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珍
摘要:評價一節課應該是多角度評價和重點評價相結合,既不能泛泛地去評價,也不能僅就某一方面去評價。評價一節課的標準是一定的,但評價的方法是豐富多樣的,新課標要求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數學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我們老師只有為每一位學生交流意見、表現自我創造機會,讓他們得以在老師、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價值,常常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滋味,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那樣我們的教學才能有效果。
關鍵詞:評析;數學課;科學;全面
課堂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陣地。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些數學課:有的教師講得井井有條,知識分析透徹,算理演繹清晰,學生聽得輕輕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變式和實際問題卻往往束手無策;有的教師設計了許多細碎的問題,師生之間一問一答,頻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暢,但結果檢測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卻并不理想;有的教師注重精講知識,留出大量的時間練習各式各樣的習題,雖然學生解題能力尚可,但卻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潛能;教師在講授某一內容時,要盡可能做到知己知彼,切實保證學生對應學知識盡快地納入已有的知識網絡。評析者通過教者在一堂課中所呈現的對教材處理、教學目標的落實、結構的過渡、施教的方法、教學效果和自身素質的展示,一切都是為了學生順利地到達知識的彼岸的手段。
一、處理教材的評析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我們在評析教師一節課時要看教者在教學時是否體現教材特點,是否按教材編排的規律正確運用教材、處理教材,教學環節是否合理,深淺是否有度,與例題搭配的習題是否恰當,講授的內容是否適量。教學內容應體現基礎性、實踐性、發展性。在處理教材時,必須分析教材地位,確定教材內容,恰當選用例題,搭配適量的練習題,重點解決好“試一試”,當堂鞏固于“想想做做”中習題的獨立、正確無誤地解答。在備課時,既備例題,又備習題。例題和選用的習題要求必須一致。
二、教學目標的評析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現在的教學目標體系由“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一體,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價值追求。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教學,智能培養和品德教育即知識、能力、情感三類目標。三類目標是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是以《課標》精神和教材為依據而確定的。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教者應從科的特點出發。在知識教學方面,要把學生應掌握的基礎知識與要求初步掌握的知識區別對待,還要使學生真正掌握常見的數量關系。對這三個層次的教學要有所側重,在智能教學方面,教者應從學生的計算技能,初步邏輯思維和空間觀念,以及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方法去解決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等四方面來培養。評課者對于本課的教學目的,首先要心中有數,用以衡量一堂課的全過程,是否體現了教學目的,教學目標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過程的評析
教學過程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認識、掌握知識的過程。《新課標》要求,數學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質疑、合作、探究、解疑、交流的過程。所以,看教學過程首先要要看教師是否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有效組織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還要看老師是否起到組織者、引導者更多的是參與者的作用。其次要看教師是否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教學中努力體現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再次要看教師能否講究一定的教學藝術,合理地安排課堂結構,時間安排科學、恰當。
四、教學方法的評析
評析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是評課的又一重要內容。什么是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目的、任務而采取的活動方式的總稱。但它不是教師孤立的單一活動方式,它包括教師“教學活動方式,還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的方式,是“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的統一。評析教學方法與手段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內容。
1.評教學方法的適用性教學是一種復雜多變的系統工程,不可能有一種固定不變的萬能方法。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是相對而言的,它總是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
2.評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會令人生厭。所以評課既看教師是否能夠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同時還要看教師能否在教學方法多樣性上比較注重,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在教學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將獲取的新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中,真正懂得將本學科的知識與其它相關的學科的知識聯系起來,并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靈活運用到相關的學科中去,解決相關問題,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掌握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3.評教學方法的創新性評析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評常規,還要看改革與創新。尤其是評析一些素質好的骨干教師的課。既要看常規,更要看改革和創新。要看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創新能力的培養、主體活動的發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和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看教師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還要看教師是否適時、適當用了投影儀、錄音機、計算機、電視、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五、教學效果的評價
課堂效果評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主要是看學生是否參與了,投入了;是不是興奮,喜歡。還要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思考過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不僅包括知識與技能,還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思考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主要看教師是不是面向了全體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三是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氣氛活躍,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總之,課堂評價直接影響新課程改革的進程,只有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才能保護教師的課改積極性,正確引導課改走向深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