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張志凌+申萬萍

一臺臺挖掘機、鏟車、攪拌機轟鳴著,數十輛運輸砂石料的車輛來回穿梭,環村旅游路初見模樣;農戶忙著在果林下收獲套種的名貴藥材貝母;招回的客商修繕著百年老屋、打造全州自行車游第一村,質樸鄉村一片忙碌景象。
曾經的雪巖頂村,是湖北省恩施州建始縣的92個重點貧困村、茅田鄉9個特困村之一。如今的雪巖頂村,伴隨著脫貧攻堅的鏗鏘腳步聲,變化巨大。這背后凝聚著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簡稱長航局)的心血。
村里來了一支“泥腿”隊伍
雪巖頂村因高寒、常年覆蓋積雪時間長、山高路陡石頭多而得名。 2014年,村里人均年收入僅2500余元,是省級重點貧困村。
因扶貧,長航局與雪巖頂緊緊聯系在了一起。2015年底,長航局扶貧工作隊冒著刺骨的寒風,踩著咯吱作響的冰凌,首次踏入雪巖頂村,開展結對幫扶工作,這里的貧困程度讓所有人眉頭緊鎖。
“你們肩負著組織對數萬名長航人精準扶貧的信任和重托,這份答卷答得是否合格,是否滿意,全由幫扶村百姓來打分和評判!”出征前,全國人大代表,長航局黨委書記、局長唐冠軍提出了明確的幫扶要求。
“我們要派出最優秀的后備干部,形成全局脫貧攻堅的大合力,以更大的決心、更精準的舉措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長航局選派下屬海事、航道、三峽、公安四個單位的4名優秀后備干部組成扶貧工作隊,“趕考”雪巖頂村精準扶貧。
“只有腳上始終沾滿泥土,心中時刻牽掛百姓,百姓才會和咱們打成一片。”隊長黃發學與隊員王海江、劉向群、張志凌一道暗下決心。
鉆刺蓬、翻山頭、拉家常、話發展,本本《民情日記》記錄詳細,扶貧隊員個個成為“活地圖”。“跑腿”隊長、“泥腿”扶貧干部與村民熟了,就連村里的狗見了他們也直搖尾巴。
“村里的有些情況,他們比我還要清楚!”談起工作隊,雪巖頂村黨支部書記李賢江說。
“為我們老百姓的事你們腳板都跑成了‘鍋鏟兒,腿都跑成了‘羅圈腿,平常連口水都沒喝,今天說啥也要吃頓飯再走!”
“謝謝,我們下次一定來吃!”
“每次都是這樣搪塞,是不是嫌棄我們做的飯不對胃口?”前不久,記者隨長航扶貧工作隊走訪看望金啟然、向遠鳳等貧困戶,家家都盛情挽留,對他們不吃飯充滿了“牢騷”。
“現在黨的政策好,干部這樣好,真是掉進了‘福壇壇,長航幫扶工作隊的同志個個沒說的!”
“老人家,眼前這位就是長航局的局長呢!”2016年10月21日,唐冠軍看望雪巖頂村殘疾貧困老人金啟然,一工作人員介紹說。
“支持我們發展烤煙、貝母不說,我請工栽烤煙時,工作隊的同志從鄉集鎮買了饅頭和蒸肉送來。特別是看到我手里還拿著一個木拐杖,又悄悄湊錢從醫院給我買來鋁合金雙拐送來,真是比親人還親!”金啟然握著唐冠軍的手久久不愿放開。
對貧困群眾噓寒問暖,慷慨解囊,工作隊隊員們對自己卻十分苛刻:不吃村民一頓飯、不抽村民一支煙、不花村里一分錢。每次出發前,他們都自己帶著饅頭、水杯上路。
2016年底,省委考核組到雪巖頂對駐村扶貧工作進行考核,群眾滿意率為100%。考核組感慨地說:“能夠達到這個滿意度,脫貧沒問題!”
百姓信賴,組織信任。去年底,長航扶貧工作隊被評為2016年湖北省工作突出省駐農村工作隊、2016年湖北省第六輪“三萬”活動工作突出工作組。
打通一條“希望路”
“這條扶貧路來之不易,一定要保證質量!”正值高溫酷暑,工作隊4名隊員分兵把守,反復叮囑施工工人。
賣豬抬“轎子”,肩挑背磨累成駝。生活在雪巖頂的百姓祖祖輩輩盼通路。山里人坐在院壩里,望著眼前重重大山,心里想的總是通往埡口的路平平展展。這些年因為路不通,先后有20戶村民搬出村外。
“擴建到村主干道,受益村民不到30%,要徹底打通村民脫貧的最后‘一公里,就必須對每一條組級公路提檔升級!”翻過一座座山嶺,爬過一道道山溝,經過兩個多月的深入走訪調查,工作隊長黃發學將一份《雪巖頂村公路建設需求專題報告》上報給長航局。
“攻克雪巖頂堅中之堅,難就難在路上,再難也要啃下這硬骨頭!”報告獲得了長航局的充分肯定。經過多方爭取,共籌集560萬元修路資金。
2016年10月21日,對雪巖頂百姓來說,是個值得銘記的日子。當日,長航局長唐冠軍帶隊來到雪巖頂村,正式宣布全面啟動村組公路硬化提檔升級。
六條盤繞大山的組級路和一條村級組同時啟動,并在當年冬天完成路基改造。
此外,扶貧工作隊積極到縣里爭取資金280萬元,修通斷頭路,逐步修建自行車環游路。
在長航局的幫扶下,雪巖頂百姓的夢想正在變成現實。村民們高興地合不攏嘴。
如今,站在高高的雪巖頂上,放眼四望,盤山公路如一條玉帶,鑲嵌在山巒之間,如詩如畫。
打造可持續發展產業
“我們幫扶村里發展產業,一定要探尋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雖然我們都來自農村,但對發展產業一竅不通。”雪巖頂村產業發展讓扶貧隊員們一籌莫展。他們只好一次次跑縣農業局、縣畜牧局找領導請專家。
雪巖頂產業發展之路究竟在哪兒?通過請專家反復論證和一次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最終敲定,要打造以山地自行車環游為主、集休閑避暑運動于一體的鄉村生態游。
“只要你們把路修好,我就回來投資搞旅游開發!”工作隊邀請雪巖頂在外人士劉吉友回村興業時,這是他提出的條件。
長航不負眾望,對所有村組公路干道提檔升級,修建總長20公里的自行車環游賽道,并爭取70萬元修繕村里的百年老屋。劉吉友攜巨資如約而至,建旅游接待中心、興農家樂、整修特色民居,旅游開發氣勢如虹。
“這一片是150畝青脆李,下面套種的是湖北貝母。這一片是50畝枸杞,當年栽植就能受益。”工作隊員介紹。
目前,該村正著手規劃建藥用、觀賞牡丹園和藍莓園,擴大蜜蜂養殖規模,投資30萬元建一個標準化養牛場和養豬場。逛花海、進果園、帶特產,一切圍繞旅游轉,雪巖頂脫貧產業發展空間前景無限。
“兩年摘窮帽,五年內建成美麗鄉村。”工作隊已為雪巖頂村定下脫貧富村的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