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家斌
【摘要】小學是我們漫漫學習路上的一個開端,要想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小學的班主任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小學班主任不僅要注意學生們的學習,還要兼顧學生們的生活,特別是我們城鄉結合部的小學。但是在實際生活中,許多小學班主任經常感覺心有余而力不足,為此,本篇文章就提出小學班主任存在的普遍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 問題 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4-0184-02
一、小學班主任存在的問題
因為班主任比普通的任課教師多著一份職責,所以他們在學校的工作中更容易出現一些問題。而出現的這些問題又會浪費班主任一些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在教師與班主任之間頻繁的角色切換,常常使他們自顧不暇,因此分析并解決小學班主任中存在的問題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學工作的問題
班主任需要同時兼顧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為此,班主任比普通的任課教師的工作更加困難。因為普通的任課教師只負責讓學生掌握本科的知識點就可以,但是班主任在確保學生掌握本科的知識點的同時還要了解學生是否每科的知識點已經掌握。與此同時,班主任還要承受來自學校的壓力,比如教師考核、班級評比等。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每個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為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的,所以一些家長就把自己的希望放在班主任身上。所以班主任還要承受來自家長的一部分壓力。為此,班主任對學生加強管教。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學校、家長以及學生之間的關系是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一個難題。
(二)德育的問題
德育教育對小學生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學校的教育通過正面人物傳遞正能量,比喻雷鋒等。然而現在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學生社會化這個問題逐漸凸顯出來,特別是我們務工子弟比較多的學校,學生的生活環境比較復雜。隨著傳播手段的多樣化,一些道德淪喪的事件通過傳媒手段的傳播鬧得人盡皆知。面對社會與課本上的差異,小學生難免會心生困惑,甚至一些學生會對自己的善良以及能力產生懷疑。這些問題都需要班主任去解決,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已經疲憊不堪,所以在實際的生活中,一些班主任著實忽略了對學生們的德育教育,這也是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之一。
(三)網絡的問題
現在的社會就是一個信息化、網絡化的社會,許多人離不開手機、離不開網絡,小學生亦是如此。眾所周知,網絡是把雙刃劍,如果利用的好,學生們可以從上面學習知識,開拓眼界,學習到一些課本上所學不到的知識,但是如果利用得不好,學生們有可能會被網絡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信息所誘惑,從而對他們身心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為此,網絡的問題也是班主任所需要面對的問題。
二、應對問題的策略分析
(一)減輕班主任工作量
學校領導應該多為班主任考慮,適當的減輕班主任的工作量。班主任也可以自己減壓,比如在班級優秀的同學中挑選一些班干部,讓這些班干部管理同學,幫助同學。這些班干部在幫助老師分擔工作的同時也鍛煉并提高了自己的能力,為以后的生活學習奠定了基礎。班主任的工作量減輕了,這樣班主任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們相處,從而可以更好的了解學生們的想法,與學生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班主任在以后的工作中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二)兼顧德育和智育
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兼顧學生們的學習和德育教育,對于班級里一些成績比較落后的同學,班主任應該給予鼓勵,并且在空閑時間可以給成績不好的同學補課,班主任還可以建立學習小組,以好帶差互幫互學,既提高后進生的成績,又提高優生的綜合能力。關于德育教育,班主任可以請求各科任老師的幫助,在各科課堂上給學生們滲透一些德育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班主任及各科老師應該做好榜樣工作,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從而為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另外,學校也應該舉辦一些有關德育教育的活動,以此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三)正確使用網絡
學生在使用網絡時,班主任必須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指導學生利用網絡積極的一面,幫助學生從網上查找各種學習資料,了解時事等,并且告訴學生網絡的危害,使學生遠離網絡不好的信息。為了能夠使學生可以合理運用上網時間,班主任可以組織一些興趣小組,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另外班主任應該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加強對學生的關注,以此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結語
小學階段是整個人生的基礎,更容易養成良好的人生習慣,而小學生與班主任的接觸最多,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為了保證每個學生可以健康成長,班主任應該從自身出發,減少工作量,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思想。應該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著重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因為小學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所以解決班主任在工作中的問題,更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白字仙:《淺談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現代教育管理》,2015 (15)。
[2]王立健、李惠蘭:《我國小學生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當代科學教育》,2005(23)。
[3]仲伯利,楊梓:《一位小學班主任的教育反思及總結》,《教育學術周刊》,2014,(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