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登查
摘要:新課標明確提出,教學工作應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綜合素質作為教學的根本目標。在這一精神的指導下,對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逐漸成為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本文主要就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了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探究能力
數學探究能力是中學生應該具有的重要能力。《數學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素養,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和終生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營造探究氛圍,培養探究意識
現代教育學研究表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學生是教育的對象,也是自我教育與發展的主體,更是發展中的人,因此,教學活動中師生關系應該是尊師愛生、民主平等、教學相長,只有創設民主、互動的教學氛圍,學生才可能真正改變消極態度,由被動地位變為主動地位,也才有可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只有在自由的天空中才可能展開想象的翅膀,探究活動也才能得以真正開展。
比如,教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有一位教師在前一天向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家庭作業,讓他們任意畫幾個三角形,量出每次所畫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記錄下來。第二天一上課,教師讓學生們考老師,只要隨便說出三個角中兩個的個數,教師就一定能夠猜出另外一個角的度數。學生們紛紛嘗試能否考到老師,當然是都考不倒。于是,教師問:“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想不想和老師一樣有本事?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三角形內角之和有什么規律。”這是用活動、用問題引入的好例子。教師先用學生活動的模式讓學生考考老師,以引起全班學生的注意;從考不倒老師的經歷中激發起學生也要學會這一本事的強烈動機;教師的引入既建立在前一天作業的基礎上,又完全緊扣新知識,增強了新舊知識之間、知識與引入之間的聯系;最后教師的點題指引學生三角形內角之和是有規律可循的,揭示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探究氛圍的營造,既可以吸引學生,又能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將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探索精神。
二、激發學習興趣逐漸深入學習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不斷開展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的最佳方式,只有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夠讓學生對于知識有所了解,從而產生探究心理.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后做好教學和課后活動之間的過渡.以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中“軸對稱”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在課前要收集很多不同種類的軸對稱圖形,以便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到軸對稱這個較為抽象的概念.知識是需要加以運用的,因此,當學生對軸對稱這一概念有所理解后,將這一概念引入生活中去,讓學生自己去領會什么是“軸對稱”.在這個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印象,一舉兩得。
三、給學生提供多維互動的交流空間
從理論上說學生之間都存在著個體差異,這種差異就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學生深層次的認知發展既需要獨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教師要把個別學習和合作學習結合起來,為學生的探究提供廣闊的交流空間。要尊重學生的發言,鼓勵他們進行辯論,不要輕易地肯定和否定學生的發言。教師要相信學生在出現錯誤時他們自己會去辯論,即使是由于觀察或實驗的失敗造成錯誤,教師也不要橫加指責,而是要求他們用正確的方法再試一次。對學生正確的認識,教師也不應急于表態、給予過快的贊揚和肯定。只要學生積極發言,不論發言正確與否,都說明學生正在獨立思考問題,并用語言將思維過程再表現出來,教師應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辨別是非、形成共識,自行獲取正確的認識。教師應努力營造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當學生缺乏自信時,要通過激勵給予力量;當學生有獨特見解時,要及時給予表揚;當學生遇到困難時,要適當給予支持;當學生獲得成功時,要給予充分肯定。要努力使每位學生不用擔心自己的意見被批評,而是堅信自己的觀點是受歡迎的,只有這樣,學生討論起來才會心無疑慮,才能互相啟發、取長補短,不同層次的學生才能各有發展。教師應努力讓學生有積極參與的欲望,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課后反思養成良好習慣
只有反思才能進步,古語有云“吾日三省吾身”,通過不斷的反思,才能發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缺漏和錯誤,適當地進行修改,并及時地進行創新,保證教學方式能夠與時俱進,在反思中進步,在進步中升華.這里提出的反思,不僅僅是教師對于自身教學方式的反思,還包括學生對于自己學習過程的反思,反思今天所學的內容中哪些還沒有掌握,哪些需要再做進一步的探究,在哪些方面還做得不夠好.但是基于初中生處在一個特殊的年齡階段,教師要適當地給予提示,讓學生學會反思.在學完了勾股定理之后,我們可以為學生布置以下課下研究:(1)通過各種方式來整理收集驗證勾股定理的方式方法,并鼓勵學生通過拼圖的形式來探究其特點;(2)由x2+y2=z2存在整數解(3、4、5;5、12、13;…),你能猜想xn+yn=zn(n>2的整數)是否存在整數解呢?通過一系列數學活動的開展,為學生研究數學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資源.
總之。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方式和探究能力,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也是為了適應教育現代化、社會化,是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馬文英 試論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培養的途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