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后練習作為語文教材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課文學習向課外延伸的基點,只有充分地掌握這些重要的課程資源,才能夠更好地優化小學語文教學。但從目前語文教材課后練習使用來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就需要我們采取相對有效的策略來解決。
關鍵詞:語文教材 課后練習 問題 策略
一、語文教材課后練習使用存在的問題
(一)課后練習使用的目標不明確
很多語文教師雖然清楚課后練習的目的所在,但出于考試中有可能出現類似題目等方面的考慮,因此在練習過程中缺少針對性,不分主次,只是一味地講解或讓學生回答,這樣極不符合教學實際。他們忽視學習方式的指導,往往花費大量的時間但收效甚微。
(二)課后練習使用得不夠全面
有的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后練習時,通常只注重客觀題目,而忽視許多實踐活動類題目。由于客觀題目相對于實踐活動類題目在答案上比較清晰簡單,不具有主觀性,且教學用時較少等,所以教師只是片面地選擇客觀題目,這樣不僅造成課程資源的浪費,而且還使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提高受到影響。
二、語文教材課后練習有效使用的策略
(一)學生在課前要做好基礎練習
基礎練習是指學生對教材進行仔細閱讀后,通過查找字典或查閱資料等方式來完成的練習,其包含文言文中字詞解釋或語句翻譯等。只有加強學生在這方面的練習,才能使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增強,認知、分析、判斷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或知識得到提高,從而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古代寓言二則》課后練習的第二題,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第三題,區分“其”和“之”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諸如此類的練習,都需要學生查看字典、詞典以及相關資料來完成,因此,教師必須要安排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完成。
(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內容練習
在語文教材課后練習當中,絕大部分文章內容類題目作為課文教學的重點,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掌握文章的主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可以運用這類題目,并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改編,教學效果將會明顯提高。以《回憶魯迅先生》為例,課后練習第一題,魯迅作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文章卻著重描寫他生活及工作中的瑣事,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有需要改正的嗎?第二題,通過朗讀魯迅深夜工作、海嬰連喊“明朝會”兩節,講講感受,最感動人心的地方有哪些?此時,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兩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第一,文中描寫了魯迅幾件事情?從中可以看出魯迅具有哪些品質?第二,講出文中最令你感動的事情和細節。這樣深入淺出的精巧互動,讓學生們能夠積極地暢所欲言,教學效果也較為顯著。另外,在課后練習中,語言訓練類題目也很多。要想讓學生有扎實的語文基礎,加強語言的積累、感悟及運用,并進行基本的技能訓練,這都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
(三)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做好寫法練習
在語文教材課后練習中,課文教學的難點主要是文章寫法類題目,因此,教師要適時地加以引導,讓學生在思考和相互討論中更好地完成。例如《宇宙里有些什么》課后練習的第二題,文章中從近到遠對宇宙進行描寫,你能按照從遠至近、從大到小的順序對課文內容進行簡要概括嗎?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認識后,通過這一問題,很好地調動了課堂氣氛,學生開始認真地讀書、積極討論。理清思路后,才可以更好地完成課后練習題目。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教師能夠很好地將課后練習融入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認真地學習,勢必會增強學生的語文能力,并提高閱讀教學的成效。
(四)學生在新課結束后進行活動練習
課后練習中的實踐活動類題目,主要是對學生已學知識的鞏固和拓展,其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實踐活動類題目由于具有靈活性且難度較大,往往會被教師輕易地放棄,但如果能夠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有選擇性的使用,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通常情況下,教師會在新課結束后讓學生自主地來完成這些題目,但同時也要對學生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并對他們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和督促。例如《幼時記趣》課后練習第三題,節假日去公園或是野外,從大自然當中挑選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仔細觀察后寫出自己的感受,并講給同學們聽。通過新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對觀察、想象等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可以在此基礎上更好地完成此題。教師在對學生的日記進行批閱之后,利用課前幾分鐘讓學生朗讀日記,并進行簡要的評價。
三、結語
總之,課后練習作為語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必須要高度重視,積極地發揮它的優勢,有效地落實每道題,從而使語文課堂教學成效更加顯著,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錢蓉.課后練習滲入教學體系的策略探尋[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11).
[2]孫二梅.提高學習效率的“優化課后練習法”[J].華夏教師,2012(09).
(作者簡介:何晶,女,吉林師范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教學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