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莉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致力于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通過多種方式多方面多渠道去建立新型的語文教學觀。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外閱讀;課程資源
“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隨著語文教育新理念的施行,語文閱讀的重要性也不斷地呈現出來。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地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內教學資源和課外教學資源,例如:教學掛圖、工具書、教科書、其他雜志、報刊,電視、電影、網絡、廣播,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等等,甚至也包括國內外發生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這種教學理念,打破了傳統語文教學的模式,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致力于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通過多種方式多方面、多渠道去建立新型的語文教學觀。
那么,在教學中怎樣利用課外閱讀這一種途徑,把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完美地結合起來呢?這也是一線教師一直關注的熱點話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彌補資源,推薦書目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地提出了“要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語感積累,熏陶和培養情感,使學生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學生個性的要求。”初中語文教材中每冊書中大約有三十篇文章,教師要達到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光通過這三十篇文章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教師只能通過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方法才能達到要求。
二、與時俱進,廣泛閱讀
在初中語文教材上的文章,都是經過編委會精心篩選、編輯而出版的,其中不乏許多的經典文學名著。學生學習這些美文經典,確實能提高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與品位。與此同時,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有些經典的內容遠離了學生的生活與時代,有些教師教學時根本不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更談不上與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了。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課堂這個主陣地之外,社會生活可以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另一個廣闊的天地。教師可利用報紙雜志,讓學生能夠及時地了解生活、反映生活,為學生提供最快、最新的信息。
另外,在教學時可以為學生安排閱讀課,把學生帶進閱覽室、圖書室,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好的書籍,讓學生帶著深厚的興趣去閱讀,這樣學生可以在閱讀的世界里盡情地享受美文的滋養,讓學生與時俱進,傾聽時代的律動。通過課外的廣泛閱讀,學生不僅可以在閱讀中提升語文素養,而且可以使學生提高自己品德修養,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為了完成這個目標,教師在閱讀前就必須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嚴格管理,面對種類繁多的報紙雜志,很多的同學在選擇時會束手無策,很難做出恰當的選擇,這時,教師就必須及時地為學生篩選文章,有目的地進行選擇。要選取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美文,而且還要與課堂教學相吻合,不能讓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
三、激發興趣,結合網絡
語文教材不是唯一的,可卻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它在語文教學中起到了主導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網絡又成為一個新興的事物,令學生癡迷。網絡,這個神奇變幻的世界,也成為教師在教學上的一個豐富多彩的資源,網絡教學已經悄然地走進了我們的課堂,成為一個新潮流,為教學提供了重要信息與資源,大大地提高了語文教學的廣度與深度,成為教師在教學上的得力助手。教材上也注意將課文學習與網絡資源的開發利用結合起來。
教師利用網絡教學,改變了傳統而呆板的教學方式,大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同時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網絡教學的使用,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音頻、視頻相結合,使課堂豐富多彩,極具感染力,學生學得活潑,教師教得輕松,網絡使教學打開了一個廣闊的天地,教與學都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
四、有聲閱讀,精彩紛呈
生活處處是語文,語文處處是生活。語文教師要成為語文課程的開發者。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也要改變固有的學習方式。通過開設閱讀課,讓學生感受語文資源的豐富。閱讀課就起到了一個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很好地把課內與課外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閱讀課,學生的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方面得到整合,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另外,在教學時,可把學生感興趣的音樂引入課堂,變閱讀的無聲課堂為有聲世界,音樂是學生閱讀最好的陪伴。
總之,閱讀教學可以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在閱讀中可以獲取信息,學習語文。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讓閱讀成為學生的習慣,讓閱讀成為學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參考文獻:
藍鳳云.中學生課外閱讀物狀況分析[J].中小學管理,1999(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