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
摘 要:對音樂這一學科來說,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都十分重要,它們是構成音樂教學的重要元素。教學實踐中這些環節的正常運行,都有賴于有效的教學方法。鑒于初中音樂學科的新穎性和重要性,進一步探究了初中音樂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方法;探究
恰當的教學方法不僅嚴格遵循教育教學實踐的客觀規律,也符合學習者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不僅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也能夠關照學生的發展需求,使學生獲得情感上的愉悅。因而在音樂教學中,初中音樂教師應注重采取多樣性的教學策略,這樣才有利于高效課堂的成功構建。
一、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學生絲毫沒有興趣,認為音樂學習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教師和學生都意識不到音樂課程的重要性,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音樂學習;絕大多數的學生都不能正確對待教師布置的課后任務,應付差事……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些學生之所以不認真學習音樂并非智力低下或者學習能力不足,但他們存在著一個相同的問題,那便是自我效能感不高,缺乏自信心,不認可自己。事實上,自我效能感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來說至關重要。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通常能夠客觀地認識自己,產生積極的自我肯定,善于發現自身的優點和長處,自信心十足,不畏艱難,勇于行動和實踐,敢于探索。因而,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讓他們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全面發展,是每一位音樂教師的職責所在。
例如,在學習《我和你》這一課時,初中音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關于歌曲的創作故事,以觸動學生內心深處的友善和力量;在學習《渴望春天》這一課時,初中音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大聲朗讀歌詞,領會歌詞所洋溢的輕松愉悅、樂觀向上的情緒,感悟藝術家剛毅的性格、頑強的意志和樂觀的生活態度,并通過演唱歌曲,提醒學生珍惜寶貴的青春年華,奮發向上,積極進取;在學習《雨花石》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下時間搜集與雨花石相關的資料,通過與其他同學的分享與交流,感悟革命烈士的無私奉獻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和敢于奉獻的果敢精神。
二、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
領悟與賞析是音樂學習的前提條件,也是提高學生鑒賞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實踐表明,審美與鑒賞能力的形成,對于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音樂素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初中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動力,使學生主動學習音樂知識,形成較強的音樂感知力與鑒賞力。這就要求音樂教師運用多樣化的方法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調動學生的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幫助學生結合生活體驗闡述歌曲中的情感,從而為學好音樂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絲路駝鈴》這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能夠熟練地演唱歌曲,并且能夠背唱這首歌曲的歌詞;感悟新疆歌曲的風格特征,能夠運用多種形式參與表演活動;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活動。基于這些任務,初中音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新疆歌舞表演片段,讓學生仔細觀看和思考,歸納出新疆歌舞表演的主要特征:律動感強、歡快活潑、風格濃郁、邊歌邊舞等;然后關閉多媒體,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和回憶,模仿和設計簡單的新疆舞蹈的動作,如托帽、聳肩、扭脖子等,帶領學生一起伴隨著《青春舞曲》的音樂舞動。如此一來,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歌詞的理解與對新疆歌舞特征的印象,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滲透情感教育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日趨完善,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逐漸突顯出來。尤其是在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更是不可或缺。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個性心理尚未成熟,自我意識迅速發展,自我觀念具有片面性,并且自我觀念中伴有許多消極的情緒體驗,情感和情緒的不穩定常常會影響學生對外界人物或者事物的主觀判斷。基于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和性格特征,初中音樂教師應適當在教學實踐中滲透情感教育,借助正確的引導方式和輔導方法,促使學生理性地分析問題,從而獲得個性化發展。
例如,《龍的傳人》這一課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維度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準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龍的傳人》,并能用悅耳的聲音展現這首歌曲,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集體凝聚力。因此在講解時,音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龍的傳人》的背景音樂,要求學生專心聆聽,細細品味,感受音樂的感性特點,進行情感的初步體驗;接著結合歌曲創作的背景,帶領學生一起分析歌詞的豐富內涵;最后要求學生分組演唱,進一步感悟歌曲所要表達的深厚情感。
四、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無數教學實踐表明,合作學習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例如:能夠密切學科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展開激烈的討論,提出不同的見解,能夠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活躍思維;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與學生都是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他們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最終實現共同進步和共同成長;通過小組討論,學生不僅學到豐富的知識,還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在當前的音樂教學中,學生參與課堂的活動十分多元,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協作能力,促使學生在認知、情感和能力等各個方面和諧發展,合作學習無疑為一種有效的
方法。
例如,在教授《生死不離》時,在導入環節,音樂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回憶汶川大地震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團結的力量以及“生死不離”情感的偉大之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欣賞歌曲環節,音樂教師可以引入歌曲創作的背景,并要求學生們分組討論這首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總而言之,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的音樂課堂教學,并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而是滲透著融洽師生關系的教學。為了切實提高音樂教學成效,初中音樂教師應當引領學生大膽評判,有意識地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與合作能力,并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和音樂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任赫.論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發揮中學音樂教學的實效性[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8):114-115.
[2]高陽.探究如何豐富中學音樂教學的多樣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5(36):1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