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涓涓
【摘要】在《指南》中表明幼兒科學教育要從目標定位、內容選擇、方法途徑等方面去探討,通過創設合理有效的教育環境和各種活動,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使幼兒在探索活動中,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知識技能。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的科學活動是非常值得我們重視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幼兒園科學活動 存在的問題及舉措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035-02
一、明確幼兒科學活動目標
《指南》中,幼兒科學探究的目標包括: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個目標相互依存,是一個探究過程中的不同方面和不同表現,有著不同的性質和特點。
1.親近自然,喜歡探究
好奇:幼兒的好奇表現在喜歡接觸新鮮事物,對周圍的事物感興趣。
好問:幼兒真正的探究始于對問題答案的追求。
好探究:在對事物產生了好奇心的情況下便會采用各種方法手段去尋求答案,這便是幼兒的探究過程。
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這一目標包括經歷探究過程和獲得探究能力兩個相輔相成、相互交織的層面。從探究過程來看,包括提問、觀察、探索、分析、驗證、合作、分享等基本環節,從不同年齡幼兒的典型表現可以看出,對幼兒在探究中使用各種正確可行的方法在多樣性和程度上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
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包括六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常見的動植物、常見物體、常見的物理現象、天氣與季節變化、科技產品和環境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二、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的實施
1.組織、引導幼兒進行各種探究活動
在科學活動中進行探究,不僅能激發幼兒科學探究和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夠增進幼兒對科學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充分體現讓幼兒自主學習,在動手動腦的探究活動中進一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提升科學探究能力,獲得科學知識。教師在活動中起到的作用是引導者、支持者、幫助者。
2.積極開展活動區中的科學探究活動
在課室的科學區角投放合理、操作性強、有趣的科學材料,根據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科學活動內容、從易到難地在科學區投放科學操作材料,能大大提高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更有效地達到科學活動的發展目標。
3.鼓勵幼兒在生活中進行多樣化的科學活動
鼓勵幼兒在生活中進行多樣化的科學活動,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分析、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進行探究,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將結果記錄下來。
4.關注和支持幼兒的偶發性科學活動
偶發性科學活動是指在一日活動中、生活中、游戲中偶然發生的,幼兒自發產生的科學活動。幼兒對它的興趣有時高于正常開展的科學活動。偶發性科學活動是科學教育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更能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當幼兒產生偶發性科學活動時,教師應及時地對幼兒進行科學的啟蒙教育。
三、幼兒園科學活動存在問題
1.教師科學專業知識水平有限,造成教師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有誤,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質修養,多學習多研究有關科學方面的知識,不斷補充自己的專業知識,將正確的科學知識傳授給幼兒。
2.填鴨式教育,老師通過口頭表述傳授知識,幼兒通過傾聽獲取知識,簡單地說就是我說你聽。這樣的教育方式孩子的的積極性、主動性、探索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的發揮。
3.不合理的科學活動設計
教師在設計科學教育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再去制定合理科學的科學活動計劃。我們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制定符合幼兒的科學活動內容、活動目標、活動重難點,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如果設定的目標、內容難度太大,會使幼兒失去探索的興趣,并對自己失去信心。如果設定的目標、內容過于簡單,會降低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我們在設定目標時盡可能使每個活動只有一個核心概念。
4.課前準備不足,沒能達到探究目的
在幼兒園的科學活動中,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由于課前準備過于繁瑣,很多老師怕麻煩,只是帶領幼兒簡單地進行了一些科學概念的認識,而沒有提供充足的材料和資源讓科學活動生動形象,讓幼兒可以動手操作。作為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引導者、參與者,教師首先要為幼兒的科學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為幼兒準備有趣的探究工作,如放大鏡、小鏟、小容器等,能使幼兒理解工具的用途并學習根據不同的探究需要選擇合適的工具材料來幫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2012
[2]張俊.《幼兒園科學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