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璐++曹克亮?オ?
摘要:
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容之一,構建誠信社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誠信具有廣闊的涵義?!罢\”可以理解為“真誠,誠實”,“信”可以解釋為“守信用”。內誠于心,外信于人,“誠”“信”合起來組成了誠信的基本含義。
誠信是一種人們在立身處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實踐中必須而且應當具有的真誠無欺、實事求是的態度和信守然諾的行為品質,其基本要求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誠信是一種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它要求人們以求真務實的原則指導自己的行動,以知行合一的態度對待各項工作;誠信是個人與社會、心理和行為的辯證統一。總之,誠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它不僅是一種個人的美德和品質,而且是一種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不僅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和價值,而且是一種外在的聲譽和資源。誠信是道義的化身,同時也是功利的保證或源泉。
既然誠信是立足于社會的根本,那么作為現在的大學生,一個擁有先進科學文化知識、思想道德品質較高的群體,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主導力量,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流砥柱,該如何建立自己的誠信堡壘, 為自己的職業生涯作出重要的引導呢?首先就要全面的了解誠信在職業生涯中的重要性。
本文第一部分將會討論誠信的歷史沿革,以及其涵義、就業價值等等;第二部分將會闡述當今社會的大學生誠信現狀;第三部分,我將會從各方面探究大學生誠信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其根本;第四部分,根據上部分分析的原因提出對策。
關鍵詞:誠信社會;大學生誠信;誠信價值;問題;原因;對策
當前, 我國大學生的不誠信現象日益突出,道德誠信的基礎不斷被削弱,歸根結底誠信教育制度不健全。要重構大學生誠信形象,僅靠良心、本能等道德自律是不夠的, 必須提升到制度甚至法律層面, 尋求誠信建設制度法律保證, 以法律、法規和法律文件的形式規范誠信。
一、誠信的內涵價值
1、內涵
什么是誠信?人的言行和內心思想一致,為人處事不說謊、不虛偽?!罢\”是對個體思想品德、內在修養的要求,“信”是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和普遍要求。內誠于心,外信于人。“誠”與“信”相互聯系相互轉化,聯系緊密。“誠”發展到一定程度、擴展到一定范圍,“信”便會成為更多社會民眾的共同操守,從而進一步促進更高層級、更大范圍“誠”的出現。
傳統的誠信思想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基礎,以協調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社會人際關系為主。當代核心價值觀的誠信,是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協調社會主義社會現代化人際關系為主。誠信思想必然要更新換代,從傳統誠信思想中汲取營養,形成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內涵。
首先,誠信是一種人們在立身處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實踐中必須而且應當具有的真誠無欺、實事求是的態度和信守然諾的行為品質,其基本要求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其次,誠信是一種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它要求人們以求真務實的原則指導自己的行動,以知行合一的態度對待各項工作。
再次,誠信是個人與社會、心理和行為的辯證統一。
總之,誠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它不僅是一種個人的美德和品質,而且是一種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不僅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和價值,而且是一種外在的聲譽和資源。誠信是道義的化身,同時也是功利的保證或源泉。
2、價值
對個人而言,誠信是一種品質,一種責任,一種高尚的人格力量。對集體而言,誠信是聲譽,是財富,是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對國家而言,誠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誠信是人與人之間維系和諧的紐帶,是社會進步的基石。人與人之間只有坦誠互信,才能互助、團結、進步。
誠信勞動是誠信思想的實踐基礎,它要求人們在認識、改造自然和社會的活動中,尊重客觀事實,不做假,不投機取巧,不偷奸?;?。恪守承諾是 誠信思想的價值依據,《弟子規》有云: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每一位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員都應該恪守承諾、言行一致,反對毀約和違背諾言的行為。誠懇待人是誠信思想的哲學意蘊,誠懇待人就是要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實踐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真”“善”“美”的和諧統一。在社會生活中,待人以誠,與人為善,以美的心靈感觸世界。
誠信不僅會帶來經濟效益,也會帶來巨大的社會效應。誠信是人們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誠信觀念和誠信行為是文明社會不可或缺的營養素。生活需要誠信,社會呼喚誠信,只有人人誠實守信,才能構建出一個善德周行的美好世界。
二、大學生誠信現狀
社會的不誠信現象,亦是影響到了高校校園中,校園貸的陷阱以及各類欺詐行為日漸猖狂,受害人的利益亦是受到了巨大損失。下述便例舉了幾個主要的大學生誠信問題:
1、學習行為缺乏誠信
現在的大學校園里私底下流傳著這樣的課桌文學:“學不在精,作弊則靈;功不在深,會抄則行?!泵康狡谀┛荚?,就算學校在考前再三強調考風考紀,考試期間如臨大敵,但仍然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學生作弊手段花樣百出,無奇不有,連現代科技工具也一一被派上場,每每讓老師嘆為觀止。學習行為誠信缺失的其他表現還有抄襲論文與作業。畢業設計山寨他人,甚至為了日后找到好工作,要求老師給予優秀的評價。
2、大學生經濟行為缺乏誠信
據調查,在北京其他個人消費貸款群中,不還貸的比例低于1%,但據一位中國銀行的同志說,截至2001年11月止,在某校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218名學生中只有3人在畢業后與中國銀行聯系還貸事宜,一年后仍有23人未還貸款,占總數的10%還多。這些人大多工作去向不明,家庭地址等多有變更或不詳,使其貸款成為“壞帳”。一旦發生壞賬,收貸成本遠大于貸款本金,而很多時候銀行發生的利益受損情況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銀行繼續發放助學貸款的積極性,而國家的助學政策也將難以如愿。endprint
3、大學生的就業行為缺乏誠信
在校期間,考試舞弊、畢業論文抄襲找人代寫;在應聘過程中,為了謀求理想的就業單位,向招聘單位提供虛假的自薦材料??浯蠼榻B自己的真實情況,夸大自己的能力,美化自己的學習成績和實習工作經歷,甚至向就業單位提供虛假成績及假三好學生、優秀學干、十佳畢業生等個人獎勵或資格證書等相關證明。2002年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針對北京地區大學生在求職與就業過程中簽約與違約問題進行了專題調查,結果顯示16.3%的畢業生有過違約行為。這種狀況對其學校畢業生的整體信譽及今后的就業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三、大學生誠信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作為一個掌握先進科學文化知識、思想道德品質較高的群體,國家發展進步的主導力量,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流砥柱,但如今大學生誠信問題突出,出現了如考試作弊、論文抄襲、編造虛假簡歷、拖欠國家助學貸款等失信行為。大學生誠信問題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校校風和學風建設,敗壞社會風氣,更嚴重的后果是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歸根結底離不開社會、家庭、學校的影響當然還有自身的原因。
目前的高校在學生畢業方面面臨尷尬局面。一方面為了生存和擴大規模,高校必須逐步擴大招生規模;另一方面,畢業生的招生和就業質量給高校確保就業率帶來很大的壓力。針對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的失信行為,大多數高校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并未采取實際的、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從而造成了日益泛濫的就業失信情況。
傳統的家庭教育認為,孩子上大學是為了“出人頭地”和“光宗耀祖”。中國目前的大學教育模式已經從精英教育轉為大眾教育,越來越多的人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但因此他們忽略了學習的根本。許多父母在孩子上了大學之后就放任不管了,就連學習成績也不聞不問,殊不知,大學正是孩子學習社會知識和技能的關鍵階段。另外,父母自己的不誠信行為也會直接、嚴重地影響孩子的生活觀和價值觀。
最后,就是畢業生自己虛弱的誠信意識,在校期間,考試舞弊、畢業論文抄襲找人代寫;在應聘過程中,為了謀求理想的就業單位,向招聘單位提供虛假的自薦材料??浯蠼榻B自己的真實情況,夸大自己的能力,美化自己的學習成績和實習工作經歷,甚至向就業單位提供虛假成績及假三好學生、優秀學干、十佳畢業生等個人獎勵或資格證書等相關證明。在現實生活中,出現了一個班有兩個“班長”的尷尬現象。有些畢業生在有了就業單位之后仍舊穿梭于各類人才市場,找到更滿意的工作后,又找各種理由與之前的單位毀約。
四、大學生誠信問題對策分析
學生誠信就業的實現是就業市場健康操作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是提升大學畢業生的競力的重要保證。那如何改善大學生的誠信問題呢?這不僅僅是學校應該去思考的方向,也是個人、父母、政府甚至是社會應該嚴肅對待的問題。在誠信教育方面高校應作為主要渠道,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注意挖掘教材中的誠信特點。誠信教育對畢業生的成功就業,促進信貸、合同的普及,完善市場經濟的概念,豐富學生的誠信知識,提高誠信水平起著關鍵作用。針對第三部分的敘述,我們對大學生誠信問題有了深刻的認識,針對當代大學生就業道德缺陷的存在情況,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是及時的必要的。
1、加強誠信教育,重新樹立校園誠信意識
在高校校園中最重要的是營造誠信文化氛圍,通過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宣傳活動,譬如講座、報告、社會實踐等等,提倡公平競爭的精神,提高自我修養,樹立大學生誠信觀念。在廣大學生中根植科學的道德價值認知體系,讓誠信意識在大學生心中開花。引導畢業生誠信應聘,客觀、全面的向用人單位介紹自己的優劣事態。建立起大學生完善的誠信教育體系,并設立相應的獎懲措施,激勵誠信行為,促進誠信就業。同時,還需要大學教師發揮自己的個人魅力,將誠信在日常中深入課堂。
2、拓寬就業市場,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緩解就業壓力
俗語說“環境改變一個人”,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對大學生來說亦是大益,多方向多渠道的就業會讓他們放棄規避不誠信的就業行為。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畢業生就業的問題,不單單是要學校的舉措行動,還需要就業單位、學生家長的密切關注和幫助以及畢業生的自律。
政府要通過已有的法律形式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形成賞罰分明的制度,讓誠信者一路暢通,讓失信者寸步難行,營造“誠信為本,誠信至上”的良好社會氛圍。對造成嚴重后果的失信行為,政府應該加大懲戒力度,同時樹立起政府公信力。用人單位應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選聘原則,建立合理的競爭機制,讓畢業生公平競爭,獲得公正的職位。這樣才能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大學是培養社會主義人才的主要基地,誠信是構建和諧文明校園的道德基礎。改變大學只“教”不“育”的教學環境,教育學生先做人再做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加強誠信教育。
3、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并培養人格自律性
社會中,一個人要有真本領才是就業的關鍵。無德無才如何能叫競爭者信服,如何能得到就業單位的賞識。比起虛假的偽裝,個人就業能力的高低才更為關鍵實在。個人的就業能力以及獲得長期就業能力的手段,可以幫助應對就業激烈的人才市場的不確定性以及獲得一份滿意安穩的工作。對一個單位或組織來說,雇員的就業能力可以使組織或者公司更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提高組織的靈活性和適應度。因此,在就業市場就業能力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畢業生競爭力的提高可以增加就業信心,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可以脫穎而出,學生的誠信、自律離不開自我提高。增強自身的競爭力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方面,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提高,依賴于學習和知識的日積月累;另一方面,依賴于長期的工作經驗和技能的獲得。
結語:
在面對當前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應該有一個正確并且準確的定位,知道自己要什么應該如何努力,強化道德意識,樹立正確的誠信價值觀,一個人可以失去地位財富或者職業,但不能喪失誠信,昧著良心生活。誠信在職業生涯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在就業市場上亦是畢業生具備強大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我們要學會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在各種蠅頭小利的誘惑下,我們仍然要以誠信為本,用誠信為自己的職業生涯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4-11/08/nw.D110000gmrb_20141108_4-08.htm?div=-1(《 光明日報 》( 2014年11月08日 08 版))
[2]https://wenku.baidu.com/view/79c67be8998fcc22bcd10de3.html(百度文庫《誠信的含義》)
[3]https://wenku.baidu.com/view/85bb0ef6bceb19e8b8f6bad8.html(百度文庫《誠信就業》)
[4]https://wenku.baidu.com/view/85bb0ef6bceb19e8b8f6bad8.html(《大學生就業與誠信問題》)
[5]https://wenku.baidu.com/view/b6be151ca8114431b90dd8bc.html(《當代大學生誠信現狀分析與思考》)
(作者單位: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