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
摘要:在教育較為成熟的發達國家,很看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特別是關于學生對于學習知識興趣的能力,獨立思考、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獨立自主處理困難的能力,引導提高學生增強情感體驗及表達的能力,這些基本能力的提高,直接決定小學生對于知識吸取的效率,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行為習慣,進而做到學而致用,對于學生建立高效學習方法、提高學習信心,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作者立足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融合這一課題,強調開展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打破固化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思維,針對性的進行了探究性學習闡述。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小學語文教學;融合
探究性學習符合我國教育指導方向,作為一種創新學習模式,其重要落腳點是對于學生特點的探究,具體方法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或個人獨立的開展方式,將自主學習性落實積極落實的重要內容,經過教學實踐,從中獲取經驗和知識。探究性學習研究在我國具體語文教學當中的運用尚有許多待提高的部分,但是其基本方向及具體思路已經獲得了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及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及教育專家學者的認可,其通過加強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達到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主張是具備現實意義的。
一、著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善于發現問題能力的探究
著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善于發現問題能力是探究性學習的主要任務,具體到現實語文教學操作中來講,學生與教師間利用探究性學習,搭建一種全新的關系模型,對于教師而言,其從以往的傳授者,逐步轉變其身份,最終轉型成為引導者,具體來講不只是單純的相學生灌輸知識,進行單向溝通,同時學生身份也發生了較大改變,從傳統的課堂被動學習轉變為帶有主動性的探究性學習,至此成為了整個學習過程的主人。對于探究性學習而言,其要求學生將自身更多的精力及時間,運用到相關問題的探究上,學生運用自身所掌握知識,針對具體問題,找尋與之對應的解決辦法,在問題實際解決時,需要對所需要的方法及知識進行各項加工及處理,使之成為能夠更加符合自身需要且更加有效解決當前問題的新方式,依據探究性學習,學生可從中不斷積累各方面知識,并對自身各方面能力進一步提升和強化。對于探究性學習方式而言,其最終目的并非讓學生根據問題,找出與之對應的更為準確的標準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在實施探究當中,促進自身在發現問題方面的能力給予提升,并通過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相關技能和知識,針對所面對問題提出科學、合理的分析和判斷,然后依據所掌握的各方條件,將其充分解決。利用此種方式,便可實現學生在問題解決能力方面進一步提升,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提升創新活力。因此,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單純性的將最終結論或標準答案,作為對學生成績實施衡量的重要標準及依據,需積極的引導及輔助學生,在學習及日常生活中善于發現我問題,并依據自身努力將問題解決,從中豐富自身知識和能力,真切做到讓學生成為整個學習過程的主體。具體操作語文教學時,只有老實講、學生聽的呆板、固化的教學方式存在較大弊端,學生知識被動的接收,而不留給學生進行思考以及將其運用的實際當中的時間,這種錯誤的教學方式不僅會導致學生表面上對所講授知識均已接受,但在實際應用方面卻無從下手。對于小學語文而言,其在學生整個學習生涯當中具有基礎作用,教師只有將探究性學習方法,運用到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當中,針對學生獨立思考、善于發現問題能力針對性的予以加強,才能夠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完善教學機制。
二、有效提升學生獨立處理困難能力的探究
學生全員及主動參與作為整個探究性學習的重要特點及指證,小學生只有掌握充分的探究本能,并對此種探究學習產生更深層的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進程中,教師需留給學生更多發現問題的時間及空間,引導學生依據自身興趣愛好,選擇對應學習內容,并在實際學習進程中,發現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尋找將其解決的更為有效的應對方法。經相關實踐檢驗可知,小學生在此種教學方式引導下,除了能夠對所選擇的知識給予有效掌握之外,還可從中獲取探索新知的深入體驗。在語文教學實踐當中,學生是否能夠積極參與其中,獨立面對,處理遇到的問題應該作為重要的衡量標準,學生在這種主體框架下,對相關知識予以掌握,從中發現所存問題。
三、引導提高學生情感體驗的探究
在整個語文新課程標準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詞為體驗,體驗主要包含兩個特點,即人性及親歷性,所謂親歷性實質上就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需盡可能做到親歷親為,對于語文學習過程而言,其通常與情感體驗之間存在十分緊密的內在關系,在教學中,學生閱讀課文,并融合于作者情感之中,感知文中人物情感及性格,與人物同歡共悲,此種情感融合與交融,能夠促使學生產生各種帶有差異性的心理感受,內在心理受到洗禮及整合;所謂人性就是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基于情感體驗空間內,所體現出的各種帶有主觀性的色彩及行為,在實施情感體驗過程中,學生與作者情感及文章中人物悲歡相融合,并形成統一的內心共鳴,然后經過發散思維,聯想到與自身聯系更為緊密的生活及情感,從而形成有別于書本的新的獨特體驗和感受。這樣做,才能讓更加直觀,更加立體的認識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所在,更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良好的主動學習的行為習慣。
四、結語
要想實現學生在實踐能力方面的最大化提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需摒棄傳統不符現實需求的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對于探究性學習而言,其便陳宮打破了此種教學方式,乃是一種更具開放性及新型化的學習方式,運用此種學習方式,無論是教學方法、學生思維方式,還是教學環境以及教學內容,均處于開放性的框架之中,通過教師有效引導,促使學生以一種主動心態參與到問題的發現、分析及解決進程中,進而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黃桂林.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探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的融合[J]. 中小學教材教學:小學版, 2006(6):46-49.
[2]吳麗云.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探究性學習[J]. 小學時代:教育研究, 2013(14):96-97.
[3]張麗.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探究性學習[J]. 中國校外教育旬刊, 2014(z1):62-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