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日前發文稱,在經濟結構轉型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不可避免,但高儲蓄率使得中國經濟韌性十足,不會像美國和日本那樣因為資產泡沫和債務問題而導致危機。
史蒂芬·羅奇現任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此前曾擔任摩根士丹利亞洲主席和首席經濟學家,并長期對中國經濟持樂觀態度。他認為,人們在爭論中國經濟增長問題時過度關注總體GDP數據,忽視了中國經濟正在轉型這一深層次背景。
羅奇稱,中國經濟正處于一次巨大的結構性轉型之中,即制造業主導的生產型模式讓步于日漸強大的服務業主導的消費型模式。這意味著,GDP的結構正在發生轉變,從投資和出口的超快速增長,轉向增長相對緩慢的國內私人消費。因此,一定程度上總體GDP的放緩既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
羅奇認為,與日本一樣,中國是一個高儲蓄率的經濟體,巨額債務中的大部分債權人是自己。但與日本不同的是,中國擁有更多的緩沖資源來避免可持續性問題。中國擁有更多的儲蓄作為緩沖,主權債務負擔也更小。此外,中國經濟還受到周期性彈性的支撐,出口穩定增長與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產生了強大的促進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