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霞
摘 要:課前預習主要是指學生在教師授新課之前自主學習的過程。但目前預習現狀不容樂觀。為此,培養預習習慣,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關鍵詞:預習;習慣;有效
課前預習主要是指學生在教師授新課之前自主學習的過程。課前預習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措施,是一種很好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手段之一。
預習作為英語學習的一個環節,本身就是自學,是課堂教學的準備。它應該是全面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全方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一個良好契機。
學生會獨立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同時也有助于發現學習中的重點、難點,課前預習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維和閱讀能力,幫助提高聽課效率,增強記憶效果,從而改變學習被動的局面。
那么怎樣預習才有良好的效果呢?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一下我的體會及做法。
一、培養預習習慣,使預習有可持續性
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種現象:學生學了幾年英語后,還要老師領讀單詞,由教師逐句把課文譯成漢語。不少學生只會認讀課文,而對于與課文難易程度相當的課外閱讀材料,則看不懂或者閱讀速度很慢。很多學生可以背誦很多句型和語法規則,但在說和寫時卻錯誤百出。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日常教學中沒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尤其是獨立學習和解決問題的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培養自學能力的前提。為培養預習習慣,我幫助學生確定明確的預習目標。在進行每一模塊教學之前,我都布置下列預習任務:
1.重點單詞。在同學們已掌握了大量音標知識的基礎上,我讓他們先將單詞表里的單詞標上音標,練習拼讀。然后在課文中畫出這些單詞,熟悉其語境,從而對這些單詞的含義及用法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最后達到熟練掌握單詞的目的。
2.在預習好單詞的前提下,預習課文,找出重點、難點和疑點,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的放矢地去聽,同時借助錄音機,基本能較準確、熟練地朗讀課文,并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說出故事梗概,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
一旦學生形成了預習的習慣,他們通過預習了解學習內容的重難點,認識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找出疑問和困惑,為有的放矢地聽課做好準備。
二、指導預習方法,使預習有法可依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完成預習任務,開始時,我認真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如為了預習好單詞,我教他們如何查字典,如何拼讀音標等。為了使同學們更準確地記憶單詞,我列舉了許多記憶單詞的技巧,如單詞樹、復合詞、加減字母、替換字母、加前綴后綴、近反義詞等等。現行教材詞匯豐富,有些生詞可以鼓勵學生根據上下文猜測意思。在課文預習上,我指導他們如何摸清課文脈絡,如何利用生詞理解句子含義,通過“閱讀前”猜測解決生詞障礙,“閱讀中”設計不同層次的活動獲取細節信息,“閱讀后”試著小組討論復述課文。同時對于語法,我注重指導學生善于觀察,歸納總結。總之,通過預習的指導,讓學生總結出預習六字訣:讀、劃、思、說、做、問。即讀一讀單詞、對話、課文,劃一劃重點、難點,觀察一下異同,想一想新舊知識聯系,說一說所得和總結,做一做習題,提一提疑問和困惑。學生真正得到了言傳身教,受益匪淺。
三、注重預習設計,使預習有章可循
預習學案是學生預習的“路線圖”,只有路線圖清晰了,學生才可能少走彎路。重視預習學案的設計,才能使預習暢通無阻。預習從學生角度設計,仔細推敲每個知識點,力求與學生思維同步,同時構造出系列典型的任務,要求具體明確。如會默寫哪些生詞?出現了哪些動詞的過去式、過去分詞,是否規則變化?出現了哪些新的句式、語法?本課生詞有哪些與已經學過的單詞有聯系?你認為本課的重難點是什么?如果是reading部分,你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文章大意嗎?預習后你有哪些疑問?只有教師給學生布置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任務,預習才有操作性。通過設計小步子、密臺階的題目,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可以有效降低預習難度,提高學生預習自信心。合理的預習學案,為學生預習指引了方向,具體的預習任務,引領學生細致閱讀教材,整體感知教材所涵蓋的知識點及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逐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覺
性,良好的預習習慣—習得知識—形成能力—增強自信心,三者之間形成良性循環,對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非常有利。
四、分層布置作業,使每個學生有收獲
根據學生學習的能力和基礎的差異,布置不同的預習作業,可以收到很好的預習效果。對于學困生,教師放低要求,要求他們借助工具書、詞典或課外參考書,理解課文,能根據磁帶跟讀生詞、課文。對于中等生,要求回答導讀中的一些問題;對于優等生,可以給他們一些深層次思考的問題,嘗試探索。當然,也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實行同組異質,異組同質。讓每一學生能通過預習有所收獲。
五、開展激勵競爭,使預習興趣能持續
學習新課前,可以根據布置的預習學案舉行一個小小的“知識交流會”,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預習經驗交流活動,評選預習小明星,以此鞏固學生的預習興趣。
六、落實檢查和評價,使預習有實效
有檢查有反饋才有落實。及時進行預習檢查、評價,不僅可以督促學生提高預習質量,及時得到反饋信息,而且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學生的預習成果,可以采取“兩結合一統計”的方法進行評價。“兩結合”即普查與抽查相結合,個體評價與小組評價相結合。一統計即建立預習成績統計表,進行成果統計。當然也可以通過預習學案進行不同形式的檢查和評估。檢查時教師要盡可能兼顧到每個同學,盡量讓所有學生感到教師對他預習作業是重視的,也會促使學生更加重視預習。另外,檢查后要給予正確評價,多鼓勵多表揚,以增強學習興趣。
總之,英語學習的目的是交際。有效預習對于學好英語,培養學生獨立自學能力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我們必須指導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設計可操作性強的學案。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積極參加課堂語言實踐活動,從而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吳秀紅.注重學法指導 促進習慣養成:淺談初中生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6(12).
[2]龔曉靈.英語課外合作學習的探索[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