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摘要】隨著美術設計領域的拓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成為了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難題。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已經習慣了日常的思維模式,并產生了一定的依賴性,通過創造性思維模式的融入,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設計動力,促進學生在設計領域中保持生機和活力。本文針對在美術設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價值意義、常見問題、強化措施進行探究,供大家借鑒參考。
【關鍵詞】美術設計 培養 創造性 思維 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207-02
在美術設計教學中,增加學生的藝術修養、開發學生的美育才能、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日常教育的主體內容。旨在提升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和素養,它的本身就是一項具備開放性和創造性的勞動。在中國傳統的美術教育中,教師更加注重對學生藝術技能的培養,卻忽視了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導致美術設計教學存在著尷尬的發展境地。
一、美術設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創造性強的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往往能夠呈現出精準的預測和獨到的見解。從根本上說,美術設計教學事業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形式和規律,創造性是衡量藝術作品價值的主要因素。
而對于校園中的學生們來說,他們受到成長環境、藝術觀點和客觀事物影響,在“想象”和“創造”這兩個階段,所表現出來的特質也并不相同。美術作品只有新意、有個性,才能夠留給人們深刻的印象,增進觀者和作者之間的情感交流。隨著美術設計領域的拓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成為了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難題。對于我國美術設計教學來說,高校藝術教學內容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形式比較保守傳統。嚴重阻礙了學生設計思維的開拓,使他們對“舉一反三”、“融匯貫通”的設計思路并不了解,在設計作品中表現單一、無趣的發展弊端。
二、美術設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具體策略
從根本上說,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需要直覺、想象、靈感的集中,對自身創新意識進行全面的開發,從而獲得滿意的效果。在培養創造思維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方法,增進學生對藝術設計的開拓創新。
(1)形象聯想,提高學生的創新欲望
為了打破傳統美術教育的發展誤區,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一些形象物體進行創新,使常見的藝術形象能夠呈現出不一樣的魅力。
例如,教師要通過布置設計作業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細致、耐心的觀察,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尋找隨機六件物體,并對它們的形象進行重新加工,形成一幅有趣味、有意義的藝術作品。在這一案例中,有的學生選擇了蘋果、樹木、房子、老人、孩子、狗,然后對這六種形象運用藝術設計手法,進行高度的抽象和概括,表達了一個老人和孩子之間溫馨、寧靜的午后生活。還有的學生選擇了白紙、毛筆、墨汁、色彩、硯臺、書這六件物體,講述了發生在一個童話環境中,有關于書和畫之間的故事。大家各自發揮想象能力,盡可能多的激發創造靈感,豐富藝術形式。
(2)榜樣激勵,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
榜樣激勵法指的是通過在學生群體中樹立榜樣、建設標桿的形式,著力培養學生的的學習能力,從而借助于一系列的教學措施,提升學生對美術設計課程的深度挖掘。教師要立足于藝術創作的心理需求和發展觀念,將學生的藝術塑造意識發揮到最佳狀態,繼而提高學生的實踐創造技能。
(3)打破常規,采取逆向思維去思考
一般來說,創造性思維能力較強的人能夠具備更加獨到的見解。在美術設計中,教師要改變“天是藍的、草是綠色、花是紅的”的常規性思維,促使學生能夠采用逆向的思維,去呈現不一樣的設計作品。轉變設計思路,從問題中找尋閃光點,加強對學生流暢性思維的訓練。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精細素描+創意素描”的教育形式,使學生能夠通過不同的教育方法,感受到藝術的趣味。也可以通過抽簽的形式,設定不同的場景,然后由學生對色彩、效果和構圖進行自由的編排,加深學生逆向思維的確立,提高學生在美術設計課程中的創造性。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美術設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一個系統的教學過程。因此,教師要以設計應用課程作為切入點,讓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將反向思維教學、體驗式教學、榜樣式教學融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具備較高的設計創造熱情,創造出更加豐富、生動、獨特的藝術設計作品。
參考文獻:
[1]耿紅黨,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考試周刊,2008.27.
[2]鄭昌,談談中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培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