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蓮
學習態度是指學生對待學習及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包含認知成分、情感體驗成分、行為傾向成分三種構造成分。其在學習過程中起著引導、指向、維持和調節的作用,是學習行為選擇的決定因素,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
教學管理是班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課堂教學是傳授知識和技能的主要渠道,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最有效形式,是學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學生學習態度形成、表現的主要場所。廣大農村高中政治教師因為自身、學校條件的限制,已有的知識結構和教學觀念已經不能適應社會、學生的發展。因此,農村教師必須努力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逐步提高教學藝術和教學質量,以真正推動農村高中政治學科的發展。
一、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吸引課堂注意力
相對于城市高中而言,農村高中教學設施、教學環境較為簡陋,但隨著國家教育投資的增加,大多數農村高中教室已經具備廣播、電視、投影儀、多媒體等電教手段。而很多農村政治教師習慣于一本書、一支筆、一張嘴、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方式,多媒體設施成為擺設,課堂沉悶、枯燥,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課堂的精彩提供了技術支持。美麗的色彩、動聽的音樂、形象的動畫、虛擬的場景讓課堂也可以賞心悅目,無論圖片或是視頻都給學生的眼耳以直觀的刺激。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不僅節約了教學成本,豐富了課堂內容,增強了課堂吸引力,提高了課堂效率,更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加深感官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努力提高教學藝術性,打造精致課堂
1.發揮教師語言魅力,提升課堂關注度
語言不僅僅是一種發音和書寫的符號,它更具有一種內在的力量和魅力,學生所聽到或讀到的話語都會影響他們的行為。尤其是積極的語言,更能激發學生的正能量。語言是師生交流最基本的渠道,教師應正確使用對學生的語言關注。學習歸根結底是一種興趣。壓抑的課堂則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難以產生對學生的吸引力。教師巧妙地運用課堂幽默,有利于調節課堂氣氛,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有利于學生放松心情,釋放學習壓力;有利于學生活躍思維,更快接受新知識。
例如,筆者在講授“國際組織”時,以亞投行為例,其將所有加入國家加入“亞投行微信朋友圈”,讓各國以發表言論、點贊、評論的方式表達對加入亞投行的態度,以學生非常熟悉的幽默詼諧的網絡語言反映出“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學生興趣盎然地感悟出這一道理。
2.創設生活情境,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真正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單憑教師的一張嘴、一支筆,僅以“授業解惑”為目的,忽視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沒有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只是被動消極接受,學習缺乏自主性。
因此,農村高中政治教師必須樹立新的學生觀念,必須根據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積極參與的機會,鼓勵學生做課堂的主人。一次小小的實驗、一次手工制作、一個幽默的小品、一個虛擬的角色扮演、一次激情的演講都會讓學生在參與中探索知識、開拓思維,獲得輕松愉快的積極情感,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就可能得到培養。
講授“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這一教學內容時,筆者創設情境,讓學生模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法律,進一步加大對開車打(用)手機處罰力度的再建議”,讓學生提出建議以及解決的途徑,從中感悟人大代表及人民代表大會的職責,課堂效果非常好。
3.采用體悟教學,注重對學生啟發引導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由認知主體主動構建的。
“體悟教學”強調教師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強調知識內化過程,重視學生感受、心理體驗,通過一定的策略喚醒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參與和交流,強調學生在生活體驗中、在同伴的探討交流中獲得對知識的領悟。政治課堂中學生并不能僅僅表現在外顯的動作、態度與言談,更應該表現在內在的傾聽、思考與感悟。
體悟教學強調課堂從注重形式到注重實質。高中政治教學實踐中出現了“為討論而討論”“為合作而合作”“為活動而活動”“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過于追求教學的情境化”“只求表面熱鬧的教學”“片面理解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等形式化問題。因此,政治課堂應從注重形式到注重實質,從注重“教”到注重“學”,從注重“物”到注重“人”。
三、發揮教師的師德魅力,感召學生勤努力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既表現在知識方面,也表現在精神方面。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教師對學生所持的態度,決定著學生是積極的學習者還是被強制學習的“囚徒”,推動學生學習的力量是教師的“本質態度”。因此,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待學生、對待教學工作的態度,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生的學習態度產生影響。教風與學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政治教師積極地對待學生的態度,如熱愛、關心、尊重、鼓勵、包容等,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使學生的學習態度發生變化。教師對待教學工作的態度,例如,愛崗敬業、開拓創新、甘于奉獻、努力進取等,都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自主性,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決心與毅力,保持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