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海燕
摘要:“設置數學情境——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注重數學應用”是“教學情境——提出問題”教學的主線。“數學情境——提出問題”教學可以促使學生自主探究,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促進教師提高業務素質,轉變教學觀念。
關鍵詞:正方體;長方體;拼接;丟失的面積
一、教學設計
1.教學構思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數學教科書(人教版)第十冊第三單元中,22頁第9題、26頁第13題、37頁第9題、41頁第13題,練習后面帶星號的題和思考題都是有關長方體、正方體拼接或者切割后表面積發生變化的問題,這些題目難度較大,是本單元的難點,同時也是本單元基礎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在實際生活中也經常碰到這類問題,學生解決起來比較困難,通過對題目的解決,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我上了一節以“丟失的面積”為課題的數學活動課,在教學中,始終沿著“設置數學情境——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注重數學應用”這條主線,通過學生合作學習、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積極探索,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他們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教學目的 學生通過做正方體、長方體的拼接實驗,感知物體表面積的變化情況——“面積丟失”;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培養空間觀念,學習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習數學興趣。
3.教學內容 以多媒體課件,展示2個形狀完全相同的正方體為情境1,讓學生圍繞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并利用所學知識解答,在教室引導下,每4——6個學生分成一個小組,利用牙膏盒、化妝品盒、藥盒等為學具,做拼接實驗,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思考、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拼接過程中發現問題,從而認識到“2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或長方體在拼接成新的長方體后,表面積會減少,減少的面積就是丟失的面積。以蘭蘭去郵局給奶奶寄藥為情境2,圍繞如何包裝藥盒最節約包裝紙為核心問題展開研討,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在通過課件展示拓展性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最后讓學生發現或提出新的問題,為進一步學習設置“窗口”。
二、教學過程
同學們課后用手中的學具拼接自己喜歡的組合形體,看看還有什么新的發現或新的問題。
三、 課后反思
本節課是在講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之后,根據教材結構和學生特點,由課題組自行設計的一堂較典型的數學活動課,這節課充分展現了“設置數學情境-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注重數學應用”這一數學教學模式,是開放式教學的一種嘗試,教師精心設計情境,學生圍繞情境提出問題,探索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 并通過觀察、思考、動手實踐,小組討論來解決問題,達到了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從中可以得到如下3點啟示:
1.“數學情境-提出問題”教學促使學生自主探究,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 波利亞認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本節課通過設置情境,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提出問題,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并解決問題。如:學生通過對長方體拼接后有哪幾種面積丟失的情況;藥盒如何包裝才最節省包裝紙;長方體切開后表面積是否會增加等問題的研究,是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得以深化、提高。本節課到了傳統教學中強調學生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提倡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在探索中獲取新知識、新信息。整個教學過程,學生是在愉悅、和諧的氣氛中度過的,自始至終都處于主體地位,他們的興趣與動機、意志與自信、情感與態度都得到發展。
2.“數學情境-提出問題”教學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意義。”數學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數學氛圍,讓學生在這個氛圍中,調動學習積極性,發掘數學問題,并通過問題解決,形成數學規律和結論。做拼接實驗,發現了很多結論,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原有基礎知識。
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注意捕捉和提取有用的數學信息,把與本節課有關的,最能反映本節課內同的問題梳理出來。通過解答,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到教學目標。
3.“數學情境-提出問題”教學促進教師提高業務素質,轉變教學觀念 教學與科研是學校工作的重點,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要求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數學專業知識水平,要有不斷創新、積極探索、勇于開拓的敬業精神和教育情感,并能使用現代教學手段。例如:學生在做長方體的拼接實驗時,可引導學生用棱與面對接,頂點與棱對接;又如“把長方體木塊平均切成3份”,學生說出“木塊是由3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左右拼接而成,得到“增加的面積就是切口面積之和”的結論,這里還可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用不同方式切割長方體,討論增加面積的情況;再如還可引導學生思考3個、4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前后拼接和上下堆積的情況。這樣,可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多方面的發展。
“數學情境-提出問題”數學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從更廣、更深的角度去探究數學知識,領悟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讓學生把自己的發現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而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使他們的智力活動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