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秀峰
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思想品德是靈魂,起著導向作用.德育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從廣義上說,一個人的成長要經歷幼兒期、青壯期,最后到衰老期.古語云:活到老,學到老.人生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接受教育和學習的過程,而接受教育和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與個人自學。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過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核心,社會教育是協力,個人自學是自力。一個人從嬰兒到進入小學以前,基本上處于家庭環境中,由家長教育,進入小學以后,也還是有較大部分時間在家接受家長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合,是培養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啟蒙教師,家庭教育正確與否將直接關系到青少年兒童能否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健康發展,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筆者通過家訪了解到,在農村,相當一部分家長缺少必要的文化素質和教育知識,對教育子女沒有詳盡的計劃,不懂得如何正確教育子女,只顧自己工作或賺錢,無暇顧及對子女的教育。有的父母本身有打麻將或者賭六合彩等不良愛好,并且往往不顧及對孩子的影響,當著孩子的面進行這些行為,這樣的言傳身教之下,孩子往往容易較早的沾染這些不良行為.有的父母對教育子女方法不統一,或對子女嬌慣溺愛,百般遷就,縱容放任,或苛刻要求,稍有不滿意,便拳腳相加,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另外還有部分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只注重學習成績而忽視人格、品行的塑造,不顧及子女智力發育規律和興趣、條件等因素,片面按照自己的想法,拔苗助長,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大部分家長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子女既然已經上學讀書,那么就應該由學校管教,家長只負責出錢供給,只要孩子不出問題就放心了,因此在平時對子女的成績和表現漠不關心,而一旦有聽到子女在學校出問題或聽到學習成績不好,便非打即罵,痛斥一頓,存在嚴重的家庭暴力。
處于快速成長中的孩子,由于世界觀還沒定型,很容易受外界影響,如果家庭教育的薄弱與不當,很容易使子女養成了不良的思想品行,并會進一步給學校教育,尤其是學校的德育工作帶來了許多困難。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時,不僅僅要注意孩子在學校的教育,還要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一般說來,學校和教師在學生家長的心目中有較高的威信,并且對于教育有較多的方法和認識,因此,學校應該重視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加強與家長們的聯系、配合,互相溝通,了解學生成長中存在的問題,在如何共同教育學生方面,達成共識,提高家長的思想文化素質和家庭教育水平,使廣大青少年兒童從小就有良好的思想品行教育,養成良好的個性和習慣。這既有利于家庭教育的效果,又利于學校教育和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更利于培養新一代的“四有”新人。
二、德育與學科教育相結合
教育為本,德育為先,在教會學生知識的前提下首先要教會其做人,德育的教育也要講究方法,不能是單純枯燥的說教,必須滲透在傳授知識之中,與各方面生動結合,這樣就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極富實效。筆者現任語文及綜合科教師,在日常對學生的德育工作中,極其重視學科教育與德育的有機結合。
1. 思想教育必須放在教學的首位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養講文明、守紀律的一代新人。而現行教材的編寫正是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剛入學就學習古詩《鋤禾》,讓學生們體會到勞動者的艱辛,接著又繼續學習了《英雄黃繼光》、《劉胡蘭》、《白楊》、《長征》等。這些教材它無不在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學生的情操,激勵著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勞動。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將思想性和知識性結合起來,融為一體,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在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時,要充分讓學生感受到這些文章背后的意義。依據不同的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特點,向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愛國教育、傳統教育、使之從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從我做起,從小做起,這樣必能為他們的人生奠定下堅實的根基。
2. 德育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同樣是教育的主體,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表現在自我教育、自我養成。對學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規范學生的行為,而規范小學生的行為就是要認真落實小學生守則,小學生的行為準則必須使每個學生明白,而學生守則的落實必須靠廣大學生自己,這樣就是說要教育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在這方面就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通過《我的戰友邱少云》的教學,我讓學生寫讀后感,聯系實際對自己擬定奮斗目標和要求,學習要求,紀律要求、衛生要求、艱苦樸素要求等。結合單元教材寫作文重點,記人就記本班學生、寫事就寫本班事情。這樣班級里模范同學生先進事跡就得到了彰揚,使學生學有方向,趕有目標,班級的樣樣工作都走在了前面。學生個人的集體榮譽感、自尊、自強感也增強了,個別學生的講吃、講穿、愛吃零食等不良行為也得到徹底改變。
3. 德育要體現在教學活動中
小學階段是對學生進行社會公德,良好行為習慣教育的最佳時期,在教學中的滿堂說和脫離實際、枯燥無味的空洞說教,不但難以激起其興趣,而且會使小學生厭倦,只有把知識與趣味結合起來,才能讓孩子從中受到教育,受到啟發,達到較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只有一個地球》時,剛好又有關于環境保護的綜合活動課,我就把語文教學活動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去調查周邊環境受到的污染有哪些,有哪些自然災害,地球給人類帶來的好處等,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既讓學生充分了解課內知識,感受到環境保護的重要,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德育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系統工程之一。只有正確處理德育和教學的關系,做到寓德育于知識教學之中,使二者融為一起,把握教材的思想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注意組織活動的實際性,長期堅持,必定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