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路

彩云之南,上觀云,下觀花,綺麗的少數民族風情更為這片神秘且美麗的土地增添無數魅力。由于地處邊陲,地勢崎嶇,交通極其不便,云南多數資源仍處于“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態,貧困程度深,貧困范圍廣,脫貧難度大,其中尤以滇南山區的縣鄉村最具代表性。周國銀,這個彝族漢子,帶著他創建的臨滄耀陽生物藥業科技有限公司將目光聚焦到臨滄市云縣,為當地脫貧攻堅注入一劑“良藥”。
小小龍膽草 打開富民路
云縣是一個山區農業大縣,轄區內90%的國土面積在山區,90%的農民生活在山區、半山區,主要以種植玉米、苦蕎為主。因氣溫偏低,糧食單產低,單靠傳統種植業難以解決溫飽問題,村民便開始利用當地豐富的野生中藥材資源,上山采挖野生中藥龍膽草作為生活補貼,最終野生草藥越采越少,而農民的收入卻沒有明顯提高。
2001年夏天,周國銀在一次野游途中偶遇一戶窮困人家,得知他們一年的收入僅為幾百元,實在可憐。周國銀當下就拿出錢來資助這戶人家,讓他采挖當地的滇龍膽草進行野生馴化。誰知,周國銀的這一無心善舉,竟讓他在幾年之后走上生物藥材開發產業之路。近幾年,周國銀將自己掙的近億元資產投入到中草藥種植中,僅臨滄一地就投入4832萬元。
2006年,周國銀進入臨滄云縣,正式帶動當地村民一起開發滇龍膽草種植。目前公司中藥材種植面積達91萬畝,涉及云南7個地州、31個縣,種植農戶17萬多戶,約68萬人,其中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31268戶,約12萬人。
51歲的李正學是彝族人,多年來患有嚴重胃病,無法外出務工,19歲的兒子因貧輟學,外出打零工,收入也不穩定,父子倆依靠幾畝薄田度日,年收入僅有五六百元,生活難以為繼。2013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在臨滄耀陽生物藥業科技有限公司云縣利源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幫助下,李正學開始嘗試小規模的龍膽草種植,經過幾年的摸索和辛勤勞動,種植規模已擴大到8畝,目前全家年收入近萬元,去年還翻建了房屋,日子越過越紅火。
周國銀介紹道:“我們公司在臨滄以種植滇龍膽草、滇黃精、續斷、紅花、白芨、滇雞血藤為主,面積已超過33萬畝。據公司對市場多年的調研,滇龍膽草每年市場需求量是8—10萬噸,對應的可種植總面積500萬畝以上,單品種可打造百億元中藥材產業;滇黃精市場需求超過50萬噸(食藥兩用品種),可種植總面積2000萬畝以上,單品種可打造千億元中藥材產業;續斷每年市場需求量15萬噸左右,對應的可種植面積100萬畝以上,單品種可打造30億元以上中藥材產業;還有幾個萬噸以上附帶品種,也可以打造百億元中藥材產業。這些都只是加工前的市場預估價,如藥材通過初、深、精加工后,在耀陽藥業種植區內所種植的品種,產值可達到3000億元以上,能真正形成現代高原特色循環經濟體中藥材產業。”
自發展中藥材產業種植以來,高寒冷涼區域農民的經濟收入明顯增加,對山區貧困戶幫扶脫貧力度大。截至2016年底脫貧14000余戶,脫貧人口達57000人。
輝煌的事業,由人來建設;磅礴的史詩,由人來書寫。在云縣茶房鄉文乃村,記者見到幾戶脫貧致富的中藥材種植專業戶。勤勞樸實的村民對耀陽公司的幫扶十分感激。
貧困戶茶石花一家四口人住在約有五十年房齡的老屋中,家里有兩個孩子上學,屬于典型的因學致貧戶。2009年,茶石花在耀陽生物藥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幫扶下種植龍膽草,2013年開始擴大規模,目前已有120多畝,僅龍膽草種植一項收入就達到7萬元左右。人窮志不窮的茶石花有遠見,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再窮也要讓孩子讀書!”隨著家庭經濟情況的逐年改善,夫婦倆對孩子的教育更是不遺余力。目前,兒子和女兒分別就讀于云南農業大學和云南工程職業學院。茶石花操著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對記者說:“感謝耀陽藥業公司和專業合作社的幫扶,讓我一家憑借自己的勞動,用一棵棵看似不起眼的龍膽草脫了貧,我現在也是‘種植大戶了,還把兩個娃送進了大學,未來也有了希望。”
39歲的村民熊丙彩,被譽為文乃村的好媳婦。鰥居的公公由她和老公負責贍養,身材瘦小的熊丙彩不僅孝順老人,更因勤勞能干在當地傳為美談。目前,她獨自一人種植100畝左右的龍膽草,家庭年收入達到五萬元。
探索讓貧困戶利益最大化的模式
云縣藥農正以實干精神詮釋著“發展才是硬道理”,以敢闖篤行在生物藥材與精準扶貧之間建起一道橋梁,使得一棵棵龍膽草在滇南云縣發出閃閃“金光”。
周國銀認為,他的公司通過十余年的生物藥業種植,帶動眾多貧困群眾斬斷窮根,離不開當地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幫助和關心。尤其云縣縣委、政府在政策引導、組織協調、技術培訓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但他也不諱言發現的一些問題:“現在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政府對農業產業發展及精準扶貧高度重視并給予了很多優惠政策,但落實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導致工作開展難度較大。”
周國銀和他的耀陽藥業種植中藥材十余年,逐漸摸索出一條“政府+企業+農民”的土地緊密型產業發展和精準扶貧模式——政府引導、企業經營、專業合作社和村委會組織、農民主體、基地帶動示范的產業發展、精準扶貧、農民增收模式。通過公司多年的種植經驗,對貧困戶應采取“扶貧先扶志,扶貧引方向,因戶施策扶產業”。公司對名下專業合作社產品收購時以高出市場價的15—20%價格回收,提高藥農收入;飲片廠采取合作社基地入股的形式參與公司管理,成為企業的股東,公司稅后利潤40%返還給專業合作社和貧困戶,其中10%用作專業合作社管理服務費用,農民每畝地純收入可達到6000—8000元。
目前,耀陽藥業和國內多家大企業建立了穩定的銷售合作渠道,并和多家醫藥企業合作,形成了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關系,如云南省內的一心堂、白藥集團以及省外的廣藥集團、方盛藥業等。公司幫助三五個自然村為一個整體成立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每個專業合作社培訓1—2名專業技術人員,和省、市相關技術部門合作,對基地進行測土配方、重金屬農殘超標檢測、地理標識認證、每個產品省級市場認證、商標注冊、知識產權認證、良種培育建設、示范推廣基地建設及新品種基地建設,并根據每個自然村的自然條件和實際情況規劃種植適宜中藥材品種,實現收益最大化。
耀陽藥業每年對藥農進行定期和不定期培訓,了解他們的實際情況,讓他們到意識到:拒絕貧窮,開創富路。利用領頭羊——專業合作社,形成產業扶貧中人人監督我,我監督人人,不亂用化肥、農藥,不亂采亂賣。公司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種苗款及腐殖酸有機肥、有機農藥暫為墊付,回收時扣除公司墊付成本。在此期間,公司為種植戶的種植品種購買保險,降低產業風險。“不管在任何崗位和任何區域做事,人人都覺得是在做自己的事,這樣才能發揮工作熱情,使各環節緊密相扣,實現損失最小、利益最大。”這就是周國銀式的總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