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堯堯
摘 要:藝術風格即藝術品的風貌與品格,成為藝術品的主要特征,尤如人格即人的風貌與品格,成為人的主要特征一樣。聲樂要通過歌手演唱來呈現,因此,研究探討演唱風格的性質、作用,對提高演唱水平、繁榮聲樂藝術都大有裨益。
關鍵詞:聲樂;演唱風格;特點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4-0097-01
在歌壇上,演唱風格可以成為演唱者的代名詞。因為同一首歌曲,不同歌手可以演唱出不同風格。同是《阿里山的姑娘》,鄧麗君演唱的風格婉轉清麗,朱曉琪演唱的風格活潑激揚。不聞其名,只聽其聲,便知其人。
一、演唱風格的特點
第一,演唱風格是演唱成熟的標志。不是一般的演唱者都具有自己的演唱風格的,只有那些技藝精湛、技巧高超、造詣精深的歌手,才能具有自己的演唱風格。因此,演唱風格是歌手演唱成熟的一個主要標志。無論是古今中外,也無論是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無一例外。世界上著名的男聲美聲唱法“三大歌王”——帕瓦羅蒂、多明哥、卡雷拉斯,都各有各的演唱風格。
第二,演唱風格是演唱個性的標志。“風格即人”、“風格即個性”,這都是至理名言。風格只為演唱者所獨有,不能“與人共有”。風格可以相近,沒有相同。同是演唱東北民歌的男聲歌唱家,郭頌的清新優美、趙本山的火爆土野、張野的粗獷豪放,就各展異彩,這同文學上郭沫若的氣勢磅礴、茅盾的細致入微、老舍的詼諧幽默、魯迅的冷峻深刻一樣,聞其聲、讀其文而見其人。所以說到底,風格即人格與作品的品格。
第三,演唱風格是藝術創造的標志。藝術貴在獨創,演唱也是一種藝術創造活動,這種藝術創造的結果,最終要體現在演唱風格上。所以,風格是創造出來的,而不是模仿出來的。
第四,演唱風格是藝術流派的標志。風格是流派的基礎與核心,這一點,我國的戲曲演唱尤其明顯,著名的京劇“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與“四大須生”(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都各自形成一派,又都以風格迥異的演唱風格作為基礎、核心和主要標志。即使后來各派的弟子們繼承發展了其流派,但不僅各派不同,而且同一流派也不完全相同,如程門弟子王吟秋、李世濟、趙榮琛也各有特點,其再傳弟子張火丁、李海燕、劉桂娟也不完全相同。而總的說來,他們每個人的演唱風格,也都成為流派的主要標志。
二、演唱風格的作用
風格是藝術的神髓和靈魂,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風格就沒有藝術,演唱風格之于演唱藝術也如此。那么演唱風格的重要作用主要有哪些呢?筆者以為至少有以下幾點:
第一,演唱風格可以使曲目內容獲得生命力。眾所周知,聲樂同音樂一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聽覺藝術,要使演唱的曲目獲得生命力,就必須有獨特的演唱風格,以喚起聽眾的聯想、想像,共同參與,形成互動。
第二,演唱風格可以使曲目情感得到共鳴。音樂是情感藝術,這種曲目本身所具有的情感,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又要靠演唱者情感演繹。而演唱風格正好是情感傳達的磁石和翅膀,它可以使演唱者與聽眾之間以曲目作為橋梁和中介,達到心靈相通、情感共振。
第三,演唱風格可以造就歌唱家。許多當紅歌星,就是憑借自身的獨特的演唱風格獲得成功的,那些歌迷、戲迷和追星族,“迷”的是風格,“追”的也是風格。
作為一個歌手,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條件及其審美傾向,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尤為重要。
三、演唱風格的表現形式
首先,對聲樂作品內容的認識和表現,我們必須要聯系到作品所處的當時社會的時代特征,而后才能研究。特別是我們在演唱不同時期作品的時候,不能千篇一律地用相同的聲音,相同的方法,相同的表現手法,相同的情感來演唱。每個時代的音樂也常常具有一些相似之處,形成音樂的時代特征。在西方音樂史上,每個歷史時期的經典音樂都有自己的獨特風貌,音樂的風格反映出當代的音樂審美傾向。
聲樂作品的語言風格表現出不同民族的審美特點和審美習慣,這是由各民族的地理環境、社會狀況、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多種因素造成的。從中國音樂史上,我們可以發現,每個民族的音樂都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發展每位音樂家的個人風格都會打上時代和民族的烙印。因此,各民族經過長期積累,沉淀下來的風格各不相同。
而在演唱中把握作品的風格需要因人而異,它涉及的范圍很廣,又受到文化層次、思想領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聲樂工作者應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修養,感受作品、體驗生活,多研究不同風格的作品,久而久之就會上升到新的高度,潛移默化中使自己的演唱達到新的境界,進而臻于完美。只有聲樂作品被演唱者出神入化地表現出來,音樂才能真正得到升華。
聲樂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它以情感人,以美引人。歌唱必須通過實踐去實現價值,否則就是“紙上談兵”。舞臺表演正是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這種高度統一概括為字正腔圓、聲情并茂和神形兼備。因此,聲樂演員不但要有優美動人的聲音、完善的聲樂技巧、感人的藝術表現,還要有優美大方的舞臺表演。
參考文獻:
[1]郁鈞劍.試論我國聲樂藝術(三大唱法)的風格分類與其體系的確立[J].人民音樂,1986(09).
[2]王紅,李曉燕. 淺談聲樂藝術演唱風格的多元化[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3(11).
[3]張玉玲.淺談聲樂演唱中的風格[J].課程教育研究, 2014(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