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楊晶+++楊小霞
【摘要】針對如何培養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化工專業人才這一目標,通過對化工行業中的各種標準分析,融會貫通到《壓力容器操作與維護》課程教學內容中,提出滿足化工行業標準和人才自身特點的人才需求分析,構建與化工行業標準相銜接的課程教學體系內容,實現行業標準與教學內容的常態、長效銜接機制。
【關鍵詞】壓力容器 與行業標準相銜接 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238-01
一、壓力容器在化工生產中的作用
壓力容器是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工業生產過程中的重要設備之一,化工生產中的特種設備鍋爐、壓力容器以及壓力管道是具有爆炸危險性的承壓類設備,其內介質具有高溫、高壓、低溫、易燃、易爆、劇毒或腐蝕性等特點,容易引發爆炸、泄漏、中毒等災難性的事故,對人身和財產安全產生的危險性較大。因此,壓力容器在化工生產中能否安全運行直接關系到化工企業生產活動的正常開展以及操作人員的生命安全。
二、化工行業人才對壓力容器知識需求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及化工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壓力容器的操作、維護和檢修等水平要求更加嚴格?;どa的安全管理包含著壓力容器的安全操作及維護,因此與壓力容器相關的技術知識及行業標準是化工操作人員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只有深入了解行業規范,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掌握壓力容器前沿技術,化工操作人員才能真正做到不違規、不違章作業,嚴格按照操作規程要求操作壓力容器,及時排除壓力容器事故隱患,更好的實現化工生產的安全操作與管理。
三、適應化工行業標準的人才需求
經過統計,到于2013年年底,全國特種設備總量為936.91萬臺,其中:壓力容器301.12萬臺,鍋爐 64.12 萬臺。截止2015年底,全國特種設備總量達1100.13萬臺,其中:壓力容器340.66萬臺,鍋爐 57.92 萬臺。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壓力容器總量在逐年增加,壓力容器的操作和檢修人員的需求是大量的,目前我國高校培養的化工人才主要為工藝性技術操作人才及過程裝備設計、研究和制造方面的應用技術型人才,教學體系中缺乏與化工行業標準和法律法規知識相銜接的內容,培養出來的人才還不能完全滿足企業的需求,企業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經費對員工進行培訓。
化工企業屬于高危行業,進入企業的員工要經過安全警示知識培訓和相關工藝知識的培訓,其次,在職員工每年也要經過各種相關的崗位技能技術知識的培訓,同時化工企業各級管理人員還需要通過安全管理培訓,在這些培訓中都會包含著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法律法規的知識培訓。因此,培養符合國家標準的壓力容器操作人員是化工行業及近化工行業對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
四、構建與化工行業標準相銜接的壓力容器教學內容
當前化工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看重的是畢業生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而這種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培養是建立在對行業標準及法律法規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形成的。通過建立與化工行業標準相銜接的壓力容器教學內容,不僅符合現在企業培訓的要求,同時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特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都是一種新的突破。
課程通過對與壓力容器安全管理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和企業操作規程的深入解讀分析,掌握化工企業實際生產狀態及操作要求。課程內容針對壓力容器操作的特點,不僅包括各種壓力容器及安全附件的結構特點,還引入了壓力容器安全管理法規,涵蓋了壓力容器內介質特性、壓力容器安全使用管理、安全監督、事故危害及事故處理等方面內容。將化工生產崗位要求引入課堂中,建立壓力容器現場操作模型,通過模型演練,加強學生安全意識,規范學生壓力容器操作行為,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崗位需求。
五、結束語
行業標準與教學內容的銜接可以解決高等教育與實際生產相脫節的主要問題,加強高校與企業的合作,切實從企業培訓方面出發,將實用性知識引入教學內容中,提高在校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術能力。本課程立足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特點,著眼專業技能型人才素質的培養和提高,適應人才培養模式和崗位能力需求的發展。構建與行業標準相銜接的高職課程體系可以實現學生"以一技之長為主,兼顧多種能力",既掌握一類職業崗位共同的專業理論,又能在這些專業理論基礎上把已形成的能力在相應職業崗位范圍內發生轉移,達到上崗無須過渡,轉崗不必培訓之目的。
參考文獻:
[1]國家質量進度檢驗檢疫總局.關于2015 年全國特種設備安全狀況情況的通報.2016,3.
[2]崔曉杰.我國高等職業學院職業培訓問題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