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要:城市是人們賴以生存的載體,人們是城市空間的主體,城市規劃建設會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尤其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城市環境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然而,在城市規劃建設中,水資源短缺、大氣環境惡化、廢棄物污染等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困擾。因此,在城市規劃建設中,不僅要實現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還要實現城市規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即要注重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人們的生活習慣,從而提高城市的環境質量,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有效統一,保證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城市規劃建設;可持續發展;問題
一、 城市規劃建設的原則
(一) 和諧性原則
人們是城市的主體,城市規劃建設與人們的生活和城市的發展規律息息相關,因此,城市規劃建設不僅要實現基礎設施的現代化,還要考慮到人們的生活習慣,滿足人們方方面面的需要,實現城市規劃建設的和諧。只有重視和諧,才能保證城市的環境質量,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發揮城市作為人們生活載體的作用。
(二)綜合性原則
在城市規劃建設工作開展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多方因素的影響作用,包括生產要素、經濟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等等。只有遵從綜合性建設原則,才能為人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空間,達到可持續性城市發展目的。城市是人們生活的空間載體,只有保證城市規劃建設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才能為子孫后代創造良好的生活空間,滿足子孫后代生活需求,應強化對其的落實。
(三) 人與自然的協調原則
城市規劃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一方面,城市規劃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另一方面,合理的城市規劃可以起到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因此,處理好城市規劃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十分必要。具體來說,要把城市規劃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城市規劃建設的同時要注重保護環境,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二、城市規劃建設面臨的問題
(一)忽視生態環境
在城市規劃建設早期,很多城市由于沒有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而忽略城市生態環境的建設,從而出現大氣環境惡化、廢棄物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對人們生活和城市發展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如果一個城市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就不可能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很多城市只注重城市發展的速度,而忽略了城市發展的質量,只注重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生態效益,在規劃建設過程中忽略了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導致城市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綠地不斷減少,環境污染問題頻現,危害人們健康,制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二) 城市空間布局混亂
在部分城市規劃建設工作開展過程中,缺乏“可持續發展”理念,尚未結合城市發展實際情況,合理布局城市性質、功能、規模、發展方向等等。所以,已有的配套設施已經無法滿足城市發展需求,使得城市交通網表現出布局混亂的現象。同時,頻繁發生交通堵塞問題,增大城市交通指揮壓力。
(三)城市規劃建設不合理
城市規劃建設不合理表現在,部分城市規劃建設工作開展過程中,因存在著“政績工程”、“短命工程”、“形象工程”等大量的不合理建設項目,影響到了城市面貌的具體規劃。同時,因一些城市在建設工作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大量鋪設水泥路的行為,且時常采取不當的管道開挖方式,影響到了城市的進一步發展。
三、城市規劃建設可持續發展應采取的措施
(一)重視生態環境
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城市的發展,因此在城市規劃建設中要重視生態環境。首先,構建城市生態圈是城市規劃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可以通過走發展低消耗、低污染的工業化道路來實現。其次,在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重視城市生態景觀設計,打造生態城市,保護場地、利用可再生資源、種植綠色植物,促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最后,在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要根據城市規劃建設的總體規劃,制定環境綜合治理計劃,堅持經濟建設、城市建設和環境建設統一發展,加強城市環境的綜合治理,加強監督,營造良好的城市環境。
(二)規范城市空間結構
在可持續發展理念導向下,為了做好城市規劃建設工作,應注重規范城市空間結構。首先,在城市空間結構規劃過程中,應遵從科學性、系統性、全面性、穩定性、動態性原則,測算城市緊湊程度。即把城市緊湊度作為一級指標,人口緊湊度、交通緊湊度、用地緊湊度作為二級指標,市區人口密度、市區人口所占比重、人均道路面積、城市建設用地等作為三級指標,計算城市緊湊度指標表現。其次,在城市空間結構可持續發展布局過程中,應注重采取“有機集中”模式、“TOD”模式等多種布局方法。把城市中心區的一些功能向外圍轉移,形成二級中心區,保證城市空間結構合理性,滿足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要求。
(三)進行合理的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直接影響著城市的大格局,因此合理的城市規劃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首先,城市規劃建設要有科學的規劃體系,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以全局的、完整的戰略目標作為指導;其次,城市規劃建設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人們的生產、生活需要,立足于人們的需求,以方便人們的生產、生活為前提,以改善城市環境為目標,將城市規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落到實處;最后,加強對城市基礎設施的管理,保證城市基礎設施完好運行,從而實現城市規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將日益突出和重要。城市應以環境為體,經濟為用,生態為綱,文化為常。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引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基于資源和環境體系對城市發展的支撐和承載能力,以實現城市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是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規劃理論方法體系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是避免重復發達國家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各種負面效應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城市建設中的可持續發展規劃研究[J].陶興華.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13(18)
[2]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智慧化城市規劃研究[J].席贛.科技創新導報.2016(03)
[3]探析城市規劃與城市環境的可持續發展[J]. 王勁峰.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2(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