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娟
一、保護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飛速發展的現代傳播媒介給傳統文化與地方藝術帶來了強烈的沖擊,將傳統文化與地方藝術引進校園,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重要課題。20世紀90年代中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建立“人類活珍寶”制度以后,傳統文化和本土藝術正在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對待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確定的方針是“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對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首要任務,但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在傳承發展上。這不但需要政府、法律和市場的保護,還需要爭取廣泛的社會與民眾的支持,更需要培養一代代懂得尊重、珍惜、欣賞和傳承民族文化藝術的青少年,不斷培養、壯大保護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和力量,而有意識地在學校傳播本土藝術文化,是傳承、保護和發展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性
國家教育部《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年—2010年)》中指出:”各學校應充分利用和開發本地區、本民族的文化藝術教育資源”;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可將地方民間歌舞藝術作為教材內容。優秀傳統文化藝術教材的開發,對于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有著重要的價值和現實意義。”
校本課程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課程觀念的指導下,根據學校、地方、社會發展和對學生發展的特殊需要,充分利用學校課程資源所開發設計的新課程,而這種新課程開發的重要資源之一就是地方文化。依托地方文化資源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利用,不僅可以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的教育功能,為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而且可以建構地方精神與文化價值觀,使地方課程資源真正回歸學生的生活,將地方文化推向新一輪的發展高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處我國西北、歐亞大陸腹地,是古絲綢之路的中心地帶,自古以來便是東西方文化交流,融合,薈萃之地,佛教襖教,摩尼教,景教,伊斯蘭教等世界幾大宗教先后在這里傳播,歷史,宗教的原因使得新疆的文化具有綜合性的特點,而各民族的文化又因為各自地理生態環境,歷史淵源,宗教信仰,生產方式,民俗風情的不同而不同。新疆維吾爾族的舞蹈更以其濃郁的特色和豐富的內涵獨領風騷。血緣和地緣這兩方面的因素使得維吾爾族具有豐富的傳統音樂,舞蹈蘊藏,舉世聞名的龜茲樂,疏勒樂,高昌樂等西域樂舞被維吾爾人民有變異的傳承下來,長期的村落定居生活使得大規模的群眾性娛樂活動成為必須和可能,形形色色的麥西來甫即是這種群眾性娛樂活動的代表。
豐富多彩和獨具特色的維吾爾舞蹈藝術是人類藝術文明及中華民族舞蹈文化中的奇葩、是中華民族舞蹈藝術文化的寶貴財富,它歷史悠久,內容和表現形式豐富,有著悠久歷史的維吾爾族舞蹈經歷了漫長而復雜的發展歷程,維吾爾,形式多樣,集音樂、舞蹈、詩歌等藝術形式為一體,傳承于人民的日常生產、生活之中,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維吾爾族歌舞節奏的基本特征。節奏是音樂的一個基礎單位,舞蹈節奏則是舞蹈音樂的靈魂。維吾爾族舞蹈節奏具有強拍弱化、弱拍強化的特點。這種切分音附點節奏以弱拍上給以強拍的方式呈現,具有較強的辨識度,小學生在聽到音樂后很容易捕捉節奏特點,從而更好地體現在與舞蹈的結合中。而在舞蹈中充分運用舞蹈速度的快慢、動作的力度、幅度的大小,采用三步一抬或繞腕等動作,將舞蹈動作與強弱拍子完美結合在一起。維吾爾族舞蹈伴奏音樂,通常運用附點、切分音來打破原本中規中矩的節奏,讓音樂風格更有民族特點和舞蹈風韻,小學生在學習中也更容易把握節奏的特點,突出了學習的趣味性。
我校于1990年開始實施民漢合校以來,我校雙語校本課程開設中,就有維吾爾族舞蹈的開設,每年會在學校藝術節和校本課程展演中,維吾爾族舞蹈成為我校藝術教育的靚麗風景線。近幾年來我校加強了民族團結教育,學校提倡民漢學生互學對方的舞蹈動作,為此學校在大課間時間段,全體學生齊跳新疆維吾爾族的一支小舞蹈,全體學生學會了簡單的維吾爾族舞蹈動作。這些實踐性活動為我校的藝術教育注入了新疆維吾爾族舞蹈文化的元素,但在新疆維吾爾族舞蹈麥西來甫的體態特征、基本動律、動作特色及風格特點,文化內涵上還未進行深入研究。深究學校維吾爾族舞只是趨于表面,流于形式,看似場面熱烈,氣勢宏大,但是如果要挖掘其豐富的舞蹈內涵以及表現形式,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還未形成可以讓學校音樂老師拿來即可使用的校本課程。
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可將地方民間歌舞藝術作為教材內容。優秀傳統文化藝術教材的開發,對于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有著重要的價值和現實意義。”
本選題在前人研究新疆維吾爾族麥西來甫舞蹈的起源,表演形式、表演特征、節奏律動,分類,流傳形式,基本動作等方面的基礎上,以傳承地方傳統文化,開發地方文化校本課程為著眼點,對新疆維吾爾族麥西來甫舞蹈的體態、動律、音樂節拍,伴奏形式,基本動作、風格特點等形態特征進行分析,并對其價值功能給予總結歸納,探討利用新疆維吾爾族麥西來甫舞蹈資源開發校本課程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方案。并付諸于實踐,對于弘揚民族精神,促進民族文化認同,加強民族團結,讓小學生充分感悟、體會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豐富多彩和獨具特色的維吾爾舞蹈藝術是人類藝術文明及中華民族舞蹈文化中的奇葩,是中華民族舞蹈文化的寶貴財富之一,它歷史悠久,內容和表現形式豐富。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中,保護傳統的優秀民間文化藝術和開發本地區、本民族的文化藝術教育資源,已成為學校教育中的一項迫切的重要任務。新疆維吾爾族舞蹈作為新疆維吾爾族的傳統文化,具有自身獨特的藝術價值,研究維吾爾族舞蹈文化資源,在充實民間舞蹈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探索新疆維吾爾族舞蹈文化資源開發的價值,進行課程開發研究。這樣,為我校開展校本課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及可參考的操作方案,使地方舞蹈資源與校本課程開發的相結合,更為合理和規范,具有科學理論支撐。
全面了解新疆維吾爾族舞蹈文化資源的概況,對維吾爾族舞蹈麥西來甫進行理論研究和風格分析是具有學術價值的,探討其舞蹈風格并解析其動態規律對我國民族藝術舞蹈的整理和理論研究是有益的補充,對我國民間舞蹈的發展也是有所裨益的。探索維吾爾族麥西來甫舞蹈文化資源開發的價值,不但對文化傳承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對學生身體的訓練、身體協調性及助其了解國情、熱愛家鄉和培養愛國主義精神,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更為地方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一些有益的嘗試實踐。通過學生學習維吾爾族麥西來甫舞蹈,為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使地方課程資源真正回歸學生的生活,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和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對音樂和舞蹈的興趣和喜愛,提高文化素養及審美能力,加強我校民漢同學團結互助,互幫互學的民族團結意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