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走進山東省菏澤市定陶縣冉堌鎮龐樓村,筆者就看到大卡車、三輪車在地邊停著,村民們在紫甘藍菜地里采摘的采摘,裝車的裝車,一片繁忙的收購景象。
“快來個人,這邊裝車人手不夠了。”電話剛掛,又有另一個電話打進來,眼前這個忙前忙后,皮膚黝黑、穿著樸素的老漢,就是承包龐樓村這20畝地的貧困戶郭洪院。冉堌鎮龐樓村農民大多采用“玉米+小麥”的單一種植模式,年收益較為微薄,以至于絕大部分青壯年選擇外出務工。郭洪院兒子郭立文長年在外打工,了解到紫甘藍菜的行情還不錯,就回家與父親商量是否能承包土地種植紫甘藍,早日實現脫貧致富的愿望。
郭洪院知道這個信息后,并沒有盲目去干,而是在多渠道詢問了解行情后,才決定承包土地種植紫甘藍,銷路歸兒子聯系。轉眼3個多月過去了,地里的紫甘藍長勢喜人,個頭很大,平均畝產12000斤左右,豐收在望。郭洪院讓兒子聯系到了客戶,客戶都搶著要,收購價格達到每斤7角左右。
最近幾天,外地大大小小的卡車紛紛來龐樓村收購,主要銷往河北、武昌、河南等地,當問到這紫甘藍的收益時,郭洪院高興地笑了,“今年這紫甘藍的收益能達到16萬元,比往年種小麥、種玉米可賺多了,這下能脫貧了!”
郭洪院的致富路,讓村里的人也看到了“地里邊能出黃金”的曙光。鄉親們紛紛向他討教“致富經”,部分在外務工的村民也趕回來經營土地了。
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彩色蔬菜以其營養全面備受消費者青睞,紫甘藍是近幾年頗受人們喜愛的彩色蔬菜之一。甘藍是防癌蔬菜,在大城市的超市里非常受歡迎,發展前景廣闊。尤其是賓館、酒店需求量大,其銷售價格一般是普通甘藍的兩倍以上,紫甘藍與普通甘藍相比具有生長期較長,結球緊實,色澤艷麗,耐貯耐運,品質良好等特點。主要栽培技術如下:
一、地域選擇
紫甘藍喜冷涼,較耐寒,屬低溫、長日照、天然異花授粉蔬菜。制種地要求平整肥沃,灌水便利,病蟲害少且周圍2000米以內無其他甘藍、花椰菜、青花菜留種田的地塊。
二、育苗管理
1、適宜播種期在華北地區,中熟品種適宜于9月上中旬露地播種育苗,晚熟品種需適當提前,早熟品種則適當延后播種。
2、培育壯苗紫甘藍播種后3—4天可出芽,此期雨季剛過,氣溫適宜,一般苗情良好。但要培育壯苗仍須注意:(1)真葉長至3葉1心后及時分苗假植,株行距(6—8)×8厘米。(2)注意氣溫的變化,防止高溫引起幼苗徒長虛弱。(3)及時噴藥,防止幼苗遭受病蟲害。
三、秋后管理技術
當真葉長至7—8片時,將紫甘藍苗按25—30厘米的株行距倒栽于改良陽畦或日光溫室內,目的是保證安全越冬,養育春栽壯苗。
1、整地施基肥。整地前每畝施人糞、禽糞或牲畜糞等與土壤混合的有機肥3000—4000公斤,過磷酸鈣30—5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淺耕入土,耙耱平整。
2、溫度調控。10月底及時扣膜,越冬期保證溫度白天15℃以上,夜間5℃以上。一方面要嚴格控制幼苗生長,防止高溫苗體過大,另一方面溫度控制不可過低,防止凍傷或春化提前完成,早期抽薹。
3、水分管理。定植水要澆足,緩苗后及時補澆1水。紫甘藍適宜在濕潤的環境條件下生長,苗床土壤濕度保持在70—80%為最佳。
4、冬后壯苗。標準紫甘藍在棚室里穩健而緩慢地生長,到3月上中旬植株要達到20片葉以上,葉片開展,大而肥厚,莖粗壯,節間短,根系發達,無病蟲害,心葉抱合形成小球狀為佳。
四、定植管理技術
1、定植前7—10天,對棚室里的紫甘藍要定時放風,進行低溫鍛煉,促使其在定植后能抵抗倒春寒流的影響,正常生長。
2、北方地區3月中下旬土壤化凍后及時定植露地,行株距(50—60)×50厘米,每畝栽苗2000—2500株。定植后由于氣溫較低,澆足緩苗水后前期一般不再澆水,促進發根。緩苗植株即進入結球期,隨著葉球的迅速增大,灌水次數要增多,灌水量要加大,并結合澆水每次追施尿素10—15公斤,促進植株長大,葉球形成。
3、選擇葉球紫紅艷麗,莖盤短,節間小,外葉少,包球早,結球緊實,無病蟲害及裂球現象的植株為采種株,嚴格淘汰不符合本品種特征的病劣雜株。于4月中下旬用刀在葉球頂端十字形切開,露出生長點,有時要多切幾次,以使主薹順利抽出。
五、種株管理與采收
1、抽薹后在制種株時應及時搭一些支架,以防花莖倒伏、折斷。
2、始花前澆水追肥,定期噴藥防蟲。紫甘藍花期不能缺水,結莢中后期可適當減少灌水。
3、7月初種莢變黃后開始采收,成熟一批,及時采收一批。華北地區正值雨季來臨,采后需置于干燥處后熟3—5天脫粒,一般分3—4次收完。3年的實踐證明:運用此種技術方法采制紫甘藍商品種,可以充分利用冬季棚室內溫度這一調控手段,免去假植完全成球株可能出現的受凍、爛球或干枯等不利因素,省工省力。同時又可以保證商品品種純度,獲取制種高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