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曉敏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181-01
過去,地理學科的全部即陳述一些地理事象及其地區分布;或者將這些地理事物一一在地圖上表示出來,然后我們通過不斷查閱,熟悉,再轉化、落實于圖,或者能再現這些地理事實及其分布特征。
其實,若真正走入地理學科,就會發現:這只是表面、膚淺、靜態的,即死的知識部分;地理學更豐富的內涵亦即其強大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活的思維!
(一)概略地理事象的地域分布規律,是地理學科最主要的理性思維之一。這些規律包括如地表日照(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分布規律,五帶(溫度帶)的分布規律,氣候、植被、土壤、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等的分布規律,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規律,地質(板塊)構造規律,構造地貌、水文、地震火山等的分布規律,礦產分布規律,人類活動(農業生產、工業生產、地域聯系、居住、習俗、種族民族、語言等)的規律,等等。
(二)把握地理事象的形成發展變化規律,是學習地理又一重要的思維過程。如地球運動(自轉、公轉)規律,地表日照(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月相變化的規律,氣溫降水的季節變化,植被的季節變化,水資源的時間變率,地殼演化規律,生物進化規律,某項人類活動發展的趨勢,等等。
發現并運用上述兩大規律學習地理,我們就會把地圖上靜態的分布知識轉化為動態的思維過程;就會把對地理知識的死記硬背轉化為對地理規律的靈活的探討、理解和把握。
(三)地理學科思維是在大量的地理感性知識材料積淀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地理“靈感”和“火花”,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舉例如下:
例1:我國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陽可直射井底,該地位于:A.赤道上 B.北回歸線上 C.北極圈上 D.南回歸線上。答案:B。解析:解答本題既要用到日照(太陽高度)在全球的緯度分布規律,也要用到其一年中的時間變化規律:全球只有回歸線之間有太陽直射,而且其間各地可獲得太陽直射兩次,但回歸線除外(回歸線上只有一天(一次)被太陽直射);而我國在北半球,只有選擇北回歸線了。本題也可以就“我國”這個特定的條件去做:四條緯線中穿過我國的只有北回歸線,這是在對我國區域地理基本特征(位置和范圍的知識)熟悉的基礎上自然而然運用思維的結果。
例2:讀沿重慶——尉犁地形剖面圖,回答:
(1)尉犁位于重慶的 方向。(2)A、C兩盆地有我國重要的商品棉基地,而B盆地沒有種植棉花,其主要原因是 。(3)A、B、C都處于大型林業生態工程范圍內,A、B兩盆地生態林的主要作用是 。答案:(1)西北(2)B盆地海拔高,熱量不足(3)防風固沙,調節氣候。解析:由重慶附近可判斷C盆地是四川盆地,但如果是沿某一經線做剖面的話,顯然四川盆地以北沒有大型盆地,而B盆地海拔很高,很容易讓我們想到是柴達木盆地,而40°N穿過的盆地應該是塔里木盆地,這樣就可得出結論:沿重慶——尉犁的地形剖面并不是沿某一經線或某一緯線,而是斜剖的結果。這個事例深刻地啟示我們:學知識切忌學成死的東西,要靈活,要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將對沿某一經緯線剖面的學習類推于更復雜的情形中);要能活學活用,將“死”的知識整理出來,連接起來,思維開來,活用下來!
綜上所述,同學們在學習地理時,要特別注重兩個重要過程:一是地理知識的廣泛積累過程,二是在這個基礎上的地理“靈感”、“火花”的碰撞過程,即地理思維的自然而然的形成、感悟和提高的過程。所以,地理學科更重在活的思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