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榮鋒
【摘 要】論文主要概述了當前民辦高校學生的發展環境及其人性特征。結果顯示,民辦高校生在人性上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因此,高校應針對該情況制定出科學有效的量化評價模式,并加強對民辦高校學生的規范性管理,從而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private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ivate college students showed the trend of polarization in the human nature. Therefore, the university should develop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mode, and strengthen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private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students.
【關鍵詞】量化模式;民辦高校;學生;人性
【Keywords】quantitative model; private university; students; humanity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9-0094-02
1 引言
所謂量化管理,主要是指一種使用科學、量化的手段對組織體系進行設計并建立體系標準的管理方式。作為管理學中的一項先進工具,當前許多教育學者都提出要將量化管理應用于高校學生的管理過程中。對高校學生進行全過程的量化管理,并在此基礎上對其采用一定的獎勵或懲罰措施,將會十分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分類指導工作,更能夠讓高校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管理自己。
目前,量化管理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內高校采用,也得到了較好的反響。然而,在對民辦專科高校的學生進行量化管理時,管理者往往會忘記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人性對這種管理方式的影響[1]。一般來說,高校管理者通常會默認被管理者是符合“經濟人假設”理論的,因而將每個被管理者都等同于相同的人性。但是,每個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所持有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也是多種多樣的。如果對管理模式中的學生設定人性善,那么將容易失之于寬,降低了量化管理的公平性;如果設定人性惡,那么對于學生進行量化管理的內容又很難以得到完全的反映,會使得管理的執行過于簡單化,甚至會引起被管理者對管理工作的普遍抵制。因此,為了能夠建立起更加科學合理的量化管理模式,本文先對民辦高校學生的人性善惡進行分析和探討,并結合學生們當前所處時代及人生階段,對這些學生進行合理的人性判斷,以期為量化管理的設計和實施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
2 人性的辯證
古今中外,對于人性的爭論一直在進行。從哲學領域來看,東方與西方的哲學家都是從抽象的靜態的角度來討論人性善惡的問題,最終導致將問題絕對化,認為人性是絕對的善或者絕對的惡。然而,這樣一種爭論或探討的致命缺陷是脫離了實際的社會環境和社會條件,僅僅是以一種形而上的、抽象的方式對人性的善惡進行探討。例如,性善論的倡導者會認為人性本質是善,且沒有任何一點惡混合于其中;支持性惡論的人則會認為人性中純粹是惡,沒有善混于其中;倡導有善有惡的人往往會認為人性中的善惡是靜態的、固定的。為了解決這一困擾,著名的辯證法大師黑格爾就曾提出,人性并非是一種一成不變的,其表現出的善和惡也不是一種固定形態,相反,人的本性應當是變化的、存在差異和矛盾的。正因如此,高校合理性的規范管理才有了對于學生成長的實質意義。
3 當前民辦高校學生的成長環境分析
3.1 個人心理
對于當前的高校學生來說,他們往往具有比較強烈的自尊心,再加上處于當今紛繁復雜、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中,大多數學生表現出缺乏信心、缺乏毅力等特點。尤其是對于民辦專科院校的學生來說,其本身的高考成績就普遍低于公辦學校的學生,而且社會對于其學歷的認可度也比較低,這樣一來,就很容易造成這些學生表現出極強的自我意識以及自尊心等狀況。因此,在這種心理狀態的影響下,民辦高校的學生將很容易出現性格的兩極分化,其中一部分學生會以壓力為動力,為自己設定較為明確的奮斗目標,在學習也更加用功,甚至會出現對某些操作性較強的專業課程產生濃厚興趣,進而更加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往往考試成績較為優異。此外,民辦專科院校學生對于課程的興趣主要集中于實踐性或操作性較強的課程中,反而對基礎的理論學習內容興趣不大,因而在他們遭遇學習上的問題或瓶頸時,往往消極對待,缺乏面對困難的毅力和信心。
從具體分析來看,對于這一年齡段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一方面,當前的這些大學生存在的比較強烈的自我中心主義意識,認為既然自己已經是一個獨立的人了,就不需要被學校、被父母管著了,當他們犯了錯誤,收到了老師或家長的批評時,總會因為丟了面子而與他們對著干[2]。另一方面,剛步入大學校園的學生在行為和心理上都還沒有完全成熟,都還沒有完全具備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再加上當前社會對于民辦高校大學生的認可程度較低,相關單位或企業在招聘選拔人才時,會對民辦高校學生存在一定的歧視。這種區別對待的行為,會讓有些學生感到低人一等,感到極度的自卑,因而在面對生活學習中的其他困難時,他們也會因為不敢正視自身的原因而自暴自棄。
3.2 教育環境
高校大學生在經歷過高中時代長時間的壓制學習后,剛進入大學時往往會出現對自己放松要求的情況,即缺乏一定的規范性和自律性。尤其是對于民辦高校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往往是在中學學習時成績就不夠理想,又在以往傳統的管理方式中,不斷被動地接受著規章制度的灌輸,因而對于學校嚴格的管理制度產生較強的抵抗心理。負面情緒不斷積壓,使學生很容易到了大學更為寬松的氛圍中就開始張揚個性、釋放個性,對學校的管理制度只會愈加的反感抵觸。endprint
3.3 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心理和行為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居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但隨之而來的是家庭婚姻關系的復雜化,單親家庭、組合家庭、領養家庭的學生比例也在逐漸提高,復雜的家庭環境會對孩子的性格塑造和行為表現造成負面影響[3]。此外,由于民辦高校的學費較公辦學校更高,因而總體來說,民辦高校的學生家庭條件普遍較好,學生自然會成為被家庭嬌寵的掌上明珠,久而久之,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抗打擊能力較弱。同時,剛步入大學校園的學生,大多都是第一次離開家人開始集體生活,一方面他們可能會因為缺乏人際交往的能力,或因一時找不到精神寄托而產生極大的心理失落感;另一方面,在學習上缺乏自主性和自律性的學生,在面對多種多樣的通識課程或專業課程時,也會產生一定的抵觸情緒,導致越來越放縱自己,學習成績明顯下降。
4 對民辦高校學生進行人性判斷對量化管理的作用
從辯證的角度來看,在當前的社會大環境下,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很容易出現性格的兩極分化現象。其中一部分學生由于自身抗壓能力弱、心理素質差,不斷在學校中放縱自己,凸顯人性中惡的一面;另一部分學生則會將壓力化為動力,積極配合學校管理的規章制度,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展現出人性中善的一面。就目前高校的管理理念來看,管理者大都傾向于性善為理論基礎的管理模式,這樣雖然注重了以學生為本的主體精神,但更容易造成失之于寬,讓惡大行其道,反過來侵蝕惡化更多學生的認知和行為,尤其是對民辦高校來說,這類管理問題更容易出現,最終導致學校環境的惡化和集體行為的滑坡[4]。因此,對高校大學生的人性進行充分地了解和分析后,再制定科學合理的量化管理方法,嚴格對學生進行獎勵和懲罰的標準,為學生提供一個公正的校園環境,將會對民辦高校學生的發展起到更好的促進作用。
5 結語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民辦高校學生的教育和發展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在對民辦高校大學生進行充分的人性分析工作之后,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量化管理方法,將會更好地促進民辦高校學生的成長發展。
【參考文獻】
【1】彭來芬.學校須實施“規范化”與“人性化”的管理[J].教育藝術,2017(3):38-38.
【2】張福增. “量化——柔性”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學生管理[J].科技風,2017(6):81-81.
【3】冼海文.論教育管理中量化與人性化的融合[J].教育藝術,2016(6):58-58.
【4】屈惠華.績效考核制度下人性化管理的新思考[J].基礎教育參考,2015(23):30-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