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榮+廖雪+李彩蓮+田春艷+管浩
摘要:目的觀察“神闕八陣穴”閃罐結合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00例單純性肥胖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觀察組采用“神闕八陣穴”閃罐結合穴位埋線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針刺治療;2組均4周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觀察2組治療前、治療后12周實際體重及體重指數(BMI)的變化,并統計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優于對照組的88%,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2組實際體重和BMI均降低(P<0.05),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神闕八陣穴”閃罐結合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神闕八陣穴;閃罐;穴位埋線;單純性肥胖;臨床研究
中圖分類號:R723.14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9-0051-03
單純性肥胖[1]是指無明顯的內分泌和代謝性疾病的病因引起的肥胖,是多種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冠心病等疾病的危險因素。肥胖不僅影響美觀,而且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因此,關注肥胖,早干預、早治療、提高人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自2015年以來運用“神闕八陣穴”閃罐結合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選自昆明市中醫醫院針灸科門診部2015年1月—2017年1月確診為單純性肥胖的100例患者。嚴格按照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為觀察組(采用“神闕八陣穴”閃罐結合穴位埋線治療)和對照組(采用常規針刺治療),各50例。2組年齡、性別、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診斷標準參照全國第五屆肥胖病研究學術會議通過的《單純性肥胖病的診斷及療效評定標準》[2]:①成人標準體重(kg)=[身高(cm)-100]×0.9;肥胖度=[(實測體重-標準體重)/標準體重]×100%。超重:實測體重超標準體重,但小于20%者;輕度肥胖:實測體重超標準體重20%~30%;中度肥胖:實測體重超標準體重30%~50%;重度肥胖:實測體重超標準體重50%。②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BMI:23~24.9為肥胖前期;25~29.9為I度肥胖;30~39.9為II度肥胖;大于40為Ⅲ度肥胖。
1.3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肥胖度在20%以上,BMI指數≥23;②年齡在18~60歲之間,男女不限;③患者自愿接受治療,同意納入試驗,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4排除標準①繼發性肥胖者,如有甲狀腺功能減退,下丘腦及垂體疾病,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等疾患;②有嚴重心腦血管疾患,血液病及傳染性疾病者;③最近3個月內接受過其他減肥方法者。
2治療方法
2.1神闕八陣穴“神闕八陣穴”:以神闕為中宮,神闕至關元穴長度為半徑作的圓周上的穴位,即關元穴為下(地坤),以關元穴相對應的腹中線圓周上的穴位為上(天乾),以八等分圓周而形成的8個特殊部位,見圖1。
2.2觀察組觀察組采用“神闕八陣穴”閃罐結合穴位埋線治療。先進行“神闕八陣穴”閃罐治療后,立即行“穴位埋線”治療。具體操作如下。
2.2.1“神闕八陣穴”閃罐取穴:“神闕八陣穴”。操作方法:患者取適當體位,1%安爾碘消毒液對取穴處皮膚進行常規消毒,選取壁厚邊寬、灌口光滑的大號或中號玻璃火罐,用鑷子夾95%酒精棉球,點燃后,在火罐內環繞一圈,將火退出,迅速將罐扣在取穴部位,火罐吸附后,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反復多次地拔上取下。按照上述方法,“地坤——天坤”順時針方向依次操作,每穴均反復操作5次。
2.2.2穴位埋線取穴:主穴:“神闕八陣穴”,配穴:大腿部肥胖加風市、伏兔,手臂部肥胖加臂臑。操作方法:根據取穴部位,讓患者選擇適當的體位,仰臥位、俯臥位或坐位,1%安爾碘皮膚消毒液對取穴處皮膚進行常規消毒進針,將剪切平頭的1.5寸一次性針灸針插入8號一次性注射針頭,右手拇指與食指將針灸針往后旋,取適當長度的羊腸線放置于注射針頭前端,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提捏進針穴位處的皮下組織,右手持針對準穴位快速進針過皮膚,然后將針送至一定深度,右手拇指推針灸針將羊腸線埋植在穴位內,出針后用消毒棉簽輕壓針孔止血。
2.3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針刺治療。取穴:主穴:天樞、大橫、帶脈、滑肉門、足三里、脾俞、胃俞、豐隆、中脘,配穴:大腿部肥胖加風市、伏兔,手臂部肥胖加臂臑。操作方法:患者取適當體位,選用0.25 mm×(40~50)mm的毫針,1%安爾碘皮膚消毒液對取穴處皮膚進行常規消毒進針,上穴均采用快速進針,針刺得氣后,平補平瀉,留針30 min。觀察組與對照組均2周治療1次,4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3 個療程。
3療效觀察
3.1觀察指標
3.3.1癥狀體征觀察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實際體重、體重指數的變化,BMI=體重(kg)/身高(m)2。
3.3.2療效判定標準參照首屆全國中西醫結合治療肥胖癥學術會議討論制定的單純性肥胖癥療效標準制定[4]:臨床痊愈:體重下降并達到標準體重范圍以內,BMI接近23;顯效:體重下降5kg以上,BMI下降≥4;有效:體重下降2~5 kg,BMI下降2~4;無效:體重下降小于2,BMI下降2以下。
3.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兩者間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和方差齊性時,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不齊時采用校正t′,不符合正態分布時采用秩和檢驗。組內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非等級計數資料采用χ2,等級計數資料采用非參數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結果
4.12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12周實際體重及BMI的比較見表2。endprint
4.2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見表3。
3討論
肥胖是指人體攝入熱量超過機體所消耗的熱量,熱量以脂肪形式儲存于體內,脂肪積聚過多而使體重過度增加的營養失衡性疾病[5]。有報道指出,目前世界上至少有2~5億肥胖患者,而我國肥胖癥患者數量已超過7000萬人[6],并且我國肥胖癥的患病率有逐漸增高的傾向[7],肥胖不僅影響美觀,而且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因此,如何防治此病,尋找一種有效、作用持久、患者依從性好的治療方法尤為重要。
中醫認為由于過食肥甘厚味之品,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常,脾虛不能運化水谷,則津液不能正常生化、輸布,津液聚而成濕,濕聚而生痰,流溢肌膚,胃弱則腐熟功能障礙,水谷精微代謝異常而發為本病。八陣穴是以一個腧穴為中宮,把中宮到一定距離作為半徑畫一個圓,將這個圓分為8個等份(即天、地、風、云、龍、虎、鳥、蛇與八卦相應為乾、坤、巽、坎、離、震、艮、兌)形成的8個穴位,即為八陣穴。八陣穴是在天地生陰陽、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基礎上形成的。由于陰陽互根,相互轉化,故八陣穴也隨著陰陽的轉化而周流全身。腹部為諸陰經之會,為氣血運行的必經之路,更是體內痰濕易于聚集形成腹型肥胖之處,而神闕位于腹中,以神闕為中宮,在神闕八陣所取的圓周附近,多為調理臟腑氣化功能的主要穴位,如氣海、水道、天樞、中脘、關元等,取神闕八陣穴閃罐治療時,開八陣穴亦同時兼顧了以上諸穴,加強了其振奮陽氣、助陽行氣、健脾化濕的功效,使三焦氣化道路通暢,水精四布,游溢全身,從而化濕除痰、達到瘦身的目的[8]。此外,穴位埋線療法是在中醫針灸理論指導下,利用現代科技發展起來的以羊腸線在體內理化效應和增加穴位刺激為目的的一種新療法,羊腸線在體內軟化分解的過程中增加能量消耗,促進機體內脂肪組織的分解,加速脂肪組織的新陳代謝,使減肥療效得以提高和持續[9]。
參考文獻:
[1]吳小慧.從脾辨證論治單純性肥胖體會[J].湖南中醫雜志,2014,30(6):64.
[2]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數據匯總分析協作組.我國成人體重指數和腰圍對相關疾病危因素異常的預測價值:適宜體重指數和腰圍切點的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2,23(1):5-100.
[3]康明非,陳日新,付勇.熱敏點灸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研究[J].
[4]王東巖,孫愛潔.針灸治療單純性肥胖癥臨床有效性的Met分析[J].針灸臨床雜志,2014,30(10):69-73.
[5]張建,華琦.代謝綜合征[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42.
[6]朱智明,俞金龍.肥胖癥的最新治療[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
[7]黃作福.實用現代針灸臨床指南[M],北京世潮出版社,1996:320.
[8]何玲娜,田豐偉,李寧.神闕八陣穴閃罐治療肥胖癥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04,24(6):396-397.
[9]楊福霞.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針灸,2005,25(4):237-2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