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鴻雁
摘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了其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習過程帶有較多的情緒,他們學習的持久性和積極性在較大程度上受學習時情緒和興趣的影響。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利用好兒童的特點實施情感教育就顯得尤其重要。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情感教育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發展學生“情感態度”的目標。它主要包括了動機興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這些積極的情感都是我們在實施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該發展的情感。情感教學的最大特色是“知情并行”,也就是在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其情感品質得到升華和提高。小學英語教學中如能正確把握情感教育的滲透,不但會對教學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也將會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到語言活動中,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同時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在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的今天,英語教學應重視情感領域的研究。
一、 情感教育的內涵
情感教育的含義。情感教育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積極健康的情感去感染學生,激勵學生,教育學生,從而激起學生積極健康愉快的情緒體驗,促進學生智力及心理的健康發展。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所有的學習既是認知活動,又是情感活動。積極健康愉快的情感能使人精神煥發、干勁倍增,提高人的活動能力,推動人積極地行動,產生強烈的動力作用,因此,積極的情感對英語學習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促進作用,會使學生想學,樂學,愿學。相反,煩心、悲傷的情感會使人精神萎靡,從而使智力活動受到抑制,降低學習效果。《英語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積極情感如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對語言學習有重要影響,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使他們樹立堅強的意志和較強的自信心、樂于向他人學習,大膽使用英語、不畏懼困難等,養成健康向上的品格。情感作為英語教學目標之一,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可見,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努力促使學生德、智、能、情、趣均衡發展,使認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進,從而達到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小學生情感發展特點。情感不斷豐富和深刻。小學生的與學習、同伴、教師有關的社會性情感越來越占主要地位。情感的性質不斷深刻。小學生能夠根據道德品質來評價好壞,并產生相應的情感。情感的穩定性逐漸增強。小學生的情感逐漸內化。情感的控制能力不斷增強。小學生情感的沖動性不斷減少,但情緒仍易激動,不夠深沉。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情感策略的實施
(一)以鼓勵為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為什么小孩子學習本族語言學得那么好呢?其中有一點是小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每一個進步都會受到成年人的贊揚,每個幼稚的試探也會受到關注和鼓勵。”因此,我們能夠從幼兒學習母語的過程得到以下經驗:自信心可以通過鼓勵和贊揚得以增強。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多運用鼓勵性的言語,捕捉學生每一個進步,并及時給予贊揚和鼓勵,讓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進步,增強自信心從而激起進一步學習的欲望和積極性。教師可以用一些簡短而客觀的評價,比如:“你的聲音很洪亮!”“你回答問題真快!”等類似的語言。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錯誤,當學生發生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時,教師不應該直接或當面教訓學生,這樣會給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創傷,打擊他們的自尊心。而應該以盡可能委婉的語氣和詞語鼓勵他們,如“你可以做得更好”。當學生知道自己的錯誤并糾改正時,教師應及時鼓勵和表揚。
(二)充分利用教具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用實物、標本、圖片、模型、數字和其他直觀教具,條件允許的也可以用幻燈片、多媒體、電影等,以刺激學生的感官,使一個英語單詞的發音、組成、意義在學生的大腦里變得更為直觀,學生對學習內容記得也會更牢固。在教具演示過程中,演示物要放在全體學生可見的高度上及可見度強的光線下進行演示;演示物的展出時間要適時,展示聒噪,則影響學生的集中聽課,演示完畢要及時收藏好,避免學生精力分散;演示時要引導學生科學地觀察演示的對象;教師應注意實際操作上的精確性和教育性;教師直觀教具的演示要與教師的語言教學相結合,教師的教具演示與語言教學的結合,要選擇與教學目的、教學條件相適應的最佳結合形式。
(三)小學英語教學課堂外的情感策略
英語課堂中的知識傳授和課堂外的實際體驗都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有目的性地開展課外活動,讓小學生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可以實際的感受到英語課本中的內容,起到鞏固英語知識的作用。教師在課外活動中,要注意培養小學生的積極情感,根據小學生的個性特征,科學地安排課外活動的內容,這樣將課本知識跟課外活動完美的結合起來,才能使小學英語的教學質量最優化。另外,教師要深入地挖掘英語教材中的積極情感因素,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這些積極情感因素表達出來,來增強小學生對于積極情感因素的理解力。小學生是一個渴望得到關注和表揚的群體,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地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成果予以肯定的評價,使小學生獲得對成功的體驗。這樣能大大地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有十足的動力去學習英語。
(四)尊重學生差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尊重學生個體的發展,培養學生發揮所長,共同進步,全面提高素質,為社會發展培養不同人才,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活動中,真正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了解和掌握不同學生的優勢和長處,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健康的成長和發展。將情感教學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正是改變傳統觀念的有力手段。要知道,教育的目標是面向每一個學生,不是簡單地針對某一部分學生的教學活動。今天,素質教育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教育的主導者,老師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運用情感手段與學生交流感情和學習體驗,掌握學生的愛好、興趣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成長和發展。同時,老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社會情感認知,提高學生學會控制和約束自我情感變化的能力,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有益的社會活動,豐富他們學習和生活的情感體驗。這是培養和發展學生健康的獨立人格和個性特長的必然途徑,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地發揮主體性,愉快地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來,促進學生品質、智力、思想以及良好習慣全面發展和最終形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