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德
摘要:增強法制觀念,知法、守法,努力做好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鞏固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做好本職工作 。
關鍵詞:名族地區;法律;素質教育
在我們民族地區穩定比發展更加重要, 因此, 要杜絕學生參與各種違法犯罪活動,杜絕學生的逆反心理、厭學情緒,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法律這門學科,尊敬老師,絕不是靠武力手段,或是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就應該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他們,孩子有時是淘氣的,有時是一時管不住自己的,并不是真的想要犯錯誤或違法。因此要教育學生增強法制觀念,知法、守法,努力做好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鞏固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做好本職工作,就要教育好學生,才能確保教學任務和各項工作的順利完成。
有一次,一個來自邊遠牧區的學生問我:“老師,人家有人說我們牧民定居的錢不是人民政府給的,是那邊的人給的,是不是呀?”面對這樣一個既嚴肅又簡單的敏感的問題,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視,不進行妥善處理,肯定會在學生中造成不良影響。于是,我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向這個學生進行了認真分析與解答,并積極引導他們要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自己的家鄉,不要相信境外那些胡言亂語,要知道,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咱們牧區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知恩圖報……學生們聽了都很感動。有人曾經說過:“劃一根火柴,閃亮一下就熄滅了,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點亮一堆火,就可以放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百倍﹑千倍,乃至無數倍的熱量。”我想我們老師就是一根火柴,我們在燃燒時,不但點燃學生,還點燃了我們教師自己,點燃了我們參與教育與接受教育者們的心靈!
由于我地區的學生大多數心智發育次后于內地學生, 就決定了法律教育工作所處的時代背景和面對的教育對象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學生教育,就必須充分考慮到他們的思想特點進行改進,而傳統的職校學生法律教育在教育方法上,都存在著較多的與我們地區的學生有待改進的地方,與跟我們地區的職業教育的發展有脫節的趨勢。因而新時期,我校學生教育方法必須根據形勢的新變化不斷進行創新,自覺地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樹立現代的教育觀,實現對傳統教育方法的超越,以創新求發展,構建起以“以學生為本”的學生教育方法體系,促進我校學生法律教育不斷向前發展。
一、 法律教育方法創新的現實意義
對我校學生法律教育方法創新的現實意義就是要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在正確認識和把握學生思想特征的基礎上,創新教育方法使之與教育的目標相符合,對于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健康發展以及對學生教育的實效性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1.有利于學生法律教育的實效性加強和改進學生教育,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創新對學生教育方法,教育方法的適時性、先進性和實用性,是提高教育實效性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證。有了切實可行并豐富多彩的法律教育方法,學生思想教育才會煥發出新的生機,其實效性才會上一個新的臺階,因而,創新教育方法是提高教育實效性的重要條件。近幾年來,隨著我校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從目前學生的法律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等方面來看,還存在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就需要教育者站在時代的高度,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教育觀”,對傳統的教育方法進行重新審視,改進和完善傳統的法律教育方法,創立更多適應于學生發展的新型教育方法,這將有利于增強高學生法律教育的說服力和吸引力,提高對學生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和諧健康當前,學生的法律素養和道德水平還存在很多不和諧的發展狀況,特別是我們民族地區的學生。主要體現為思維活躍但辨別力差、動手能力較強但理論知識基礎薄弱、交往能力較強但心理素質較差、依賴父母但不知感恩、懷揣遠大的理想卻不知如何實現、信念不堅定等等,這些都要求我們不斷創新思想教育方法,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注重學生的個體需求,比如,針對學生心理素質較差的現象,教育者可運用心理咨詢法、情感教育法等方法,將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切實為學生解決思想上遇到的困惑,保持健康的心理,提高心理素質等等。運用科學合理的法律教育方法,會使學生的法律素養以及其它各方面素質都得到不斷提高,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健康發展。
二、 法律素養教育方法創新的基本原則
1.以人為本的原則“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對學生思想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求學校在實施學生法律教育中,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把學生作為思想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法律教育方法的創新上要堅持以人為本,對傳統的思想教育方法實行批判的繼承,充分注重人的因素,理解人,關心人,尊重人,以便實現引導人、團結人、鼓勵人。思想教育方法的選擇和運用都要盡可能地與學生思想特點的實際出發,最大限度地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把他們的潛能開發出來,鼓勵他們發揮長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繼承、借鑒和創新相結合的原則法律素養教育方法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它不僅會因人、因事、因情況變化而異,而且還會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這種發展變化的過程就是繼承、借鑒和創新相統一的過程。對學生教育方法的創新就是要堅持繼承、借鑒和創新相結合的原則。對傳統教育方法中很多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的方法,比如:灌輸教育方法、以身示范方法、因材施教方法等,我們應該是結合現代的實際,適當創新,做到既繼承、沿襲傳統,又超越、揚棄傳統。西方國家雖然沒有法律素養教育這個概念,但法律素養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是客觀存在的,并早已形成了科學的體系和方法論,比如:柯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和方法、拉維斯等人創立的價值澄清理論與方法等,對待這些理論和方法,我們應該是批判的借鑒,吸收精華為我所用,同時注意去其糟粕,用心去感化學生教育學生,絕不是去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把他們引向對立面。其實我們的教育就是奉獻,無私的奉獻!
只有這樣, 我們才可能把我們民族地區的教育做的好一點。以上是我多年教育的一點不很成熟的想法與我們同行分享, 希望期待大家的批評指正。同時我將更努力的樹立好自己在學生中的榜樣,引領學生們內心那盞燈,讓他們在社會中去發光發亮! 讓他們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用他們心靈那盞圣潔的明燈去照亮他們家鄉父老的心靈!從而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