金,同時政府部門還可以為技術創新建立一個基金會,以達到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發展的目的。此外,政府應該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推動企業與高校院建立產學研合作項目,共同促進企業技術的創新。
綜上所述,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鎮域經濟發展是一項非常繁重的系統工作,在發展的過程中將面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究和思考,不斷的總結地方經驗和措施,以找出最好的對策。
參考文獻:
[1]樊猛.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鎮域經濟發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
[2]李俊松,李俊高.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綿陽鎮域經濟發展模式選擇[J].商,2015(41).
[3]宋雅楠.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縣域特色經濟的發展探究——以清原縣為例[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
[4]伊建春.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城郊型經濟發展問題探析[J].中外企業家,2013(19).
(作者單位: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泊于鎮財政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