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摘要】高校外語教師隊伍是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重要保障,如今外語師資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與日俱增,研究其專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民辦高校外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有其獨特之處,尤其在國際化背景下,要針對其發展特點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民辦高校;外語教師;專業發展;對策
【基金項目】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二五”外語教學改革專項課題,課題編號:WYYB150147。
民辦高校作為我國教育界的新生力量,近三十年來從萌芽到如今的蓬勃發展,經歷了“規模發展”階段后,已進入“內涵建設”時期。要想打造民辦教育的核心競爭力,民辦本科院校教師的專業發展是關鍵,這是民辦本科院校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趨勢下,如何適應新時期的要求,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素養,值得我們深思。
一、問題的提出
對語言教師的專業發展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國內對外語教師發展的研究始于90年代,而且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這一課題。關于高校外語教師專業發展問題,以“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進行檢索,發現國內學者對這個課題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兩種路徑。
一種是分析高校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和意義。賈愛武(2005)認為教師專業發展可以理解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或教師內在專業結構、專業素養(包括專業心理)不斷更新、完善的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吳一安(2008)指出了高校優秀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律性、熱點、階段性特征和優秀教師專業發展的成因。
另一種是闡述影響外語教師專業發展因素以及探討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具體路徑。牛桂玲(2012)從外因和內因兩個方面探討了影響高校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任慶梅(2006)認為個案研究反思性教學模式在外語教師專業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李茹、蔣宇紅(2015)以查爾斯·泰勒的“自我-社群”思想為理論基礎,提出反思是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手段,外語教師需要通過自我反思與合作實現專業發展。
綜合研究現狀,高校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研究比較豐富,學者們多從內因出發探討提高外語教師專業技能的有效途徑。但是,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多方面的,目前針對外語教師專業理念、專業知識等方面的研究較少,而且針對國際化視野下民辦高校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調查分析和具體個案研究較少。因此,有必要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工作。
二、民辦院校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狀況
與傳統公辦高校相比,民辦院校的教師專業發展有其特殊性,目前整體形勢不容樂觀。
(一)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均衡帶來的問題
民辦高校建校時間較短,教師隊伍特點為專職、兼職互補。其中,年輕教師在專職教師隊伍中所占比例偏高。這些年輕教師有些剛剛脫離學校,走上講臺,對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和意義還不甚了解,對自己的專業前景和專業發展目標把握不準;而且外語教師中女性教師較多,教師主力多為教齡6~10年的教師。這些女性教師往往面臨著較重的家庭負擔,常常無暇顧及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即使她們渴望去參加有利于專業發展的教研活動,但是往往受到家庭束縛,錯過了學習成長的機會,致使其專業發展的行動力不足,難以拓展專業發展渠道。
(二)教師的科研能力
民辦高校教師的教學負擔相對較重。教師的教學任務重,課程備課量大,作業批改任務多,此外還有各種教學事務檢查等,令人應接不暇,疲于應付。在這種狀況下,教師已沒有足夠的精力和熱情參與教改、科研。因此,大多數民辦高校存在著“重教學,輕科研”的現象,教師的整體科研水平也有待提高,教研結合體現得不明顯,科研對于教學、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受到制約。雖然有些教師已經意識到教育理論和科研的重要性,也開始著手進行教學研究和課題申報,但由于缺少經驗和指導,相對來說教研和科研能力較弱。此外,擁有的專業研究資料較少,科研、教研的層次也就不高,很難發表高水平的論文。
(三)民辦高校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外部環境
民辦高校外部教育資源獲取能力相對較弱。以出國研修為例,這是一個有效提升青年教師專業素養的良好途徑,但是很多民辦院校的教師卻沒有機會走出國門深造或參加國際性的學術會議。此外,有些院校的教育行政領導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中進行行政干預,要求教師更多地去關注教學技巧的熟練程度,強調以數據為基礎的量化考評方式,或鼓勵教師去參加專業進修等,卻忽視了從專業本身引導教師萌生自我發展的意識。這種職業指向制度不利于教師樹立明確的專業發展目標,致使教師缺乏專業發展的成就感。
由于民辦院校外語教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面臨著上述問題和困境,我們急需探索有效的解決途徑。
三、國際化視野下的高校教師發展對策
在經濟、教育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的高等教育也面臨著國際化的趨勢。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指各國高等教育在面向國內的基礎上注意面向世界的一種發展趨勢,主要內容包括教育理念國際化、培養目標國際化、教學內容國際化、師資隊伍國際化、學生交流國際化、教學資源國際化等。高等教育國際化在給高校教師帶來職業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專業發展契機。
(一)教師層面
1. 拓寬國際化視野,學習國際化課程,提升自身素養。要培養國際化的人才,首先要求教師具備國際化的視野,明確自身的職責所在,找準自身的專業發展方向。對于外語教師而言,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外語特長,學習國際化的課程,這樣既可以彌補外語教師只懂語言的專業劣勢,又可以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拓展知識面,優化專業結構。如果通過努力拿到國際化學位課程證書則更有利于指導和幫助學生,增強自身專業發展的成就感。
2. 借力國際化大環境,促進自身專業發展。雖然民辦院校獲取教育資源、研究資料的能力相對較弱,但隨著現代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世界范圍內的資源共享變為可能。民辦高校外語教師可以充分挖掘這些資源,如跨國教育網絡、電子圖書館等,從而了解和掌握國際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學術動態,助力自身的專業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