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鵬 楊曉芽 楊秀萍
[摘要] 目的 比較站內和站外獻血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檢測結果,制訂相應的措施以保證不同儀器設備檢測結果的一致性。 方法 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日立7100和半自動生化儀Photometer 4040對同一獻血者進行ALT測定;以全自動生化儀日立7100的檢查結果為標準結果X,半自動生化儀Photometer 4040的檢測結果為待評價結果Y(采血車上Photometer 4040為Y1,站內Photometer 4040為Y2)計算Yn減去X的差值dn,比較d1和d2的差異,并做折線圖直觀反映站內、站外ALT檢測結果的差異,對造成差異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結果 日立7100和血站外4040檢測結果差值d1為(5.07±4.33),日立7100和血站內4040檢測結果差值d2為(2.40±1.39),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513,P < 0.05)。d1的折線圖波動幅度明顯大于d2。 結論 站外半自動生化儀ALT檢測結果的不穩定性明顯高于站內檢測結果,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為實驗操作的環境因素,儀器的電流、電壓的穩定性,末梢血采集過程中出現溶血等血樣的問題等。
[關鍵詞] 獻血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生化分析儀;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R446.1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8(a)-012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test of blood donor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tation, in order to develop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ensure the consistency of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Methods The same donors′ blood ALT were measured by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Hitachi 7100 and semi-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Photometer 4040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Hitachi 7100 were taken as standard results X, and the results of Photometer 4040 were takend as unevaluated results Y (the results of Photometer 4040 on the donation car were Y1; the results of Photometer 4040 in the station were Y2). The dn was calculated by Yn subtracting X,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1 and d2 were compared, and line charts of dn were made to directly reflect differences in ALT testing results outside and inside the station. The factors leading to different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Difference value d1 of Hitachi 7100 and outside blood station 4040 test results was (5.07±4.33), difference value d2 of Hitachi 7100 and inside blood station 4040 test results was (2.40±1.39),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t=7.513, P < 0.05). The fluctuation range of the d1 line chart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d2 line chart. Conclusion The instability of the ALT results obtained by semi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outside the sta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side the station.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is result, such as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experimental operation, the stability of electric current and voltage of instrument and hemolysis as well as other blood problems in blood collection process.
[Key words] Blood donors; ALT; Biochemical analyzer; Influential factors
無償獻血者所獻的血液必須經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體(Anti-HCV)、梅毒螺旋體(TP)和艾滋病毒抗體(Anti-HIV)等項目的檢測以確保血液安全。其中,ALT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用于檢測肝功能損害的敏感檢測指標,由于我國是肝炎高發地區,故ALT也是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的主要項目之一[1]。ALT分布廣泛,于全身各組織中均能檢測到,尤其在肝臟中的含量最豐富。正常情況下ALT在血清中含量很低,當肝細胞受損時,血清ALT的濃度會升高,其中,1%肝細胞壞死,血清中酶活性增高1倍。此外,當肝細胞通透性增加時,轉氨酶也可從肝細胞中釋出,使血清中酶含量增高。因此,當輕、中度肝損傷時,由于肝細胞的壞死和肝細胞膜通透性增高等因素,肝細胞胞漿內ALT釋放入血,導致血液中ALT升高。ALT在血清中的濃度水平對于臨床各型肝炎、肝癌、肝硬化的診斷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2-6]。endprint
采供血機構在日常進行的血液檢測過程中常常發現流動獻血車或獻血屋與實驗室檢測結果的不一致性,表現在本應初篩淘汰的獻血者被放行采血,而實驗室復試檢測結果不合格,直接導致獻血者淘汰或血液報廢,且ALT不合格血液報廢率有上升趨勢[7]。獻血者由于ALT檢測偏差淘汰或采集的血液單項ALT不合格報廢,其主要原因是ALT所使用的檢測系統結果不一致造成的[8]。加強街頭初篩和站內兩個檢測系統試驗數據的比對,縮小差異,是進一步降低由于ALT不合格導致血液報廢的關鍵[9]。目前,我國多個地區的血站已對站內和站外ALT檢測系統的結果差異做了研究[8,10-11],并根據結果適當調整了采血車上的ALT臨界值[12],控制了報廢血的數量,減少血液資源不必要的浪費。本研究的實驗設計旨在探討站內、站外的ALT檢測結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如果結果不一致,分析造成誤差的原因并制訂相應的措施以保證不同儀器設備檢測結果的一致性。
1 材料與方法
1.1 標本
ALT室內質控物(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40522),靶值67.5 U/L。站外標本采用獻血者指尖毛細血管血血漿,站內標本采用獻血者肘靜脈血血漿,樣本總量200人次。
1.2 檢測系統
以日立71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四川邁克原裝試劑(JSCC標準化對應)、校準品和質控物組成的檢測系統(可溯源至國際標準單位,參加衛計委臨床檢測中心ALT項目室間質評全部合格)為目標檢測系統比較方法(X),站外(市內廣場)采血車使用德國Photometer 4040半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為待評價檢測系統試驗方法(Y1),站內實驗室德國Photometer 4040半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為待評價檢測系統試驗方法(Y2)。
1.3 方法
采集的血液樣品按照《血站技術操作規程》(2015版)規定,獻血者獻血前血液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加ALT檢測項目[13]。張家口市中心血站為了避免因ALT升高造成的血液報廢,對獻血者ALT采用兩種儀器(德國Photometer 4040半自動生化分析儀和日立71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分別在采血前和采血后進行,比對站外和站內不同檢測系統對獻血者ALT的檢驗結果。
1.3.1 儀器校準 按照EP9-A2文件及文獻[14],實驗前所有儀器由廠家進行校準,在試驗過程中嚴格執行試劑和儀器說明書。
1.3.2 操作過程 采用靜態比較法和動態比較法,運用全自動生化儀日立7100和半自動生化儀4040對同一獻血者血液進行ALT測定。每天在測定標本前測定靶值為67.5 U/L的室內質控物各1次。站外采血車(市區廣場)上,使用半自動生化儀Photometer 4040對獻血者末梢全血進行ALT檢測,并記錄連續10名獻血者的測定結果(Y1)。在站內實驗室,分別使用全自動生化儀日立7100和半自動生化儀Photometer 4040對與站外對應的10名獻血者的抗凝靜脈血按照1→10和10→1的順序進行正反兩次ALT測定,并分別記錄結果(X)和(Y2)。按以上操作,每天記錄10名獻血者ALT測定值,連續記錄20 d。動態比較:Y1和X比較,環境等客觀因素相對不穩定;靜態比較:Y2和X比較,環境等客觀因素相對穩定。
1.4 離群值檢查
按EP9-A2文件進行離群值檢查,檢查每一系統內雙份測定值有無離群表現。以4倍的各系統差值的均值(包括相對差值的均值)為限值,各系統內的成對差值都應在限值內,說明雙份測定結果符合檢測要求。超過限值的即為離群點,如有離群點刪除該值,并擴大檢測標本量補充數據。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使用柱狀圖將連續5 d 50個樣本經三臺儀器ALT的檢測結果進行比較,并利用Y1、Y2分別與X的差值d做折線圖直觀反映站外、站內ALT檢測結果的差異。
2 結果
2.1 血站內、外3臺儀器對同一獻血者血液ALT檢測結果比較
本研究共檢測獻血者血液樣本200份,其中,全自動生化儀日立7100測定結果為(23.26±8.96)U/L,站外流動采血車半自動生化儀4040測定結果為(28.77±8.67)U/L,站內半自動生化儀4040測定結果為(25.37±9.08)U/L。三者間檢測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站內、外半自動生化儀4040的檢測結果均高于站內全自動生化儀日立7100檢測結果,且站外半自動生化儀4040檢測結果高于站內半自動生化儀4040的檢測結果。
2.2 血站內、外3臺儀器ALT檢測結果比較
利用血站內、外3臺儀器連續5 d對50個樣本ALT進行檢測,血站內、外半自動生化儀4040對于實驗室全自動生化儀7100的檢測結果均有一定程度的偏差,而且站外設備的檢測結果偏差較大。見圖1。
2.3 血站內、外半自動生化儀與實驗室全自動生化儀檢測結果差值分析
全自動生化儀日立7100和站外半自動生化儀4040檢測結果差值d1為(5.07±4.33),日立7100和站內4040檢測結果差值d2為(2.40±1.39),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513,P < 0.05)。
2.4 血站內、外半自動生化儀ALT檢測結果與實驗室全自動生化儀檢測結果差值的波動比較
將連續5 d 50個樣本ALT檢測結果計算Y1、Y2與X的差值分別做折線圖直觀反映站外、站內ALT檢測結果的差異。如圖2所示,站外半自動生化儀對樣本ALT檢測結果與實驗室全自動生化儀檢測結果差值(d1)在-15~20之間波動,波動區間較大。如圖3所示,站內半自動生化儀對樣本ALT檢測結果與實驗室全自動生化儀檢測結果差值(d2)在-6~6之間波動,波動區間較小。endprint
3 討論
ALT廣泛存在于人體的肝臟和各個器官組織中,肝臟的含量最高,是肝細胞損傷的靈敏指標,ALT的檢測有助于預防輸血引起的相關病毒性肝炎的傳播[15]。ALT是血液檢測的必檢項目之一,在采血之前對ALT的檢測可以有效降低采血后成品血液報廢率[16-17]。本研究將流動采血車和站內同型號半自動生化設備的ALT檢測結果與檢驗科全自動標準生化儀的ALT檢測結果做對比。結果顯示,三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站外流動采血車生化儀的ALT檢測結果偏高。此外,根據美國CLIA′88文件,ALT試驗允許誤差為±20%,偏離度要小于允許誤差的1/2,即10%,但對于采供血機構來說站內、外半自動生化設備對ALT質控品的檢測結果相對于實驗室全自動生化儀的檢測結果仍在允許的偏差范圍內波動,否則必須重新校準儀器或對整個檢測過程進行重新確認。
日立7100和站外4040檢測結果差值d1為(5.07±4.33),日立7100和站內4040檢測結果差值d2為(2.4±1.39),兩者比較差異顯著(P < 0.05)。同時,從d1和d2的折線圖可以看出,d1在-15~20之間波動,d2在-6~6之間波動,d1的波動幅度要比d2偏大,說明站外半自動生化儀因受環境等多方面影響,其ALT檢測結果的不穩定性要明顯高于站內檢測結果。經分析,造成誤差的原因可能與血液的采集、運送、采血車的環境、人員的培訓、嚴格的質量控制及規范的操作等相關。因此,有必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以降低血液報廢率[18]。
采血前的ALT檢測多采用末梢靜脈穿刺采血,雖然有調查顯示,末梢靜脈血與肘靜脈血對生化項目的檢測結果不會有明顯的影響[19]。但是,操作中針刺過淺,用力擠壓指腹或者因環境影響獻血者末梢循環不暢仍會對ALT檢測結果造成一定影響。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某些血站已經改為肘靜脈采血做采血前化驗,張家口市中心血站也應進一步改進。
在質量管理體系中,人、機、料、法、環五要素中,人作為第一要素尤為重要。采血車檢驗人員的培訓是否到位直接影響站外ALT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對工作人員不僅要求會做ALT檢測還要熟知檢測原理,牢記檢測注意事項,熟練掌握生化分析儀、加樣器、樣品采集等各項操作技術,嚴格技術考核,合格后上崗。上崗后還要不定期進行技能考核,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檢測質量。采血車環境不易控制是導致檢測結果隨機誤差大的重要原因。采血車空間小,人員流動大,環境溫濕度不能很好控制。同時儀器使用時,電源穩定性差,儀器來回運輸過程中顛簸會影響檢測結果的穩定性。因此,必須做好檢測前準備、樣品的采集、試劑的準備、儀器的校準、環境的控制等,嚴格按照標準操作規程執行,這樣才能在提高檢測準確度的同時,提高精密度。采血車要做好與檢驗科的比對工作[18]。血站采集的血液為了避免因ALT升高造成的報廢,要進行采血車上采血前篩查和采血后檢驗科檢測。兩部門比對要有一致性,盡量降低CV值,最重要的是能夠根據實驗研究逐步建立起站內、站外ALT檢測系統,并歸入室間質評檢測行列,減少血液報廢率,使其下降至合理區間。
除此之外,站內還采取了如下措施:①加強采血車環境質量管理,為采血車內提供充足的溫、濕度調節設施,保證檢測環境溫、濕度相對穩定,做好溫、濕度記錄,對不合格車組進行停車整頓。②嚴格篩選獻血者。由于ALT并非肝炎診斷的特異性指標,所以其水平的升高除了與肝臟疾病、心血管疾病、骨骼疾病等病理因素有關外,還與酒類攝取、體重指數、運動、疲勞、藥物服用,乃至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等多種非病理性因素密切相關[20]。所以仔細詢問病史、近期身體狀況及生活、飲食習慣至關重要。③做好采血衛生知識宣教工作。④加強血液初篩檢測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避免因操作不當造成檢測結果偏差。⑤加強檢測試劑核查,避免因試劑過期或變質等因素導致的檢測結果偏差。⑥規范留取血液標本,避免血液復檢標本出現溶血、凝塊、不足量等情況,影響最終血液檢測結果。通過上述采取的措施,降低了因ALT升高導致的血液報廢率,可以更有效地保留獻血者,為臨床用血安全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吳君勝,張勝權.合肥地區無償獻血者在獻血前進行ALT快速檢測的現狀及意義[J].安徽醫藥,2012,16(3):363-364.
[2] Sohn W,Jun DW,Kwak MJ,et al. Upper limit of normal serum alanine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levals in Korea [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3,28(3):522-529.
[3] Prati D,Taioli E,Zanella A,et al. Updated definitions of healthy ranges for 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levels [J]. Ann lntern Med,2002,137(1):1-10.
[4] 劉萍麗,張峰波,朱有森.烏魯木齊市漢族健康人群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及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參考區間的初步調查[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7):808-810.
[5] 左志平,王智紅,孫國棟,等.ALT單項不合格獻血者獻血情況跟蹤調查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4,35(17):2326-2327.
[6] 李聚林,許建榮,覃益康,等.獻血前ALT干式化學法初篩不合格者回歸獻血情況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4, 27(11):1219-1221.
[7] 何子毅,鄒文濤,王德文,等.ALT單項檢測不合格獻血者追蹤調查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4):296-298.
[8] 李天君,趙鋒,張文學,等.采供血機構不同檢測系統對ALT 檢測結果比對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9):849-851.endprint
[9] 王智紅,尹志柱,孫國棟,等.街頭初篩ALT對獻血者及采供血量的影響[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4,35(3):365-367.
[10] 掌友湖,梁啟忠,程玉根,等.ALT干式化學法與全自動速率法檢測的對比試驗[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8):721-722.
[11] 侯廣安,高占海,張媛,等.流動采血車與檢驗科ALT檢測結果比對及影響因素分析[J].西部醫學,2014,26(4):518-522.
[12] 鄒文濤,王鐵兵,何子毅,等.無償獻血者ALT報廢域值與NAT-IBV/HCV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8,21(12):930-932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血站操作技術規程(2015版)》[S].國衛醫發〔2015〕95號附件.2016-03-01.
[14] 張秀明,莊俊華,徐寧,等.不同檢測系統血清酶測定結果的偏倚評估與可比性研[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6, 29(4):346-349.
[15] 季陽,王迅,鄭忠偉,等.重新評估獻血者ALT檢測的意義[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7):521-522.
[16] 張維.運用設各比對及改進初篩設各降低血液ALT報廢率[J].職業與健康,2010,26(11):1225-1226.
[17] Notari EP,Orton SL,Cable RG,et al. Seroprevalence of known and putative hepatitis markers in United States blood donors with ALT levels at least 120 IU per L [J]. Transfusion,2001,41(6):751-755.
[18] 侯廣安,高占海,張媛,等.流動采血車與檢驗科ALT檢測結果比對及影響因素分析[J].西部醫學,2014,26(4):518,522.
[19] 李紅.靜脈血與末梢血檢驗結果的對比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下半月,2012(14):561.
[20] 葛紅衛,王鴻捷,沈莉,等.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異常血液報廢原因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1,24(14):977-978.
(收稿日期:2017-04-19 本文編輯:程 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