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業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中小企業往往面臨融資難的問題。本文首先介紹融資環境的相關理論,主要探討如何優化中小企業外部融資環境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和安徽省經濟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環境;金融環境
一、安徽省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一)安徽省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安徽省中小企業發展迅速,2016安徽省中小企業數量已經突破20萬家。過去多年來安徽省政府機構、金融機構等社會各相關方面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也做出了很多努力。給予中小企業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由省擔保集團牽頭構建了“4321”政銀擔互助合作機制,已經為5300多家中企業給予了300億元的融資資金,新增稅收10多億元;積極促進中小企業掛牌“新三板”獲得直接融資,截至2016年5月17號為止安徽省新三板掛牌企業223家,資金總額達827億元。
但是隨著近兩年中國整體經濟增速放緩,一方面原材料、勞動力和資金成本持續上升,另一方面實體經濟不景氣,市場需求收縮。安徽省中小企業盈利水平逐漸降低,資金嚴重匱乏,中小企業融資難再次成為熱點。
(二)安徽省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1、中小企業經營風險大且資信水平不高導致間接融資困難。中小企業經營規模小,生產技術水平落后,產品結構單一,科技含量低,經營風險偏大且利潤難以保證。且許多中小企業仍然普遍缺乏信用意識,信息披露不全,財務信息不正確,報告書不一致。這些都影響了中小企業難以獲得銀行貸款。目前的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仍傾向于大型企業。
2、直接融資困難。中小企業規模小,許多財務指標離上市條件還差的很遠,截至2016年5月,安徽省223家中小企業成功上市“新三板”,但更多中小企業不能通過直接融資渠道來發行股票、債券等獲得長期資金。
二、外部融資環境對安徽省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影響
(一)宏觀經濟環境
近幾年中國GDP增速下滑,宏觀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再加上2017年鋼材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資本上升,中小企業內外交困,面臨的局勢非常嚴峻。
(二)金融服務環境
目前安徽省總體來說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比率偏低,尤其郵儲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等銀行主要資金來源于農村,卻也未能把重心放在支農上。而直接融資這一塊,新三板等新興資本市場雖能解決部分中小企業融資,但由于市場投資者準入門檻偏高,因而吸引的資金量和流動性都未達到預期,還有眾多中小企業難以獲得直接融資。
(三)信息環境
信息不對稱則是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主要體現于1、投資項目質量的不對稱,借款者需要對啟動的項目進行規劃、評估、論證等等,而中小企業貸款方提供的信息不足。2、信息不對稱導致銀企雙方的“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中小企業信息透明度低,很少有正規的財務管理體系,甚至可能會做出逃稅的行為,銀行一方為避免造成損失往往會回避交易。
(四)政策環境
一是安徽省的政策扶持力量還是傾向于大型企業,且不同地區經濟實力有別,導致對中小企業的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多有不同,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而是對于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的規定設計上也不具備應有完整性系統性,不能達到各部門的完美協調。
(五)法律法規環境
目前中小企業立法的滯后與迅猛發展的經濟不太適應,計劃經濟時期余留下來的企業所有制有所區別對待的不平等做法還繼續保留,不平等的法律法規賦予企業不相等的地位,從而影響各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中小企業發展收到了嚴重制約。二是基本法律過于簡陋,相關配套法律不完備。三是對法律法規的監管實施力度不夠,導致無法可依、違法不依等破壞法律現象的經常發生。
三、優化我省中小企業外部融資環境的對策
(一)優化宏觀經濟環境
市場經濟也需要適當的宏觀調控。一、安徽省可以考慮進行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結合崎嶇特色,打造區域產業鏈,增加安徽省中小企業競爭優勢。二、由省級政府和各地政府牽頭,引進優勢資本和先進技術、促進科技創新,從宏觀層面對中小企業有長遠的規劃和支持。
(二)優化金融服務環境
第一,鼓勵中小企業和銀行之間的長期合作金融機構。以銀行為代表金融機構應該放寬有關政策,多發布有利于中小企業的特惠政策。第二,為保證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國家應該盡快完善證券市場體系,為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提供可能。創業板的推出是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的一個大膽嘗試,新三板更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了平臺。中小企業應該抓住機會,積極準備,爭取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獲得更多資金來加快企業發展,提高技術創新。
(三)搭建中小企業信息平臺
搭建中小企業信息平臺,并對中小企業信用狀況做出評估,銀行可以在信息平臺上了解借款企業信息和信用狀況,篩選出信用水平較高、發展潛力較大的企業給與貸款。
同時中小企業信息平臺還可以及時分享商業上的信息,比如經濟走向、商品需求等信息,可以實現上下游企業的對接促進交易的實現。
(四)改革政府相關政策
第一,建立專門的中小企業管理機構。第二,加快建設中小企業服務基金,對目前資本薄弱、利潤低但擁有一定技術優勢和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提供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低息或者無息貸款促進其發展。第三,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幫助解決債務人和債權人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第四,大力規范中小企業內部管理機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五)完善有關法律法規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規范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和財務管理,保障銀行等債權人的利益。完善合同法、經濟法、企業破產法等相關法律,依法執法、執法必嚴。
參考文獻:
[1]劉文科.我國中小企業外部融資環境研究[D].山東經濟學院,2011:13-14
[2]張文健,凌莉.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合作創新支撐環境研究[J].市場周刊,2016:25-26
基金項目:2016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項目,基于“新三板”的安徽省中小企業融資效率研究(sk2012B12)階段性成果。2016年滁州學院勵志追夢項目“滁州市融資擔保機構發展策略研究”
作者簡介:李俊辰,安徽阜陽,安徽省滁州學院經濟與理學院,財務管理專業本科,大二在讀。
通訊作者:程艷,安徽安慶,滁州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助教,公司理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