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國成
摘要:廉政風險指的是在權利的運行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所導致的腐敗行為。高校的采購領域中,往往涉及到音像、多媒體、活動材料等多種類型的大宗物品的采購,因此也比較容易發生廉政風險。針對高校釆購領域廉政風險的剖析,主要包括了識別、評估與控制三個環節,因此也可以從這三個角度,對高校采購領域中的廉政風險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釆購領域;廉政;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控制
一、高校采購領域的廉政風險
(一)思想道德風險
在高校的采購領域中,比較容易出現的廉政風險問題,高校中進行采購的內容,基本上涉及到音像、多媒體、活動材料等多種類型的大宗物品,而許多教學用具也涉及到新媒體技術,有著采購量大、資金需求多、技術含量較高等特點,對思想道德欠缺的人員而言,本身的“可操作性”較高。從這個方面而言,管理人員的思想道德不夠高,就容易通過購買技術水平不足的、質量不夠好的教學用具中飽私囊[1]。
(二)崗位職責風險
另外,崗位職責本身也容易導致出現風險。高校的采購管理不僅包括日常的教學用具、教學書籍、教學設備的更新換代、教學活動中物資的準備,也包括在進行新教學樓等設施建設過程中的原料采購,種類、類型和數量都非常多,因此如果管理上存在不足,就容易導致管理人員出現廉政問題。而在高校的各類活動中,借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貪污、挪用公款等問題,也會導致廉政風險的產生。高校進行采購的各個領域,包括管理者、采購人員、財務人員的各個崗位中,都有可能出現某些廉政意識不足的工作人員,對各個環節都認為“有機可乘”,從而導致了嚴重的廉政風險。
二、高校釆購領域廉政風險識別
對廉政風險進行識別,實際上就是針對有可能產生廉政風險的各個環節進行排查,以確認風險的源頭,進而保證對廉政工作進行管理,是必要的前期準備工作的環節。
(一)廉政風險點的識別
首先需要做的是針對有可能出現廉政風險的點進行識別。例如在高校的采購過程中,在管理環節,容易出現管理人員虛報采購內容;在采購環節,采購人員無視采購要求,與某些供應商合作吃回扣;在財務管理環節,虛報采購的數量和種類,或者采取不合適的會計方式做假賬,都是容易出現廉政風險的點。因此需要不斷加強對高校采購環節廉政風險點的查找,提高對容易發生廉政風險的風險點的監督和管理,以避免出現廉政風險問題[2]。
(二)風險識別的方法
對風險進行識別的方式主要可以采取兩種,其一是流程分析法,針對整體流程進行梳理,將每一個采購環節一一對應,以以確認是否出現了廉政風險;其二是審計調查法,對高校的財務管理和活動進行審計,將財務管理單據中的內容,和高校的采購活動中的各個環節逐條進行比較,以確保賬面內容與實際工作內容相符。但從根本上來說,加強對風險的識別,最終仍然有賴于建立起一個嚴格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三、高校釆購領域廉政風險評估
對高校采購領域的廉政風險進行評估,主要是針對采購領域中以及出現的廉政風險,進行登記上的評估,是為對廉政風險進行控制所必要進行的標準上的劃分,為廉政風險控制提供制度上的支持。
(一)風險評估的維度
針對高校采購領域的廉政風險進行評估,首先需要確認評估的維度。一般來說,評估廉政風險的維度包括兩個,也就是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已經發生的風險的嚴重程度。只有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廉政風險評估維度,才能夠為廉政風險問題的處理提供有效依據,因此需要從這兩個方面的標準進行評估[3]。
(二)風險評估的等級
高校采購領域的廉政風險發生的可能性等級,一般可以分為四個等級,以ABCD進行區分,就是A常常可能發生;B很多情況下會發生;C某些情況下會發生;D基本不會發生。從A到D四個等級,就是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從高到底的排序。
高校采購領域的廉政風險發生的嚴重程度等級,一般可以分為三個等級,也就是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這一分類是針對已經發生的廉政風險導致的后果的嚴重程度進行劃分的。風險越高,會導致的后果和社會影響就會越大。
四、高校釆購領域廉政風險控制
對高校采購領域的廉政風險進行控制,是廉政風險管理的最終目的和執行方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控制,也就是對已經發生的廉政風險進行處理,對可能發生廉政風險的環節進行管理,以確保高校采購領域的廉政發展得到全面的控制。
(一)廉政風險的處理
對已經發生的廉政風險的處理,除了根據高校的制度進行解決之外,也需要將處理結果歸類到廉政風險檔案庫中,為廉政風險管理的決策提供有效依據。而針對已經發生的廉政風險進行記檔歸類的工作,也能夠對高校采購領域的廉政風險進行全面的管理和識別,也有助于當發生類似的情況時,做出盡快的處理[4]。
(二)廉政風險的管理
進行廉政風險的管理,是高校采購領域廉政風險控制的重點環節。首先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廉政管理計劃和制度,將這一方案進行嚴格的執行。在執行過程中進行開合,通過自查、測評和領導組織檢查等方式找出存在的風險,進而進行修正。同時也需要建立廉政風險的預警系統,設置合理的廉政風險預警的指標,針對容易出現廉政風險的風險點加強管理;然后針對出現廉政風險預警的信息進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利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對廉政風險出現的指標進行分析評估,提出有效的分析報告;最后由紀檢部門對分析報告進行相應和管理,針對高校采購領域中出現廉政風險進行有效的防控管理,保證能夠消除風險隱患。
結論:綜上所述,在高校的采購領域中,容易發生包括貪污腐敗等問題在內的各種廉政問題。為保證高校的各項資金能夠真正用于人才的培育方面,對高校的采購環節的廉政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控制,對高校的整體發展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針對高校采購領域有可能遇到的思想道德風險、崗位職責風險等廉政風險問題,首先需要在識別化解中加強對廉政風險點的識別,調整風險識別的方法,完善風險識別程序。隨后對高校釆購領域廉政風險進行評估,選擇合適的風險評估維度和風險評估等級,進而對高校釆購領域廉政風險進行控制,對已經發生的廉政風險進行處理,對可能發生廉政風險的環節進行管理,以確保高校采購領域的廉政發展得到全面的控制。
參考文獻:
[1]郭賽玉.高校廉政風險防范機制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
[2]董遠.高校重點領域廉政風險防控機制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
[3]劉愛英.高校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的思考[J].高教論壇,2014,11(04):90-93.
[4]楊雯,郭楓.廉政風險管理視角下高校財務腐敗預防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7,07(02):38-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