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紅梅
摘要:本文主要從知識的回顧、教學設計引起的思考、課堂的規范性三個方面論述如何做好數學課堂教學。
2016年10月26日,我參加由平涼市崆峒區教育局組織的到花所中學進行的“同課異構”活動,我和花所中學的張小艷老師同時上了一節公開課《3.2合并同類項解一元一次方程》,通過上課,張老師善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獨特良好的教學風格等給我留下深刻的影響,是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引發我的很多思考:
一、復習回顧的知識要為本節課做好鋪墊工作
學生的知識是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再整合的,在引入新知識時要抓住新舊知識的某些聯系,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實現新舊知識的無縫對接,讓學生的知識樹在無縫對接中成長得生機勃勃。例如:學習《3.2合并同類項解一元一次方程》時,要用到合并同類項的知識和系數化為1的知識,所以我在復習時,就針對這兩個知識點設計了下列三道題:
1、把下列各式的同類項合并:
(1)6x+3x-4x=___;
(2)-3xy-xy+5xy=___;
(3)2x-3x-4y+6x=___.
2、在解方程時,有時需把幾個含有____的項,合并成一項,如x+2x+4x=140合并同類項得___=140.
3、把方程2x=3化為x=a的形式方法是:___;
例如:在學習《反比例函數》第一課時,本節課的目標是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數的概念;會用待定系數法求反比例函數解析式。所以在復習舊知識時,是通過復習一次函數的解析式和待定系數法確定一次函數解析式讓學生自然的過渡到反比例函數,所以我設計下列兩道題:
(1)一次函數的解析式是:___;當___時,稱為正比例函數。
(2)一條直線經過點(0,0)、(4,7),求該直線的解析式。
以上這種求函數解析式的方法叫:___
二、精心準備教學設計每一個環節
尤其再設計一些自主學習環節、合作探究環節,我會先拋出問題,緊接著我會設計一些思考題,在學生做完題時,能夠及時思考。
《新課標》要求:學生獲得知識,必須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可以通過接受學習的方式,也可以通過自主探索等方式;學生應用知識并逐步形成技能,離不開自己的實踐;學生在獲得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只有親身參與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才能在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方面得到發展。
例如: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問題1:某校三年共購買計算機140臺,去年購買數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購買數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這個學校購買了多少臺計算機?
1、思考:
(1)如何根據實際問題列一元一次方程?分哪些步驟?
(2)問題1中所建立的方程依據的基本“相等關系”是什么?
(3)怎樣將以上方程化為x=a的形式?
讓學生通過自己獨立完成這道題,然后思考以上三個問題:通過第一個問題讓學生喚起根據實際問題列一元一次方程步驟是:設未知數、找等量關系、列方程;通過第二個問題讓學生總結這一類應用題的等量關系是:幾個分量之和等于總量;第三個問題是讓學生通過解,方程總結解一元一次的步驟是合并同類項、系數化為1.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既能復習舊知識,又能總結規律、升華目標、突破難點。
例如:在學習《單項式乘以多項式》時,自主學習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看課本100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
(1)- 4 (a- b+1)=
(2)3x (2x- y2)=
(3)- 3x (2x- 5y+6z)=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析,得出“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乘法法則。
2、法則:
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就是用單項式去乘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需要注意的幾點:
(1)結果仍是多項式,其項數與多項式的項數相同。
(2)要特別注意積的符號。
若出現混合運算,要注意運算順序。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讓學生先通過做題,獨立思考問題,如果教師只給學生短暫的時間去思考問題,馬上提問,使學生的思維受到抑制,達不到訓練思維能力的目的,教師要讓學生展現思維的過程,所以教師通過先問題后思考方法,可以給學生充裕的時間思考,樹立“學生是發展的人”。
三、對于任何課堂來說,都要形成一定的規范性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是句俗語,常強調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規矩、規則、做法、否則無法成功。現在泛指人們做任何事情若無一定規則,便會出錯的告誡用語了。
對于數學課堂也一樣
為了讓學生熟記合并同類項解一元一次方程步驟,所以我會要求學生在剛開始學的時候把步驟全寫上,慢慢的在后面就可以省略了,這就是要規范學生的做題格式.
2、對學生做錯題的規范。我發現有位老師看到黑板上學生做的題,問學生做對了嗎?學生齊聲回答做錯了,老師拿起板擦就檫掉了,然后就自己講了一遍,老師在講的過程中根本沒有在錯的地方,著重強調,所以在后面的做題過程不斷出現錯誤。
對于學生做錯題,我們可以讓學生從做題的格式和做題的正確性兩方面,讓學生自己發現錯誤,我記得又一次,有一個學生指出,老師他寫錯別字了,我就讓這個學生把正確的寫在黑板上;做題的正確性,學生可以一行一行找錯誤,找到錯誤,可以讓學生自己改正,對于學生不清楚的地方,這就要求教師精講,舉一反三的講,也達到突破難點.
3、運算能力訓練的規范。我們在學習有理數的加減、整式的加減合并同類項、合并同類項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時候,都會遇到兩種加法運算;1- 2和- 1- 2,學生總是掌握不住,遇到我就給講法則,但是學生一遇到就錯,最后我就想了一個辦法,每天課前給學生口算,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全掌握了。
參考文獻
[1] 陳昊. 公開課中教師表演的質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