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艷玲
摘 要:泱泱華夏,千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騷客”不勝枚舉。古典詩詞文化更像是一杯意味深長的酒,唯有細細品味,方能體會其中蘊含的深意。古詩詞文化,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也是文學寶庫中一顆耀眼的明珠,傳承和發揚它們是責任。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作為教師應當立足于學生興趣的激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詩詞文化,有效提高初中語文詩詞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實踐策略
在傳統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受到應試教學思想的影響,過于注重學生背誦的部分,忽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高分壓力下的語文課堂,讓太多的初中生飽受機械教學的苦楚,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低、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的現狀。為此,筆者從學生心理特點出發,提出了幾點激發學生學習初中語文興趣的拙見,望對各位同仁有所裨益。
一、結合學生渴望新知的心理,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古典詩詞文化可謂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從歷年來的語文考試中也不難看出,試題組對于我國古典詩詞文化的關注程度也在逐漸呈現上升的趨勢。加之,古詩詞文化更是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作為初中生的他們理應肩負起繼承和發揚的重任。但是傳統的古詩詞教學模式下,教師一味注重自己演講的過程,為學生直接逐字逐句翻譯詩詞句子,造成學生自始至終沒有動腦思考的機會,對于教師過于依賴的他們,根本不具有自主獨立鑒賞詩詞的能力。基于這些教學現象,筆者建議,我們可以結合初中生渴望探知未知世界的心理需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師生互動情境,避免教師“獨占課堂”的現象,提高古詩詞教學效率。
具體來講,比如,在教學長春版七年級語文辛棄疾的《破陣子》這首詞時,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前向學生拋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到詞中尋找答案,這一過程仿佛按圖索驥,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作者辛棄疾在創作這首詞時正處于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狀態?作者在詞中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作者想要向我們傳遞一種什么樣的信息或者說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等等,諸如此類皆可以作為閱讀的問題來布置給學生,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學會依靠自己的力量攀登詩詞的高峰,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二、結合學生勇于表現的心理,創設角色表演情境
初中生是一群具有青春朝氣的特殊群體,他們精力旺盛,就像一顆正在萌發的種子,想要盡快將自己的茁壯生命力綻放給他人看,因此,青春期的他們具有明顯勇于表現的心理特點,渴望得到教師的認可和眾位同齡人羨慕的目光,基于這些,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我們可以積極利用初中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結合古詩詞中的故事情節,開展角色扮演教學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嘗到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的樂趣和成功,并且在表演中,學生更可以身臨其境般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深刻理解詩詞內涵,與作者產生情感和思想的碰撞,提高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學初中語文《觀刈麥》時,為了能夠將詩人杜甫所表達的對廣大貧苦人民深深的愧疚之情充分表現出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模擬本課詩詞情境,讓若干學生扮演正在收麥的貧困農民,一名學生充當作者杜甫的角色,當看到廣大勞苦人民辛勤勞作時,自己吟詠起這首《觀刈麥》……如此,初中生學習古詩詞文化的興趣將會越來越高,教學效率也會逐步獲得提升。
三、結合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組織詩詞趣味答辯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在校內開展“古典詩詞趣味答辯”活動,青春期的初中生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希望能夠通過比賽和競技的方式證明自己的實力,并且從很大程度上來說,這種組織古詩詞趣味競賽的活動方式,可以加速宣傳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讓初中生汲取古詩詞文化的精髓。具體的活動方式和活動步驟,首先應當由一名或者兩名主持人宣布活動的開始和關于比賽的注意事項。其次是組織現場答卷,答卷的內容包括:經典名句、人物傳記、歷史變遷題目等,現場評出分值。再次是小組搶答環節,看哪一組回答得又快又對。最后,進行詩詞接龍,接不上的小組算作輸。如此,通過這種綜合性的趣味詩詞比賽,可以有效調動初中生參與比賽的興趣,讓學生在比賽中深化詩詞內涵,體驗活動的樂趣和成功,進而提高初中古典詩詞教學質量。
總之,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我們應當立足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施多樣化教學策略,通過結合初中生心理活動規律,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創設角色表演情境、組織詩詞趣味答辯,如此,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優化古詩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光霞.借鑒古詩詞進行高中寫作訓練的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2]徐娜.數學文化與初中生數學興趣的激發和培養[D].海南師范大學,2014.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