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艷
摘 要:課堂教學評價是確保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當前的電工電子課程中教學評價標準一般都是教師制定的,已經無法充分滿足當前教育的發展需要,所以應在教育教學中要建立以學生為主題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關鍵詞:以學生為本;課堂教學評價;評價標準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形式,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教學評價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但是當前的電工電子課程中課堂教學評價一般都是獎懲的依據。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占據著主體的位置,倡導以學生為主題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現行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存在的問題
1.1 過于注重傳授知識,忽視學生全面發展
傳統電工電子課堂教學中,將認可教師所完成的教學目標實施的情況作為衡量教學指標的一個重要的標準。課堂教學評價中沒有關注學生的發展情況,只是關注知識點的掌握的基本情況,單純地給學生知識,從而獲得更高的課堂評價,但是對學生的情感卻是極大的壓抑,教學中學生的地位十分被動。
1.2 課堂中對人和課的評價無法區別
對學生的課堂教學評價表進行分析后可發現課堂教學評價實際上已經成為了教師評價,這種狀況與教學評價是相悖的。課堂教學是教學評價當中重要的一個客體教師是主體,學生的構成也體現了不同的需要。課堂教學評價客體一定要首先滿足學生的需要。同時課堂教學也應該將是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依據。
1.3 評價內容過分關注教師而忽視學生
當前課堂教學評價對教師過于關注,但是對學生不夠重視,對知識傳授過于關注,但是對學生自身的發展,在評價形式上也更加是重視教學進程安排的合理性,教學要嚴格按照教師預先設置的教學整體思路進行設置,評價中比較重視評價指標體系的完善,但是不能充分地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在教學的過程中出現了較多主觀臆斷的情況,評價的客觀性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1.4 評價標準重終結性評價、輕過程性評價
當前課堂教學評價是一個靜態的過程,是一個最終性的結論,這種評價主要的目的是判斷對學生的獎懲,將課堂教學評價的結果作為獎懲的一個十分關鍵的依據。當前電工電子課程中片面追求教學的某一節或某幾節課的質量,而忽視了整體的教學水平。教師是按照教學的要求去規劃課程的整體安排,但是日常教學中教學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教師的整體教學能力并沒有因此而提升。
2 “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改革策略
2.1 評價理念需進一步轉變
評價行為的發生需要評價主體在多種心理機制的綜合作用下,在特定的評價情景中對評價客體作出價值判斷。我們在開展課堂教學評價時必須首先轉變評價理念,應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評價理念。
課堂教學評價不能再只關注教師備課是否充分、講解是否生動、是否完成教學目標,是否按照教學大綱授課,而應關注學生是否主動參與了學習過程、學生的真實學習過程如何、真實學習效果如何等等。一句話,課堂教學的本質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課堂教學的評價應以學生全面發展作為根本評判標準。
2.2 評價內容應突出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堂教學中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將學生自身的發展作為重要的內容,就需要對傳統課堂教學評價中的相關內容進行積極的調整,堅持以學論學的思想。其主要的內容是要關注和重視學生,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需要全面關注學生,同時還應關注學生的表現,在情感狀態、合作狀態、關注狀態、思考狀態和成效狀態等五個方面進行評價。在情感狀態上,應關注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是否有興趣,學習中是否有足夠的求知欲望。在合作狀態方面考察學生在學習中是否友好合作,課堂氣氛是否足夠活躍等。在關注狀態上,應關注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夠能夠長期積極參與到教學當中。在思考狀態方面主要觀察學生是否能夠獨立清晰地思考,思維是否開闊等。在成效狀態方面主要關注學生能否掌握所學的知識,創新實踐能力是否得到提升等。
2.3 評價原則確立的多樣性
第一,主體參與原則。主體參與原則是指課堂教學評價必須滿足價值主體的需要。課堂教學評價的對象是課堂教學,而學生是課堂的真正主人,因此只有充分關注學生主體的需要,課堂教學評價才有價值,也才能順利實施。第二,開展實踐原則。課堂教學所產生的價值是在課堂教學整個實施過程中發生的。實踐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發生相互作用的中間媒介,是在課堂中,通過各種交流互動活動,來實現學生的各種心理、情感和認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完善其能力,從而實現教學主體在課堂中的各種需求。第三,深化發展原則。課堂教學評價不能只對課堂情況作簡單的好壞之分,重要的在于強調其形成性作用,注重深化發展功能。教學活動就是學生綜合能力進一步提高、素質得到進一步發展的過程。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需要只有在學生進一步深化發展的基礎上才能實現,這是深化發展原則的內涵。第四,科學理性原則。其含義就是評價主體對主體需求與客體特性之間的價值關系是否作出了全面、科學、理性的評判。課堂教學要考慮特定的教學主體的特定需要,這就要求評價主體在評價活動之前對教學需要進行全面、科學的分析和理性的選擇,對于合理的需求加以明確,對于不合理的需要進行摒棄。
2.4 評價方法運用的完善化
很長時間以來,確定課堂教學評價方法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從整體上來說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主要由兩種評價方法構成的,其有不同的特點,科學主義評價方法的主要優勢是數字精確,操作相對簡單,同時具有較強的移植性,但是這種方法可能出現信息失真等問題,效率不高人文主義更加重視過程評價與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但是其不足為具有較強的主觀性。
所以在課堂教學評價過程中處理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兩種不同的評價方法是,應充分考慮到課堂教學中的適用性以及其評價的基本目標,評價的具體方法和評價的技巧等多個要素,通常嗎,科學主義評價方法比較適合使用在小規模的評價活動中,課堂教學評價是圍觀教育評價當中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其規模較小,同時重視過程評價,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因此在電工電子課程教學中人文主義的評價方法更加適用。但是為了更好地保證評價的效果,教學中一般講兩種方式融合在一起,從而做到取長補短。
結束語
在電工電子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是十分重要的一種發展趨勢,其并不是對當前課程評價標準的全盤否定,而是有條件地吸收其自身的優勢,摒棄其中的不足,不斷地煩死和改良,此外教師在教學中也應積極做好角色轉變工作,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更好地保證課堂教學評價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丁朝蓬.什么樣的評價才是好的學生評價[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0(3).
[2]靳艷敏,張春霞.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課堂教學評價的反思[J].教育探索,2009(9).
[3]梁惠燕,高凌飚.課堂教學評價的反思和框架重構[J].教育科學研究,2006(6).
[4]李榮芝.淺談化學課堂教學中的評價[J].教育教學論壇,201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