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源春
【摘要】由于互聯網的發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挑戰,同時也帶來機遇。本文分析了互聯網對于高校學生的影響,并闡述了基于互聯網+視野,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進一步創新的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 思想政治工作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4-0073-01
一、前言
互聯網擁有開放性、互動性等特點,可以進一步加深人們之間的交流,可以有效的促進人類文明向前發展,推動社會不斷的進步。不過,互聯網同樣也是一把雙刃劍,不僅讓我們享受到了實惠,同時也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現階段,很多的青少年沉迷在網絡之中,導致自身的學業被荒廢,使自己的前程被無情的葬送。所以,在互聯網時代到來之時,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因此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讓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臨全新的挑戰以及機遇。
二、互聯網對于高校學生的影響
(一)對學生思想帶來的影響
由于互聯網具有非常強的開放性特點,讓高校的學生在獲取國內外相關信息時更為便捷,使得學生視野進一步的拓展,也使得學生的知識面得以拓展,更加有利于學生進行獨立的思索以及獨立的判斷,增強學生對于是非的辨識能力。不過,互聯網屬于無國界的虛擬世界,在網絡之中存在很多的不健康內容,我們很難對這些內容加以有效的控制。互聯網之中,西方一些國家不斷的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我國的一些敵對勢力也會利用互聯網不斷的進行攻擊以及煽動,導致學生在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形成的過程中受到了一定影響。在網絡世界中,不健康的信息之所以會對學生思想造成較大的影響,主要是這些不健康的信息數量相對較多。因此,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應當主動的出擊,通過充分、恰當的利用互聯網,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為有力的工具。
(二)對學生道德的影響
互聯網超越了國界,同時也超越了地域的限制,很多的高校學生依據自身的價值觀來對互聯網中的相關信息進行評判與辨別,針對網絡中的一些思想以及觀點不能站在客觀的角度加以對待,對于網絡信息的傳播也不太慎重。因為受到技術水平的限制,現在依舊很難全面的對網絡中的信息加以全面審查,更不可能對網絡中所有的信息進行逐一的審查。另外,由于互聯網也具有虛擬性、隱匿性等特征,使得網絡犯罪擁有了極好的掩護,極易導致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削弱,從而引發學生出現一些不道德行為或者是違法行為。
(三)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網絡中的知識是非常豐富的,學生通過互聯網能夠獲得到最為前沿的教育,還能獲得到最新的科研動態信息,同時還能及時的了解國內外各個領域的研究前沿。學生能夠通過互聯網獲取到相應的資料以及信息,完成學習任務,確保了學習過程中資料來源更加的豐富,并進一步拓展了學生對于知識學習的范圍。但是,因為互聯網對于學生的吸引是非常大的,很多的學生由于沉迷網絡游戲而無法自拔,使得自身的學業受到嚴重影響,也使自己的前程被無情的葬送。
三、基于互聯網+視野,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進一步創新
(一)構建高素養的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
在互聯網時代,對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員不僅應當具備非常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能,并且還應當能夠熟練的運用網絡技術。所以,構建高素養的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是互聯網時代下,確保思想政治工作順利開展的新要求。
(二)全面的利用互聯網技術,強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目前,最為先進以及最為高效的傳播手段便是互聯網,將其恰當的應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可以有效的拓展工作渠道,已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互聯網的覆蓋范圍相對廣,而且信息的更新速率非常快,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你可以借助于互聯網這一平臺,設置網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并在網上對學生提供心理答疑服務以及生活服務等,這樣便能夠更好的確保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的具有針對性,也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強化網絡陣地建設,組織豐富的網上活動
對于高校來說,應當利用已經構建的校園網絡,確保學校中各個部門能夠形成有機的聯系,確保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能夠更加順暢的交流與共享。同時,還應當依照互聯網的特征,組織豐富的網上教育活動等,要確保活動擁有一定的思想性、趣味性以及知識性。
四、結語
互聯網的出現與快速發展,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同時,互聯網也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擁有全新的工具,進一步的擴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徑,可以讓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夠更加及時、全面的了解學生思想政治情況,并制定針對性的方案對學生加以引導。因此,在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當充分的利用互聯網的優勢,避免互聯網對其造成不利影響。
參考文獻:
[1]李春榮.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與應對[J].高校輔導員.2017(01):65-67
[2]蔣敏.運用“互聯網+”新思維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J].科技視界.2017(04):2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