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桂英
摘要:現在的初中語文學習中,許多學生不再重視基礎知識的積累,只想著怎樣在閱讀與作文中去拿高分,拉開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殊不知這種做法,是本末倒置,并不能達成他們的理想,反而使他們的語文越來越差。我認為初中語文學習也應重視基礎知識的積累。
關鍵詞: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積累
現代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人們也變得更加積極、勇敢、忙碌,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做一個讓人羨慕的成功人士。但這份心思太過急切,就變成了急功近利。人們不再享受奮斗的過程,只想著最后的結果——怎么最快捷、怎么最方便就怎么做去。大的環境如此,自然也會影響我們身在校園的學生,許多初中生對于需要靜下心來,潛心學習、深入體會、慢慢積淀的語文知識也一樣的想要運用一種技巧來快速搞定。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妄念了。為什么?因為我認為這是本末倒置。學習需要技巧,但并不能完全用技巧來代替我們必須要付出的辛苦。有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很聰明,只要掌握好了閱讀與作文,語文考試就能得高分,因此基礎知識根本不用花時間去積累,更無需重視,考試的時候也就考那么一點。事實真是如此嗎?當然不是,語文的基礎知識就像我們一座高樓的地基,沒有這個基礎,我們想要的東西無異于空中樓閣——虛無縹緲。
一、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現狀及原因
在語文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根本不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自然他們的基礎知識也就很差。字音憑感覺讀——認半邊,常常提筆忘字,錯別字多,而且書寫潦草,成語亂用,句子不遵循語法。看起來很簡單的基礎題,做起來卻經常失分。一些文學常識不去記憶,更不用說對某個作家感興趣深入去了解了,大部分只是上課的時候帶個耳朵聽一聽,有的上課都還不想聽。文學名著的閱讀更是少之又少,除個別對語文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會大量閱讀外,其他的學生都是速成的——找一些名著的簡介來直接了解它的主要內容與重要人物。這樣就算讀完了名著,可以應付考試了。如果考試一涉及到細節問題,就傻眼了。還有在初中語文中占了很重比例的古詩文的學習,有的學生在老師的要求下背誦了,但沒有認真去理解,一到默寫的時候就寫錯別字。比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有的學生就把“生”寫成了“升”。因為他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詩的意思,就想當然地認為太陽從海上慢慢升起來,所以寫了“升”。這看起來是個錯別字的問題,其實卻是他們沒有真正弄懂詩意,沒有掌握這個詩。大多數學生覺得文言文難學,為什么?一是文章中所寫的生活離我們生活的時代太遠,另一個就是文中的許多詞在今天已經發生了變化,需要學生平時去記,而他們并不想下這一番功夫。那詞語的意思都不了解,又如何理解內容,感受其精神呢?
二、改變這種現狀的策略
1、教師要有強烈的積累意識。
出現上面的這些狀況,并不僅僅是學生的原因。這跟我們老師是否重視,平時是否嚴格要求學生也有很大關系。教學中我們會發現那些有著強烈積累意識的老師,不僅會嚴格要求學生加強基礎知識的積累,自己也會非常注重學習,具備深厚的基礎。在這樣的語文老師的引導之下,學生自然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試想一下,語文課堂上老師講課生動,旁征博引,妙趣橫生,學生能不被吸引,能不佩服嗎?有了向師性,也就會不自覺地向老師學習。
2、讓學生重視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
教師除了用自身的魅力去影響學生,平時在教學中還要強調基礎知識的重要性,讓學生重視基礎知識的積累。我們在強調的時候不能光是從理論上去說,還要引用一些生動的例子來說服他們,讓他們能從心底認同老師的這種看法。有時我會講一些古代文人巧用一字戲弄土財主的笑話,有時則會給他們講講現代名人妙用語言化解尷尬的故事,這種方式學生特別容易接受。長期的有意識培養,現在我們班的學生也都意識到了語文基礎知識的重要,學習的自覺性增強了不少。
3、平時要嚴格要求,并加強監督。
上了初中,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有的要求仍然沒有變。有的學生則認為自己已經上初中,不用老師像小學時那樣什么都管——字詞要聽寫,課文要背誦,詩歌要默寫。真的不需要嗎?當然不是。初中只是把字詞的學習由過去的老師教變成了自己學,但仍然需要學生去積累。檢查學生積累的情況就是讓他們聽寫,這個可以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來實現,但老師一定檢查他們的掌握情況,如果有的不會寫,一定要監督他們做好復習鞏固,并讓學生再辦他過關。課文中的一些詞語,我們要引導理解,并讓他們專門用一個本摘抄下來,以便自己以后在作文中運用。對于優美的句段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仿寫,還要讓學生背誦,這并不是落后死板的教學方法,而是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形成自己語言風格的一個必備的過程。默寫古詩詞,則是為了讓學生做到心手合一。有的學生古詩詞背得滾瓜爛熟,可是一默寫時就寫錯別字,就是因為平時不夠認真,沒有記清楚。如果我們不光讓學生背誦,還要求他們默寫,那效果自然就與單純地背誦不同了。對于一些綜合材料,我們則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并選取多種表現形式,讓學生來思考、討論,在不斷地討論中培養概括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
4、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
語文基礎知識內容豐富,我們在教學中應運用靈活多變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慢慢積累。有時要求學生認真做好預習,有時要學生仔細做好摘抄筆記,有時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語文課外活動。盡量把我們的基礎積累與學生的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讓他們感覺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是非常實用的。有了這種認識,他們才會學得更加積極主動。
基礎知識的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要讓學生明白這需要堅持不懈地努力,但只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去學,就一定能打下堅實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