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摘要:高等職業院校為滿足新時代格局下的學生管理工作,分析當前學生成長特點,更新學生管理舉措,此文提出柔性管理,情感激勵,互聯網式管理和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等四種新架構管理模式,以期更好的培養合格的高職人才。
關鍵詞:學生管理 新舉措 柔性管理 情感激勵 互聯網 心理健康
與本科院校相比,高等職業學院除了承擔高等教育外,還要兼顧職業教育,但由于高職院校發展較晚,學生整體素質偏低,加上目前在校生普遍為95后,學生個性強,自控弱,依賴強,承壓弱,網絡接觸多,現實融入少,原先的管理模式存在一些不足。高校輔導員作為學院學生管理的一線工作人員,分析當前學生成長特點,更新學生管理手段是適應當前高職教育新要求的必然舉措。在此,僅提出四個管理模式的新架構,以期提高高職學生素質和能力,為國家輸送專業技術人才打下夯實的基礎。
一、柔性管理融入班級
高職院校傳統的管理方式都是以制度為中心的,強調服從,強調紀律,強調權威,以制度的執行和約束為核心。剛性管理的一定合理性使得其普遍存在于高校的班級管理模式中,但是考慮到當代大學生的特點,95后學生群體個性強,權威意識薄弱,以剛性管理作為軸承,加入潤滑劑作用的柔性管理,將兩者有機結合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柔性管理的基礎是“三自作用”。中央早就指出,“要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我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三自管理的目的就是深層次的激發每個學生的內在潛力,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達到自我完善,自我約束,自主創造,自主管理,自主發展。
二、班級管理與情感激勵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在研究中發現,沒有激勵,一個人的自身潛力只能發揮20%至30%,運用激勵,自身潛力則可發揮到80%至90%。因此,在班級管理中有效運用情感激勵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班級凝聚力,從而促進高校管理水平和學生素質能力的整理提升。
情感激勵的有效途徑包括:1.關愛激勵。輔導員作為與學生生活、學習、活動接觸最緊密的老師,要以無私的愛去關心他們,體貼入微,為學生排憂解難,雪中送炭,用心愛學生是情感激勵的基礎。2.理解激勵。因為學生的性格、氣質、能力的差異性,做為輔導員要設身處地、感同身受,才能更好的理解及認可他們的所作所為,進行正確合理的引導。3.寬容激勵。人不會從不犯錯,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做為老師要容許學生犯錯,了解他們犯錯的原因,處事的動機,給予改正的機會。原則性問題,嚴抓嚴管,冷靜處理;而感情用事的行為則耐心、大度,營造和諧教育環境,以情感人,促使學生自我反省和整改。4.信任激勵。學生對老師的信賴,老師對學生的信任,這是最基本,也是最復雜,最明智的教育規則,掌握了它才能成為真正的精神導師。師生間的互相信任是彼此認可的一種體現,有利于工作上的溝通,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增強班級的凝聚力。5.榜樣激勵。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的大部分行為是通過觀摩學習,借鑒模仿他人的行為反應來完成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的榜樣是一面引領著人生正面方向的旗幟,是一面對照檢查,自警自策的鏡子。榜樣激勵的教育機制在于榜樣具有感染、號召、啟迪和警醒功能,從而使先進的受到推動,平庸的受到啟示,后進的受到震撼。
三、大數據、互聯網式班級管理
傳統的班級管理在時間和空間上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 的學習成長需求。在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高校輔導員應與時俱進,在班級管理中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媒體平臺,在傳統特色的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中,利用互聯網工作的新特點優勢互補,趨利避害,不斷更新網絡化班級管理新方法。
首先,班級管理建立大數據環境。建立包含學生入學信息,課程表,考勤記錄,成績,綜合測評,參與活動記錄,獎懲助貸,家校通訊錄等全面的大數據系統,將學生信息數字化,通過系統輔導員可以對學生各方面的情況一目了然,工作更全面,更有效。
其次,靈活運動易班,QQ,微信等交流學習軟件,構建一個超長時間、超大空間,超多人數的交流平臺。平臺的自由交流能讓老師更快的傳達信息,更好的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建立更頻繁又私密的交流,從而更好的緩解學生的孤獨感,拓寬學生的交際面,加強情感溝通。
當然,“互聯網+”格局下,輔導員還可以加強微博、朋友圈的構建工作,吸引廣大學生的關注,通過圖片,美文,新聞,視頻更多樣化的形式來開展主題班會,傳達正面能量,引導學生開展研究和創造性活動。
四、心理健康教育與日常管理相融合
高職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但由于學習、就業的壓力,家庭、社會的影響,青春期情感的噴發等眾多因素,心理健康問題成為高校潛在的巨大危機。因心理問題產生的輕生,犯罪行為呈上升趨勢,因此高職院校在日常管理中一定要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體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學校要設立心理健康工作部,組建一只專業的隊伍,能為學生及時進行心理健康指導。在系部設立心理輔導老師,班級設立心理委員,宿舍設立信息員,從身邊發現問題,及時層層上報。定期進行UPI心理測試,在保護學生心理方面隱私的前提下對篩查出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安排咨詢,由專業老師排查引導。
其次,高校要加強開展心理健康課程和心理健康活動的力度。學校開設心理健康必修課和一些特色選修課,讓學生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學習一些自我心理調節的方式方法。積極開展一些愉悅身心的健康主題活動,主題班會、戶外游戲活動、心理劇表演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總之,學生管理工作離不開學院、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和諧、團結的校園環境離不開集體的共建,培養時代的人才需要學校與老師不斷創新,更新管理舉措。
任重而道遠,我們需不斷前行。
參考文獻:
[1]耿向華.高職班級管理中激勵理論的應用研究[J],魅力中國,2016,(40).
[2]徐磊.淺談如何建設班級管理[J].亞太教育,2016,(17).
[3]石小聞.善用柔性管理,優化高職班級管理[J].考試周刊:教師版,2016,(54).
[4]劉丹鶴.淺談心理健康教育和高職院校學生管理[J].青春歲月,2013,(15).
[5]關健華.淺析微信公眾平臺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38).
[6]曹曉杰.網絡時代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及思考[J].青春歲月,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