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旭香
【摘要】農村義務教育近幾年來雖然獲得一定的發展,但是還面臨三大問題:初中學生輟學嚴重,農村初中師資隊伍不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經費不足。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正視問題,尋找科學有效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初中務教育;教育經費;師資隊伍建設;學生評價制度
一、影響農村初中義務教育發展的問題
近些年來,通過“普九”達標驗收,農村初中教育普遍得到較快的發展。但是,目前的農村初中教育發展不容樂觀,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
(一)初中學生輟學嚴重
根據國家“普九”要求,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率控制在5%以內。但實際上,農村初中生輟學率在10%以上,有的地方農村初中生輟學率竟達20%~30%;有的地方實際完成初中教育的學生比率很少,大致不超過30%(見《2005年中國農村初中教育發展報告》)。某縣三年前小學升初中共有4000多人,至今年畢業參加初中畢業考只有2700多人,除了中途轉學到外地學校就讀500多人以外,流失了近800人,輟學率近20%。造成初中生輟學的重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家庭經濟負擔過重。在國家沒有實行免費(雜費)教育之前,初中生一年的費用(含雜費、內宿費、書費、生活費及學校的其他一些收費)不低于2000元。目前農村家庭一般有2~3個孩子,如果有兩人在讀書,顯而易見對于農村貧困家庭來說,經濟負擔是相當重的。這就使得一部分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2.初中學校布局問題。受條件限制,目前我國大多數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都是一個鄉鎮一所初中。有的村屯離初中學校很遠,加上交通不便,所以學生干脆不上學了。
3.“讀書無用論”抬頭。中國農村老百姓普遍認為,大中專甚至是重點大學畢業生也找不到工作,何況初高中畢業生,知識在農村幾乎也沒多大用處,讀與不讀一個樣,費那個時間、精力、財力不劃算,所以干脆不讀。
4.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由于農村小學師資水平低,辦學條件簡陋,農村小學畢業生學習基礎普遍很差,到了初中很難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要求,造成學習進度跟不上,日積月累就對學習失去信心,失去興趣,加上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對教師實行升學量化管理,致使部分教師為了突出教學成績,不善待差生,對差生另眼相看,甚至千方百計排擠,使得學習差的學生在班級中沒有了自尊心,學校對他們來說已是一塊傷心地,不得不選擇離開。據對某初中的調查,這樣的學生占輟學學生的60%。學生嚴重流失,教學質量勢必下降,農村初中教育發展便無從談起。
(二)農村初中師資隊伍不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
不管是從數量上講還是從師資質量上講,目前貧困地區農村初中的教師都有很大的問題。從數量上講,農村初中教師的配備普遍不足,有些科目如化學、歷史、地理、生物等根本無本專業的教師,只能抽取其他專業的教師兼課。由于農村初中學校條件差,工作生活環境比較艱苦,工資待遇比較低(無獎金,無補貼,更無兼職等副業收入),因此外面的優秀教師不愿進來,本校的好教師又留不住,即使留下來了,也很難安心工作。此乃“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屬自然規律,無可厚非,但因此造成的農村初中教師數量滿足不了教育發展的需求卻是不爭的事實。從質量上講,農村初中教師隊伍的總體素質也不容樂觀。農村初中學校教育經費不足,教師外出參觀學習培訓機會少,多數教師知識儲備、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得不到更新,知識面窄,教育觀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教育科研和教學改革意識較為淡薄,教研活動難以開展。某貧困縣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全縣校長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參加全市開展的“校長建設年”論文比賽,竟然沒有一篇論文評上獎,所有論文幾乎都是從網上下載下來,東拼西湊而成的。校長們尚且如此,一般教師的科研意識情況可想而知了。
另外,貧困地區農村初中學校額外收入微薄,教師的勞動付出與勞動報酬不成正比,獎金幾乎沒有,難以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為了貼補家用,有的教師干脆將教書當業余,將生意當專業:兼職當律師的有之,在校外開輔導班的有之,包山種桉樹種甘蔗的有之,盤個小店賣服裝賣日用的有之,開個網店做微商賺點零花錢的有之……反正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當教師隊伍處于“身在曹營心在漢”“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得過且過狀態時,工作積極性便無從談起,教育的發展亦淪為一句空話。
教師數量相對不足,師資水平相對低下,工作積極性不高,嚴重制約了農村初中教育的發展。
(三)經費不足,多數農村初中學校負債運營
幾年來,農村初中學校為了實現“普九”達標,加大了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了改善辦學條件的投入。這些經費投入,一般是政府出大頭,學校自籌投入小部分。但實際情況是絕大部分工程都是老板墊資投入建設的。現在“普九”驗收通過了,欠老板的錢都沒有付清,有的是大部分的工程款,學校自身欠的那部分償還遙遙無期,學校在老板經常登門追債的情況下艱難運營。目前,學校早就免收學生雜費、水電費、住宿費,國家實行經費保障機制。但如此實行之后,學校的正常工作更難以運轉。免收學雜費,確實減輕了家長和學生的經濟負擔,學生和家長開心歡迎,但學校則叫苦連天。國家補助的經費農村初中每生每學期只有90元,地方政府不再補給一分錢的公用經費。國家補助的公用經費(90元)不及以前學校收費的一半。有的學校水電費開支占全學期國家撥給的補助經費的一半,剩下憑每生每學期四五十元的辦公經費,學校連正常的工作都難以運作,更談不上發展了。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是制約農村初中發展的根本問題。
二、促進農村初中教育發展的對策
(一)農村初中教育經費要保障,債務要盡快結清
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認真核實農村初中債務,不管是政府組織興建的項目,還是學校自行籌建的項目,只要符合事實,預算合理,政府都應該全部承擔學校現有的所有債務。因為農村各初中除了代收書費外,不能再收任何費用,國家下撥的公用經費項目又不能用于支付和償還任何的工程款,所以學校將永遠無能力償還所欠的債務。學校債務不還清,工程老板就經常找學校,干擾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有的甚至揚言封門、封樓,學校將無寧日。endprint
其次,加大學校公用經費投入力度。各級政府對農村初中學校的公用經費撥款,不應低于實行免收雜費、國家實行經費保障機制之前學校的收入。同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定期對農村初中學校的支出進行核實,適當調整投入,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使農村初中教育能健康穩步發展。
再次,繼續加大對學校基礎設施及改善辦學條件的投資力度,不斷改善農村初中辦學條件和教學環境,促進農村初中向規范化、標準化、城鎮化方向發展。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吸引教師,留住學生,留住教師。
(二)加強農村初中師資隊伍建設,改善農村初中教師生活條件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提高農村初中教育質量的根本保證。
1.農村初中學校教師要足額配備。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有關規定和農村初中的實際情況,核實和配足農村各所初中教師,盡量做到專業對口,人盡其才。
2.提高農村初中教師待遇。農村初中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初中教師生活條件都比較艱苦,要想方設法提高他們的生活待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待遇留人顯得更為重要。現在對農村教師的特殊政策是評職稱可以免試外語和免試計算機。其實這些正是現代教師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免試了會造成他們的懶惰,一旦評上職稱了,他們也就走人了。應該考慮取消這個政策,改用通過大幅度提高他們的工資待遇,提高至讓城市同等教師“眼紅”為止。這樣才能留住農村初中教師并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發揮他們應有的作用。
3.加大農村初中教師培訓力度。政府要撥出專款,對農村初中教師輪換培訓“洗腦”,更新知識,更新觀念,使其掌握更多的現代教學手段。
加強對農村初中教師的師德培訓。農村初中教師由于條件限制,生活比較單調,往往受到農村一些不良現象的影響,師德水平下降。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要加強對農村初中教師的師德教育,使他們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三)改革農村初中學生評價制度,嚴格控制學生輟學率
控制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率,提高鞏固率和教學質量是農村初中教育發展的根本體現。據調查,家庭經濟困難不是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造成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學習困難,對學習失去興趣。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村初中學校要想方設法留住學生。
改變農村初中的評價方法。農村初中的培養目標應該是“合格+一技之長”,不求個個升學,但求人人成為對農村建設的有用之才。徹底改變應試教育,拋棄“以分數論英雄”的觀念,積極推行“成功教育”。學校要認真研究后進生轉化策略,把鞏固率、畢業率作為教師、學校考核評價的重要標準。
建立九年義務教育跟蹤制度。全社會要樹立“今天的輟學生,就是明天的貧困戶”的思想,用強制手段防止農村初中生流失。建立跟蹤制度,從小學至初中三年級,由學校、鄉政府、村委會、家長四級聯動,跟蹤學生在校情況,像過去抓計生工作那樣,抓防輟、控輟工作。只有全社會行動起來,才能有效控制學生輟學。
總而言之,作為農村地區的教育工作者,只要我們正視義務教育發展中的問題并采取科學的對策,就可以促進農村義務教育的可持續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