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洋
摘要:當代醫學生人文素養普遍偏低,增強文化自信對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價值。本文從文化自信教育、重塑醫學人文精神等角度探討其必要性;從國際和國內差異、文化教育方式探討其可行性,以期建構"政府-社會-學校"多位一體的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模式。
關鍵詞:文化自信; 醫學人文精神; 培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對中華文化的深刻內涵、突出優勢、獨特價值及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聯系作了精辟闡述,對樹立文化自信,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發出了強有力的號召,為我們深入理解和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根本指南,為醫學人文精神培育路徑指明了方向。
一、文化自信與文化自信教育的內涵
文化作為一種基因和傳統,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影響廣泛而深遠。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所稟賦和擁有的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堅定的信心和發展的希望。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四個自信”,特別是“文化自信”,他還特別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支撐,也是彰顯中國軟實力的基礎,更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文化自信教育是指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內容,旨在傳承創新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與學術,培養國民的文化素養與人文精神、民族意識與民族精神、健全人格與品德修養為主要目標的教育。
二、文化自信教育的人文價值功能
《易經》日:“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人文”與“天文”相對應,指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具有某種文明規定性,如倫理之道或法律條文。廣義上講,“人文”泛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而文化是人類或一個民族共有的符號、價值觀及其規范,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內容的國學教育,體現了一種“以文化人”的人文教化功能和價值取向。
(一)文化自信教育有利于提升醫學生的文化素養與人文精神
當代的醫學生,缺乏的不是專業知識,而是傳統文化;不足的不是臨床技能,而是人文精神。由于我國醫學教育培育的特殊性,以及醫學院校偏重基礎研究、重視實驗的特殊性,片面追求專業教育,輕視人文教育,造成醫學生普遍缺失基本的文化知識和人文素養。文化自信教育就是要從五千年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提煉出精粹,用以提升醫學生文化素養和人文精神。
(二)文化自信教育有利于喚醒醫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
當代的大學生,民族文化自信不足,崇洋媚外心理突出。在文化素養和傳統文化教育缺失的背景下,醫學生對外來文化缺乏辨別能力,難以抵抗西方價值觀對其輸出,從而喪失了對中華文化的自信。中華文化有自己的根基,再現中華文化價值是涵養民族意識、維系民族精神的關鍵。醫學院校積極推進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喚醒醫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及愛國主義精神。
(三)文化自信教育有利于培養醫學生的健全人格和品德修養
當代的大學生,責任感和道德素質缺失,在醫學院校中,醫學生缺乏學習規劃,往往出現學習目的不明確和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開展文化自信教育正是對癥下藥的良方,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對人的道德熏陶與人格培養,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因果輪回、儒家的忠君愛民等思想都是寶貴的傳統道德精神。古人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追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等,都是傳統文化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醫學院校要把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對醫學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精神教育中去,致力于培養出人格健全、意志品德優良的醫學生。
三、文化自信教育:培養醫學生人文精神的途徑策略與價值實現
大學教育從本質上講是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的結合,但是在高校中往往有不同的側重,特別是偏重科學教育的醫學院校,對人文教育體系的建設缺乏創新和力度。人文教育是培養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關鍵環節,不僅僅是一種信息的傳遞和知識的普及。醫學院校傳統文化教育歸根結底就是做人的教育,通過研究文化自信教育教學的途徑策略,聚焦于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和價值實現。
(一)開設傳統文化課程,納入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體系
課程是實施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和載體。在醫學院校中開展文化自信教育,首先要解決文化課程的開設問題。以貴州醫科大學為例,學校為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在“十三五”專項規劃中明確提出堅持“文化建校、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科研興校”的工作思路,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專業素質、文化素質和身心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學校還審批通過了《傳統文學文化》等課程的建設,以加強對學生的文化素養教育。
(二)創新文化自信教育手段,調動醫學生人文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方法和手段是保證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醫學院校在傳統文化教育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在文化教學課堂中,運用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和思維,以達到生動形象、身臨其境的效果,讓學生真切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調動醫學生人文學習的積極性。
(三)舉辦傳統文化主題講座,加強醫學生優秀傳統文化素養
大學學術講座是最重要的知識傳播、人才培養途徑之一。醫學院校舉辦人文社科類主題的講座,能開闊醫學生的文化視野,提升其人文素養。一場高質量的學術講座是令人愉悅的,讓學生感受文化的多彩魅力,直面歷史的終極意義與現實的價值選擇,從而體驗傳統文化的無窮力量。
(四)建設文化課程師資隊伍,保障醫學生人文境界有效提升
高校師資隊伍是保障教育質量的關鍵要素。醫學院校要開展好傳統文化教育,必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傳統文化教育師資隊伍的水平素養格外重要,這需要任課教師不斷積累,注重信息更新,以保障醫學生人文境界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外文出版社.習近平.2014
[2]文化自信: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石[J].印亞軍,徐惠忠.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6)
[3]習近平文化自信觀論析[J]. 趙付科,孫道壯.社會主義研究.2016(05)
[4]傳統文化視閾下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問題與對策[J].沈小美.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