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雨才

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國家的重大戰略,也是先發展地區幫助后發展地區的責任擔當和光榮使命。廣東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主動對接四川省涼山州,續寫了脫貧攻堅戰的新“彝海結盟”。
新“彝海結盟”
2016年8月,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赴四川省涼山州,出席粵川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聯席會議,提出通過調整對口關系、擴大幫扶范圍、派駐扶貧協作工作組、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等措施,全力推進扶貧協作,確定由佛山市“接棒”珠海對口幫扶涼山州。
2017年5月12日,胡春華書記又要求佛山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助推涼山打贏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作為經濟先發地區,佛山有責任、有義務做好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
佛山市接到對口幫扶任務后,立即按照人員、機制、資金“三落實”要求,迅速選調優秀人員組成工作組,2016年8月底到達涼山,一次性劃撥援助資金1.1億元。2016年10月27日,兩市州簽署《廣東省佛山市、四川省涼山州東西部扶貧協作框架協議》(“1+8”框架協議),2017年6月28日,佛山市五個區與涼山州11個縣簽訂結對幫扶協議,攜手推動對口扶貧協作邁向全面戰略合作。
涼山處處“佛山村”
根據粵川兩省確定的“讓貧困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要求,佛山集中精力做好貧困群眾安全住房建設,全力打造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民族團結工程。2016年9月,佛山駐涼山工作組進駐后,立即深入實地調研,現場勘察安置點,與當地政府部門研究確定36個安全住房安置點,明確2016年援建安全住房1869戶,其中:易地扶貧搬遷875戶,“彝家新寨”和藏區新居882戶,臨界貧困隨遷112戶。到2016年底,僅用半年時間就建成30個“廣東佛山新村”。
申果鄉達布村地處越西縣東南部的高寒邊遠山區,距離縣城82公里,平均海拔2800米,是個典型的彝族聚居村,轄區面積8.9平方公里,交通不便,環境惡劣。全村總戶數179戶772人,在國家及省、州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支持及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資金援助之下,申果鄉達布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集中搬遷安置點位于南箐鄉新華村,集中安置63戶(全部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共314人)。
從遠離縣城80多公里,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資源承載能力差、基礎設施薄弱的高山上搬到離縣城不到10公里的南箐鄉新華村,越西縣政府堅持做實、做細群眾基礎工作,堅持群眾自愿的原則,引導群眾易地移民搬遷,科學規劃選址。
為確保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按照“戶戶有產業、人人有收入”的原則,結合居住地的資源條件,依托安置點的資源稟賦,結合農戶自身實際,通過轉租原居住地的土地重點發展經濟作物、設施農業;設立村級發展基金,大力推進村級集體經濟,培育生態觀光農業、鄉村旅游、家庭手工作坊等小產業集群。鼓勵貧困農戶以入股或參與就業的方式獲取收益,拓展農戶增收渠道。搬出大山,換個新環境,認識和接受新事物、新觀念,彝族貧困戶也轉變了“等、靠、要”和安于現狀、聽天由命的苦熬思想,開始自力更生、創建美好新家園的全新生活。
截至2017年6月底,2016年的援建住房已完成投資1.19億元,占總投資的99.7%,已完工住房1758戶,占總戶數的94.1%。今年1.1億元年度援建資金已全部劃撥到11個貧困縣。目前,1054座援建住房全部開工建設,完成投資5785萬元,占總投資的52.6%。
“三策”發力穩定脫貧
要更好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除了“建好房子”外,關鍵還要在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支援方面精準聚焦、精準發力,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佛山市以現代農業為突破口加強產業對接。2016年10月,兩市州簽署《農業部門農業產業合作框架協議》,佛山5家農業龍頭企業與涼山農業企業簽訂合作意向書。當年12月,佛山積極協調涼山州作為特別區域加入“粵桂黔農業產業聯盟”,參加第二屆粵桂黔名優農產品食品展示博覽會。2017年5月12日,“涼山-佛山現代花卉產業園”項目落地建設。6月28日,佛山農業考察團到涼山州考察,簽約5個合作項目,協議金額2.1億元。以“愛不停步·五彩涼山之旅”活動為載體,深化文化旅游協作。
2016年10月,兩市州簽署《對口扶持合作涼山州旅游發展框架協議》,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和品牌,并精心籌劃涼山資源專場推介會。目前,佛山已組織2000多名游客到涼山旅游,多家旅行社正推出各具特色的涼山旅游產品。
以勞務協作助推貧困群眾就業增收。2016年11月,兩市州簽訂《勞務合作協議書》,組織30家企業到涼山開展勞務協作,1740名求職者與佛山企業達成了就業意向。2017年5月,佛山再次組織15家企業到涼山開展勞務協作,1196人現場達成就業意向。與此同時,佛山積極推動扶貧協作向教育、人才培訓、醫療衛生等領域合作拓展。
手拉手奔小康
2017年6月28日,佛山11個村(社區)與涼山11個村集中簽訂結對幫扶協議,給予每個結對村幫扶資金3萬元。在這批結對村中,就包括習近平總書記2012年12月考察的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黃龍村。黃龍村曾是一個發展較慢的村,近年來,黃龍村落實總書記關于加快發展的指示精神,經濟社會得到較快發展,2016年全村工業產值約4.9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7萬元。黃龍村積極加入到攜手涼山貧困村共奔小康的行列中,結對幫扶涼山州雷波縣箐口鄉小海村,利用本村家電企業眾多的優勢,組織企業到涼山對接,把點對點精準扶貧做實做好。
禪城區紫南村給結對村送去“五大禮包”,包括:全部包銷結對村生產的土豆,幫助村里20-45歲有意愿外出務工人員到紫南村的企業工作,每年定期選派兩名地干部互派掛職,對村里考上大學的學生每人給予一次性5000元獎勵,并對村里60歲以上老人給予補助。
全民幫扶
廣東省與四川省、佛山市與涼山州積極互動,駐涼山工作組“前方指揮部”與佛山“大后方”緊密互動,形成了“前后方互動、全方位幫扶、多領域協作”的生動格局。
2017年4月,佛山傳媒集團派出調研組深入涼山實地調研,通過全媒體視角,再現歷史上涼山人民為中國革命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真實展現涼山群眾的現實生活狀況,并到市內各區開展系列推介活動,在全社會形成了對口幫扶涼山的行動自覺和社會氛圍。出臺《發動社會力量對口幫扶涼山州工作方案》,明確開展5大對口涼山扶貧協作“愛心項目”,主要包括圓夢行動、學前教育“三送”行動、“溫愛到新家”行動、“心愿樹”專項行動、旅游扶貧行動等,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民營企業家、公益機構代表及市民首批捐款捐物折合價值約2280萬元,應前方指揮部所需捐贈小家電2410套(新遷戶每戶一套,每套含電磁爐、電熱水壺、電飯煲各一個)。
2017年6月7日至8日,國務院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劉永富赴四川涼山州調研指導廣東佛山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對廣東、四川兩省對口扶貧協作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佛山市用“繡花功夫”推進精準扶貧,與涼山州攜手打造全國樣板。下一步,佛山市將加大村村結對幫扶力度,把佛山發達村的發展理念與涼山彝族村的思想觀念對接,逐步擴大村村幫扶結對規模,推動佛山經濟發達村與涼山貧困村“攜手奔小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