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



摘 要:支架式教學模式是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英語課堂教學的一種模式。以八年級英語第十一單元為例,利用支架式教學模式進行教授,設計相關的課件,最后完成有關支架式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學習成績測試及統計分析。研究表明,支架式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積極影響,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一定提高。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模式;初中英語;多媒體教學
一、基于支架式教學模式的課程實踐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目標版八年級英語上第十一單元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第一部分為例。
教學過程如下:
1.導入新課
以學生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場景導入今天所學的課程。
2.搭建支架,確定本節課目標
本單元這節的主要目標是學習與勞動相關的詞組及一些簡單的句型。
3.進入情境,模擬英語語境
將教材圖中的情景搬到教室里去,讓學生置身其中,更容易去學習,而不只是看課本。
4.獨立探索,進行自主探究
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在使用短語時,將短語中動詞換成相似意思的動詞,在學生學習的同時,自主探究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5.小組協作,共同學習
每個小組利用這節課所學的詞組和句型進行對話練習,并選出好的對話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表演。
6.效果評價,提供反饋
(1)教師評價:下節課隨機抽取三到四名同學,利用本節課所學的詞組和句型進行簡單的對話練習。
(2)小組內評價:組員互相評價,按下表進行評判,符合的項目在后面的括號里畫“√”。
(3)自我評價:根據自己在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
二、支架式教學實踐效果分析
以三、四班同學作為調查對象,將三班同學作為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實驗組,四班同學作為對照組。兩班同學在各方面經分析比較,P>0.05,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兩班學生的課時分配相等。
對照組采用的是傳統教學法。實驗組采用的是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多媒體輔助英語的課件,并通過小組互動等多種形式進行課堂學習。在講授課程過后,同時對兩個班進行了相同內容的測試,并且對兩班學生有關英語的學習興趣進行了問卷調查。之后對結果進行了整理。
為了證明支架式教學模式對提供初中英語總成績方面的作用,并保證實驗結果的可信度,剛開始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了一次測驗,測驗成績進行比較,得到F=1.08,P>0.05,表明兩組在實驗前英語水平無顯著性差異。
實驗結果: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前后測結果見表1。經統計檢驗發現,實驗組的英語成績前后測差異非常顯著,t=3.5617,P<0.01;對照班的英語成績前后測無明顯差異,t=1.265,P>0.05。這表明通過支架式教學模式,實驗組的英語成績有了顯著提高。
對學生進行關于影響英語學習成績的因素的問卷調查,結果見表2。結果表明實驗組的學生學習興趣比較高,并且對師生互動反應好,因此英語成績提高明顯。
通過表1可以看出,支架式教學模式能實現從靜態到動態的變化,課堂的氣氛變得活躍,使英語教學變得有趣又真實,讓學生可以將英語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
通過表2可以看出,實驗組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明顯提高,也會愿意動腦筋去思考,所以最終成績較對照組有一定的提高。
經過本次研究得出結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支架式教學模式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支架式教學模式已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手段,而是一種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是傳統教學理念以“教”為中心,向以“學”和“導”為中心發展的基本理念的飛躍。
參考文獻:
曹嵐.多媒體輔助:支架式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平頂山工學院學報,2006(7).
?誗編輯 張曉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