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平
【摘要】:小學生剛入小學一年級,對數學教學中的0-9這10個數的認識的教學方式有多種方法,我經過十多年的教學探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樂于接受,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促進教學改革的推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數學 認識 教學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23.5
在教新入學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數學課,認識0—9這10個數時, 我的教學方式是運用三維動畫技術,以童話的形式導入新課:如“森林里住著許許多多的動物,有一天,許多動物在玩游戲,小朋友們找找看,你能找到哪些數?”,電腦屏幕依次出現1只小鳥、2只鴨、3只鹿、4頭大象、5只獅子、8只猴子等,讓一年級的小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借助動畫效果的魅力,牢固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接著我讓學生們按照剛才動畫片的情形,讓不同的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動物),依次給學生講述1-9這9個數,讓學生在游戲與歡樂中愉快地學習數學,對于0的學習,呈現出一個空白畫面,在學生實物扮演時,展示沒有一個動物,從而讓學生理解,0就是“沒有”的意思,也就是說“無”的意思;學習完新課后,我讓學生分別按照0-9的順序依次展示三次,讓大家加深記憶,與此同時,我還抽查了5個學生進行數的認識訓練,發現效果顯著,學生都達到了教學設計時的目標。
對于小學數的認識教學,我的建議有四個:
一、巧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兒童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幽雅動聽的音樂,鮮艷奪目的色彩,美麗斑斕的圖畫,生動形象的動畫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多媒體的使用便可以提供這種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的教學信息,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因,教師只要能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培育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主動地學習,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學生身體力行,參與其中,體驗生活中的學習:“玩”是孩子的天性。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自己體驗,并參與其中的活動為主,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與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識,讓學生終身難忘,對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動手動腦獲取學習效果,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新與創造精神。
三、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愛上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是數學教學活動產生和維持的基本依托;是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起點和原動力;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學0-9數的認識時,我首先讓學生分組,扮演不同的角色,再根據教學要求,讓學生參與其中,可以減少學生對學習的抵觸情緒,這樣將知識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放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把自己好玩、好看、藝術性的表演天才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驗,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展過程,理解掌握了分類的思想方法,獲取了學習數學的經驗,成為數學學習活動中的探索者、發現者、創造者,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活動中體驗數學美、感受數學的趣,領悟數學的理,從而愛上數學,迷上數學,離不開數學,能靈活運用數學。
四、組織開放的教學課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有一位教授曾指出:活躍、和諧、民主、平等、歡樂的課堂氛圍是學生潛能、創造性、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生長發展的“陽光、空氣和水”這就要求老師為學生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使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情感、體驗、思維、創新水乳交融,讓孩子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讓孩子在猜測、想象、探索問題的美好空間里,體現數學應用的成功。比如:在《0-9數的認識》一課中,對“0”的認識我是這樣設計的:在0-9這10個數中為什么0表示“沒有”或“無”?學生各抒己見,并出現了激烈的爭論,老師聽完學生的匯報后,趁機引導:你們能否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0”在應用時如何表達?這時,一石激起千層浪,“東西用完了”,“考試結束了”“停電了”等方法呼之欲出,學生情緒高漲,哪怕是平時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樂意去思考,去探索,他們都能找回自信,臉上洋溢著成功的滿足和快樂。組織開放的教學課堂,給了學生展示的舞臺與表現的機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潛力,教學自然水到渠成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