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敏
【摘要】電子商務專業是在為促進我校轉型發展,推進產教融合和建設應用型大學的背景下應用型新專業。對電子商務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教學改革作了詳細的闡述與研究。
【關鍵詞】電子商務 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255-01
1.背景分析
《電子商務系統分析與設計》是本專業最重要的一門學科基礎必修課程,是體現本專業綜合理論、知識和技能,真正將知識轉換為實際應用的一門課程。本門課程的知識目標旨在培養能夠適應和滿足互聯網+時代社會各行各業需求的,能在企事業單位、IT行業及政府部門從事電子商務相關的規劃、分析、設計、開發、運營和管理,具有創新精神的技能精、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能力目標是建立具有分析和解決電子商務問題的基本能力、同時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電子商務系統規劃、設計、開發、運用、維護及項目管理能力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2.存在問題
目前本門課程和其他的系統分析設計、軟件工程等相關課程情況相當,普遍存在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不靈活、實踐環節薄弱、實驗內容定位不準、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各種問題。教學不能適應日益變化的社會需求,影響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3.解決方案
CDIO 繼承和發展了歐美20多年來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即“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運行”(Operate)。針對本門課程而言,“構思”主要包括用戶需求分析和系統功能分析;“設計”是指系統總體方案設計、系統功能模塊和數據庫設計等;“實施”特指將系統設計階段制定的設計方案轉化為真正可實際應用系統的過程,包括環境的配置、前端設計、后臺建設以及調試等;“運行”則主要是指系統運行、功能測試及維護升級等。我校自獲批為陜西省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高校以來,學校的各項工作都是在圍繞轉型發展展開的,以應用型為目標,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培養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而基于CDIO模式的《電子商務系統分析與設計》,正好符合這一目標。在實際教學中可以依托真實的工作場景實現教學與實訓、理論與實踐、學習與工作的有機結合;擴大校企合作,定期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實習,邀請知名企業的開發人員到學校做科技報告,讓學生以各種途徑盡可能多地接觸企業,了解電子商務實際項目開發的過程;除了課堂學習,教學團隊可以設計各種專業技能競賽,鼓勵每個層次的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可以通過加強與高水平工科院校的交流合作,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其從業能力。
4.教學內容
課程體系構建要立足專業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在教學中注重“復合型”教學思路,不僅對電子商務系統開發過程中有關工具、技術要熟練掌握和運用,還必須掌握相關的系統開發技能及系統開發方法。因此根據最新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要求,本門課程總課時64學時(32理論+32實驗)。具體教學內容分為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統規劃、電子商務系統開發管理、需求分析、系統設計、實現、測試和維護、電子商務系統的評價、電子商務軟件開發技術、電子商務工程案例、綜合實踐等幾個模塊。依據電子商務發展新趨勢和企業用人特點,不斷調整和更新教學內容,提升學生課程綜合實踐的課程體驗,將企業一線崗位的實操技能或真實項目引入課堂,開展與企業合作,讓學生在實踐中求真知。
5.教學方法
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項目驅動的方式和案例化教學,因此設計課題非常關鍵。既要考慮項目的難度和可行性,又要考慮實用性和開發成本等因素。一是任課教師要不斷研究開發新的教學案例,更新教學內容和選題;二是鼓勵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通過科研實踐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三是可以把歷年電子設計競賽、互聯網+創業大賽等題目作為設計項目,并鼓勵學生根據生活、生產需要自行擬題。此外,在項目選擇和設計過程中還應注意加強與其它課程之間的相互聯系,充分考慮對前期所學課程的融會貫通,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6.總結
《電子商務系統分析與設計》是基于 CDIO 模式項目驅動的教育理念,針對課程展開教學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改革和探索。將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可實用的電子商務系統設計開發的學習平臺,以培養學生進行電子商務系統設計與開發的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與創新能力,為學生將來進入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既能就業又可創業的實用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誠,林志貴,徐偉,等.基于CDIO模式的《電子系統設計》課程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