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長期困擾著廣大師生的“難題”。面對這一“難題”,老師不能望而卻步,而應尋求新的思路,幫助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真正做到“我手繪我心”!
關鍵詞:作文教學;思路;方法
“今日中學生國文成績之不良,其最顯著者,莫如作文;中學國文教學之問題,最復雜者,亦莫如作文。”這句話不僅道出了作文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語文成績,也點出了語文教學中作文難教!由此可見,作文在教與學兩方面舉足輕重!老師要不斷探索,尋求好方法,開辟新思路,努力挖掘出學生的潛能,指導學生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來!十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越來越覺得作文教學如同建房子,需做好這三步:
一、夯實根基
寫文章也如同蓋樓房一樣,需要打牢根基。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要想學生作文寫得美,寫出真情實感,主要需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寫作有了興趣,寫起作文也就不覺得苦,寫出好的文章也不會是幻想了。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呢?(1)充分發揮黑板報的作用。把寫得好的作文“發表”在黑板報上給予鼓勵。(2)開展作文競賽,給優勝者頒獎,激發學生寫作興趣。(3)創造練筆機會,組織學生參加征文比賽。
2.加強課外閱讀
閱讀是寫好作文的基礎,達不到一定的閱讀量,要想寫好作文確非易事,僅靠課內閱讀是不行的,必須增加課外閱讀量。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老師應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學生都需要有良好的閱讀環境。在學校教師可在教室開設讀書角,舉辦讀書演講等,促進學生勤于多讀;在家里教師要建議家長給學生創設盡可能多的讀書空間。
二、支牢框架
根基打實在了,還需要繼續努力,將框架搭建牢固,然后再把每一塊磚穩穩地粘在一起,形成一堵堵結實的墻。寫作文亦如此,做好了一切寫前準備后,還需要進一步做好寫美、寫實的相關工作。
1.留心觀察生活,積累素材
觀察是寫作文的基礎。老舍說:“如果不隨時注意觀察,觀后不隨時記下來,哪怕你走遍天下還是什么也記不真切、詳細,什么東西也寫不出來。”學生只有在觀察中才能發現生活的美,發現平凡中的不平凡,從而獲得寫作材料。
2.走進生活,感受生活
要想寫好作文,必須多讀書,但僅僅讀好書是不行的,還必須走出課本,疏通源頭活水,深入實際生活。“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把文章寫好,就必須有源頭活水,源頭何在?不在課本中,不在名著中,那只是清流,真正的源頭活水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在學生自己的實際生活中,教師應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通過活動撞擊他們的心靈,激發他們的情感,使他們煥發出豐富多彩的語言,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3.堅持寫日記
日記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說真話、表真情的場所,它不受時間約束,不受題材、體裁限制,學生記的、表達的都是實在的事實、真實的感情。喜則記樂,憂則寫愁,憤則記怒,想記就敘,想評就議;感情強烈,就大聲疾呼;心里平靜,就漫言細語,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筆端流露的全在于此時此刻的感情需要。長期堅持寫日記,作文就會有話說、有事寫,“厚積言有物,百練筆生花”。
三、用心裝修
精美舒適的裝飾可讓房屋更顯氣派,彰顯主人的個性。同樣,文章寫好后也需要反復修改,爭取讓文章語言簡潔,語句更流暢,感情更真摯,內容更感人……怎樣做好這道重要的“工序”呢?
1.做好寫前指導
怎樣對學生進行寫前指導呢?其做法有:(1)幫助學生審準題目,找準題眼,避免寫跑題。(2)弄清題意。意即主題思想,它是文章的靈魂,作文立意應高遠,也就是說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容與思想情感要積極向上,健康深刻,且富有時代特色。(3)搜集材料。選擇材料要選自己熟悉的、新穎的、生動的、典型的、以小見大的材料。要求寫出的文章,開頭引人入勝,中間具體生動、形象,充實飽滿,結尾剛勁有力,深刻含蓄,令人回味。
2.上好講評課
經過教師耐心的指導后,有些學生仍不知道作文從何寫起,寫出來的文章有些糟糕。這時,老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文章,在匿名的情況下讀給學生聽,然后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給學生實實在在的說教;自然對于寫得好的文章也要拿出來讀給大家聽,從正面引導學生,讓學生領悟到如何寫這篇文章。
總之,學生的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也不是僅靠作文課上短短幾十分鐘就能培養的,需要教師腳踏實地、不辭辛苦地指導,需要學生孜孜不倦地日積月累和堅持不懈地練習,并養成反復修改的習慣,相信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參考文獻:
[1]阮真.中學作文教學研究[M].上海:民智書局,1929.
[2]李榮秀.淺談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的途徑[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2.
作者簡介:熊登國(1981—),男,漢族,安徽霍邱,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語文研究性學習。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