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嬌艷
【摘要】學生創造精神的培養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實現,閱讀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培養渠道。在閱讀教學中,注重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訓練,多給學生一些思維發展空間,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引導學生總結學法,學會遷移,聲情并茂地朗讀等等,這些都是訓練學生創造精神的好方法。
【關鍵詞】閱讀教學;創造精神;求同思維;求異思維
對教育而言,21世紀是“創造教育的世紀”,人是否具有創造素質,不僅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生存與持續發展,而且對國家在國際上的創造地位起著決定性作用。教育就肩負著培養人的創造素質的使命。新大綱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并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發展學生的健康個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那么在閱讀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素質呢?
一、精心設問,注重訓練學生的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能力
課堂提問,要講究提問的藝術,教師的問題要像一顆石子投向平靜的水面,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創造力,從而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是密切聯系、不可分割的。求異是兒童的天賦,他們樂于表現得與眾不同,但由于年齡太小,他們獨立探索、自我表現判斷能力弱。因此課堂上的提問,教師應使學生突破常規的禁錮,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探索客觀世界的真理知識,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的獨立見解,迸發求異的火花,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養成。例如《跳水》一課中,教師借助“‘全都嚇呆了的原因在哪兒?”“孩子有哪些危險?”等一系列問題,讓學生明白:孩子無法安全地順著窄小的橫木走回桅桿,只要一失足,便會摔得粉身碎骨,加上他此時的恐懼感,只能跳入海中,由水手救出。這是學生的求同思維,但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這一種嗎?筆者引導學生從求異點展開發散思維:“孩子還有其他辦法嗎?”學生通過自己多角度的想象,聯系插圖與生活實際想出了多種辦法:迅速將帆布張開,讓孩子順著帆布滑下來;孩子像小猴子一樣,抱著橫木向桅桿處移動,再順著桅桿爬到甲板上去;船長、水手迅速張開救生布,接住孩子……一個問題,一番討論,足以看出學生思想上閃爍的“創造的火花”。盡管有的學生想法不夠正確、完善,但是學生的獨立見解反映出他們在積極思考,主動探求知識,這是十分可貴的。
二、給學生思維自由的空間,培養質疑、思疑、解疑能力
當前,我們的教學基本上還是學生圍著教師的問題轉,上課時學生處在被動接受教師講授與提問的地位,只是偶爾做一些“即興式”的發言。接受知識固然重要,但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反復鉆研、自主學習的能力更為重要。
加大自學的力度,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安排一定數量的自學課程,是十分有益的。自學時,學生按照自己的基礎、習慣、水平、方式、速度去讀讀,想想,寫寫,議議,對自以為學懂的內容進行整體歸納,同時,將不太理解的問題提出來尋求解答。例如,在《只有一個地球》這一課的教學中,筆者讓學生在困惑處求疑,提問:“為什么這課不以‘一個地球為題,而要強調‘只有呢?”學生質疑后討論,順著課文內容一層一層地思疑,最后發現是因為“地球上有限資源被人類肆意破壞,人類不可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人類要精心保護地球”這幾層原因??梢?,課堂上引導學生質疑,一方面能讓學生心中的難點、疑點得到解決,從而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另一方面還能激活學生思維,促進學生主動、深入學習課文,充分發展學生敢想、敢說、敢做的創造精神。
三、尊重學生不同見解,培養他們豐富的想像力
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培養學生創造意識的核心。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尊重學生的想象力和別出心裁的念頭,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觀念是有價值的,從而提高學習興趣。這種學習氛圍使學生因自己的創造性行為或見解得到積極的評價和幫助而樂于創造。學生在民主、平等的閱讀教學氛圍中,敢于將自己的見解與同學商討,不僅能大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團結合作能力,還能使學生的想象力變得非常豐富。如學習《麻雀》一課時,同學們暢所欲言,大膽想象,發表自己的觀點,特別是圍繞“老麻雀舍身救小麻雀”這個做法好不好提出不同看法。有一位學生說:“我認為老麻雀應該立即跳下來銜著小麻雀迅速飛上樹,因為在麻雀眼里獵狗是個多么龐大的怪物,怎么斗得過呢?”聽罷,同學們的思維開始活躍起來。這時,教師立刻抓住機會,啟發學生聯想,開拓學生的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使學生在聯想中理解老麻雀救小麻雀的辦法當然不是最好的,它當時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它內心那強烈的母愛,它不顧個人安危,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勇敢地跳下去與獵狗搏斗,老麻雀的愛子之情盡在不言中,課文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都充分體現出來了。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所以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必須尊重他們的不同見解,讓閱讀教學變成激活想象力的及時雨?!?/p>
四、引導學生總結學法,學會遷移,培養創造能力
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是目前全新的教育觀,只有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學習方法,才能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使教師從“教”到“教會”到“不教”,學生從“學”到“學會”到“會學”。不同體裁的課文有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要根據年段的要求和學習閱讀方法的體系,有層次有重點地進行學法指導,把學法變成學習過程中可供操作的具體步驟。如《海濱小城》一課,學習“海濱”一段后,師生共同將寫景課文的學習方法歸納為“讀課文-抓特點-明寫法-想畫面-悟情感”五步,然后讓學生運用學法,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自學“小城”一段,并告訴學生,以后碰到寫景文,也可用此法遷移。這樣,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還清楚了自己的學習過程,知道自己是怎樣學會這些知識的,同時培養了總結學習方法的能力。
五、引導聲情并茂地朗讀,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通過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學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主人公的內心感性世界。這也是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好方法。
沒有瑯瑯讀書聲的語文課不是好的語文課,多讀是達到閱讀教學目的的手段之一。除了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時間讀書外,還要把握好每天的晨讀時間,利用學習工具,掃除字詞的障礙,做到讀得正確流利。為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突出重點,抓住重點句段,每人一句一句地讀,通篇課文大家一段一段地輪讀,每個學生都能有讀的機會,充分合理地安排利用讀書時間,學生將課文讀通了,讀熟了,還要抓住閱讀教學的靈魂——思維,讀書不能有口無心地讀,要精讀。所以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設計好思考題,讓學生邊讀邊思考,思考作者的寫作主旨,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
總之,閱讀教學是最具有人文性質的教學,它不僅使學生得到了良好的語文基本功的訓練,同時還發展了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受到美的熏陶與教育。閱讀教學要有靈氣,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創造教育,讓學生敢于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挖掘創造潛能,為未來社會服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