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之清
摘 要:德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對此,教師應該通過言傳身教、深入挖掘,進一步突出英語教學的德育價值。據此,結合教學經驗,在把握英語教育的同時,就如何開展高效德育工作進行深入討論。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德育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因此,初中英語不只是一門語言教育,更是一種道德教育。
一、結合日常用語,浸染文明禮儀
初中英語教學不僅需要從教材中挖掘德育的深義,同時還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確使用禮貌、規范的語言進行表達,通過實踐性的活動提升其道德情感。對此,教師應著眼于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指引他們愛護關心他人,在教授國外禮貌用語時,讓學生了解中國優秀文化傳統,形成“講文明、懂禮貌”的正確認識。
例如,在教師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節假日或者是家人生日時,我就指導學生親手制作生日賀卡,并且在賀卡上寫上英文祝福語,讓學生將關心的思想與英語運用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另外,在平常生活與教學中,在遇到學生時,我會用簡單的問候語問好,還會根據學生的行為舉止創設情境,讓學生靈活運用“Sorry./Im sorry.”等文明禮貌用語,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不僅提高了使用意識,同時還有利于他們正確處理人際關系,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圍繞單元話題,激活環保意識
英語教材中的教學內容不僅涵蓋了豐富的語言知識,同時也蘊藏著德育修養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科學設計教學環節,在教學中充分融入人文性、思想性、道德性的教育,善于發現每個單元內容中的德育價值,發揮英語教學的德育性。
以“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的內容以“environment protection”為核心主題,指導學生參與到環境保護的過程中。我在單元教學完成之后,讓學生開展了Free talk的活動,進一步激活學生的環保意識:我先用多媒體展示了部分動植物的圖片,它們都面臨著滅絕的危險,在欣賞完圖片后,提出問題“What are they?What are they like?”與生態環保息息相關的圖片能夠勾起學生的保護欲,避免過分強調“save”的單調;隨后,我又展示了三幅圖片,繼續提出“How do you feel?”的問題,進一步深化學生的所想所感。最后,我指導學生討論“How to save our planet?”的問題。
三、對比文化差異,升華愛國精神
中西文化本身就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教學中突出這種差異,不僅有利于學生把握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價值觀念等內容,提高教學的直觀性,同時還能夠加深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升華愛國精神。對此,教師應該將中西文化融入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全面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以“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的教學為例,我讓學生結合多媒體上的圖片或者是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自己是怎樣過節的,會品嘗到哪些美食,有哪些風俗習慣。為了鼓勵學生討論,我允許學生用中文或者英語進行描述,對重點詞匯進行解釋。這時我再讓學生對比西方的節日“Christmas Day”“April Fools Day”等。學生在此基礎上提出中國的節日在風俗習慣上更加豐富,避免學生在社會思潮的影響下盲目崇尚西方文化,有機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除此之外,我在“tea,silk,kungfu”等詞匯的教學中,會通過中西方在詞匯發音、構成上的對比,讓學生了解到很多英語詞匯都是源于漢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開展課外活動,體驗美好情感
德育活動的開展與影響不僅局限于英語課堂上,教師應該對英語德育教學進行進一步的延伸,開展生動有趣、互相協作的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英語課堂教學效率。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課下的角色扮演、英語角創建、英語報刊編輯、話劇表演、演講、討論等多種類型的活動,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培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
例如,在學習“Will people have robots?”之后,我就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有關信息科技發展認識的課外活動,將班級成員分為板報組、展示組、演講組等不同的小組。其中,板報組主要負責制作有關“robots”等內容的英語黑板報,為大家展示這一主題的前沿發展;展示組主要負責英語角的構建活動,即安排學生進行討論活動,在班級的公示欄內展示更多的信息內容;演講組主要負責在班會課現場表演,講演科技的發展與產生的后果,向大家推薦與“robots”相關的電影、電視劇作品。在多種類型課外活動的推動下,每個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發展都形成了正確的認識,在成果展示課上學生皆從不同的情感角度出發,談論了自己的活動體會。有的學生以“Disadvantag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為主題,探討了科技發展后產生的負面效應;有的學生則結合具體的電影作品分析了“Can robots replace human?”的話題,形成了正確的科技態度。
總之,英語教師應該在把握教學目標、學生身心發展的基礎上,有機融入德育,通過文化觀念與思想態度的多向引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與品德,實現“教書育人”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張珊珊.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中國教師,2014(s2).
[2]姚芳琴.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J].中學教學參考,2013(10).
編輯 常超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