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忠
目前的小學生生活在一個信息無所不在的社會中,孩子們獲得各種信息的方式、種類和數量都是無法想象的。這些信息不留痕跡地進入了孩子的潛意識。而小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尚未形成,很容易受到網絡環境負面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如何正確利用互聯網對小學生進行德育,使其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發展又成了學校、家庭亟須解決的“課題”。
一、互聯網對小學生造成的不良影響
1.影響小學生的道德發展
信息網絡具有虛擬、無所顧忌、隱蔽等特點,加上小學生尚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網絡的思想比起家長、老師的影響還要大。從網絡和現實兩個狀態來比較,我們發現不良的上網習慣會使一些自制力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出現人格障礙,而且在信息網絡上,你的行為可以不符合社會規范,可以不負責任,撒謊、傷害他人,不會產生羞恥心和罪惡感。于是,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出對任何人或事都不愛護也不忠實,行為沖動,犯錯后既不后悔,也不能從中汲取教訓。再如上網玩游戲等,迷戀以后必將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
2.互聯網對小學生生理、心理的不良影響
我們知道,小學階段正是身心發育的良好時期,在這個時期內如果長時間地做一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事情,很容易導致身心發育不良。我們知道顯示器等電子設備多少具有一定的電磁輻射,長時間接觸電腦會產生頭暈、視力下降等癥狀,影響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育。同時,經常上網,容易使小學生形成一些不良習慣,如容易逃避與現實的人交往,喪失一些基本的社會道德和準則的判斷能力,形成內向、孤獨、不合群等心理問題,嚴重的話會影響小學生的心理發展,不利于健康。
3.對小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影響
精彩的網絡信息內容,動漫式的游戲畫面很容易吸引小學生,使其沉迷其中。有一定程度迷戀網絡的話,會使有些小學生整個思想都放在網絡上,甚至學習其他課程時也在想著怎樣找機會去使用網絡,結果其他老師講的東西沒聽進去,時間久了,必然導致學生自身的不良發展。
二、化解或者更大限度地減少互聯網給小學生帶來的巨大誘惑和不利影響的策略
1.從家庭入手:端正家長對上網的認識,加強家校配合進行家庭教育
學生上網,大部分時間是在校外。家庭教育在學生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對于網絡,家長要趨利避害,正確對待。大部分家長由于自身對網絡不甚了解,過多干預子女上網,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甚至導致學生的反叛心理。正確的做法是本著關心、理解、溝通的原則,對孩子實施科學的引導,讓孩子主動、自覺地獲取信息、學習知識。只有在孩子自身,包括心理和行為兩方面建立起抵制聊天和游戲的"防火墻",才能將孩子從網絡的“陷阱”里救出來,從而使他們從互聯網中吸收健康、有益的知識,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2.從學校著手:加強學校網絡德育建設,引導學生健康上網
學校要抓住網絡對學生具有強烈吸引力的這一特點,充分利用好、搞好校園網的資源,加強德育板塊建設,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采取有力的措施,積極控制、凈化信息資源。多給學生提供有教育意義、積極向上的網站,在學校網站上建立學生的作品展等,并鼓勵學生參與到校園網站建設中,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讓學生在網絡中獲得實踐的成功體驗。再如利用班會課、少隊活動開展“文明上網”系列教育活動,如舉辦“遠離網吧”簽名宣誓活動等,通過這一系列教育活動,培養青少年學生健康人格,使學生在數字化、虛擬化網絡中,在沒人監督的環境中能夠慎獨,增加自我約束能力,提高審視、識別有害信息的能力。
3.從教師著手:加強教師對學生健康上網的教育和引導
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責任,必須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要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與網絡相關的倫理、文化和社會問題,筑起心靈的“長城”,抵制網上各種不良信息的侵蝕;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健康、適宜的網上內容。加強思想品質教育,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結合時代特點及學生的需求、喜好,積極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并把教育內容融入其中,使他們在娛樂中受到健康文化的熏陶,從而降低學生娛樂生活中對網吧的依賴性,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總之,互聯網環境下的德育課堂,也是新形勢下思想品德教育面臨的新領域。我們要未雨綢繆,增強憂患意識、陣地意識和創新意識,把握時機,知難而進,加強管理,充分利用網絡這塊思想文化陣地,使學生知網絡、用網絡、愛網絡,使網絡成為真正沒有圍墻的大課堂。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