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征
【摘要】文化育人是一種趨勢,也是現實需求,德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小學階段尤為重要。小學對一個人的教育既是起點,也是關鍵點。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強,正確的思想和良好的習慣都是在小學培養出來。如今我國小學教育在德育方面卻遇到了一些問題,文章針對文化育人視域下的小學德育發展展開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文化育人;小學德育;發展
一、前言
教育領域一向遵循德育為先的觀念。在如今素質教育的規劃中,也有關于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內容,德育被排在第一位,可見德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教育內容。而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卻存在一些問題。文化育人是這個時代的重要特點,也體現了時代的先進性,教育是大眾關心的話題。小學作為基礎教育的起點,德育面臨很多挑戰。
二、文化育人概述
文化隨人產生[1]。在人類歷史開始時,人類文化就在不斷積累。從文化的角度來說,人在需求上要不斷超越,從單純的物質不斷上升到文化,這才有了人類真正的文明。因此文化可以說是一種生活形式,也是一種精神財富。隨著歷史的發展,德育的重要性逐漸顯露出來,人類慢慢懂得利用教育讓文化回歸。文化育人就是對情感和品質的培養,是對人的品質的教育。
三、文化育人視域下的小學德育發展的重要性
基礎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階段,而小學教育是其中的重中之重[2]。人的“三觀”往往是在小學階段形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德育是從人的意識開始慢慢培養起來的。兒童的好奇心非常強,但獨立意識并不完全正確,他們的思想和認知都需要受到科學的指導。在小學階段若是沒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將會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因為從文化育人角度來分析,在小學階段對一個人在信任、感恩等良好品德方面進行積極的引導,將會讓其一生受益。
四、文化育人視域下的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單一
如今小學德育的教學方法非常單一[3],只有課堂教育一種形式。思想品德課又是一門獨立的課程,與其他課程聯系不緊,在教學中并沒有完全融入整個教學體系中去。大多數小學德育教育中只是進行單純的知識灌輸。一些學校雖然開展了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但形式非常單調,而且內容比較陳舊,德育教育原有的價值并沒有被完全發掘出來,例如德育中非常重要的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等內容,沒有很好地落實。
(二)文化環境缺失
文化育人離不開環境的支持,因為對人的品德形成來說,環境是必要的外部條件。不同教育環境下的學生往往呈現出不同的品質。環境對于德育來說非常重要。如今處于知識爆炸時代,雖然知識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但德育方面卻有所缺失,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溺愛非常嚴重,讓孩子從小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很多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甚至很多學校也是這樣。因此,小學德育面臨的文化環境缺失問題非常嚴重。
(三)師資隊伍素質不高
師資隊伍是教學的基礎,德育也是如此,很多人認為教師唯一的使命就是教書育人。確實如此,只是育人遠遠比教書更加重要,這一點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識到的。小學德育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素質不高,一些小學由其他學科的教師兼任德育教師,對德育教學并不重視,一些偏遠地區甚至沒有能教授德育課程的教師,只是將德育教學當成一種任務,將教材上的內容灌輸一遍就算結束,談不上從生活中對小學生的德育進行引導。
(四)重視程度不夠
小學的教育者對德育并沒有明確的認知。德育可以說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也可以說是基礎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學內容。德育不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實踐的學科。但大多數小學教師和領導只是把德育當成單純的知識課堂教學,德育非常抽象。一方面小學生未必能夠理解課堂上的知識,另一方面小學生沒有實際的道德體驗,并不能對德育的價值充分理解。這是因為教育者對德育并沒有足夠的重視;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學習成績過于重視,導致對德育的忽視。
(五)應試教育影響
應試教育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人才,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但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也是非常明顯的。為了升學,如今喊得最響亮的口號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考試成績,不僅要求孩子完成大量作業,還給孩子報各類輔導班,導致孩子的學習壓力非常大,德智體中過于重視智,對德育的重要性視而不見。
(六)評價制度缺乏
目前,小學德育并沒有制定出有效的評價制度,學校對小學生的成績缺乏只是重視語數外三門學科,德育的評價完全是隨意的,甚至很多學校根本就沒有對學生的道德品質進行評價。這樣就導致小學生對德育課程缺乏足夠的重視,連最基本的評價制度都沒有,自然也不會形成任何壓力。而教師對德育也是以應付為主,教學效果不會影響教師的個人工作評價。小學德育整體上呈現出一種放任自流的態勢,最后導致各方面都忽視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五、文化育人視域下的小學德育策略
(一)以學生為主體
其實德育是一項自古就存在的教育內容,無論是古代的科舉還是在科舉之前的各種教育形式,德育都是非常受到重視的。在古代,德行方面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如今要想在文化育人的視域下革新小學德育的育人觀念,就要充分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人特點。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是德育的最佳時期,要以學生的真實體驗為基礎,拓寬德育教學的渠道,打破課堂教育的限制,增加實踐活動,豐富小學生的生活經歷,從生活中開展德育工作。
(二)改革管理方式
學校的文化主要受管理方式的影響。因此,為了能夠在文化育人方面不斷深入,對學校的管理方式進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管理本身就是一種文化。首先,在學校的管理中營造出一種人文氛圍,實現民主管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學校要積極進行文化建設,包括物質文化,要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管理是為了讓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所以小學的管理方式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例如學校可以吸收學生建議來改善基礎設施。endprint
(三)加強師資建設
教師可以說是學校最重要的人力資源,是教學的主要操作者。如今小學德育方面呈現出嚴重的師資不足現象,學校要加強德育教師的素質培養,同時也要給德育教師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學校要積極開展德育教研活動,注重德育教師在教學理論和實踐上的提升,同時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培訓,提升教師的教學水準,對教師的努力和做出的成績,要及時給予肯定和獎勵。加強師資建設要從教師的文化素質以及專業素質兩方面入手。
(四)提高重視程度
學校以及教育部門要對德育引起重視,要明確德育是基礎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進行德育教育要有明確的目標,德育教育對其他學科的教學來說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不僅是德育教師,學校領導以及其他教師也要對德育有清醒的認識。學生的思想和習慣影響是非常廣泛的,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好奇心要依賴德育才能得到更好地發掘。德育應該打破課程的束縛,從各個學科以及學生的生活中進行滲透。
(五)推進教育創新
小學的德育教師習慣于在課堂上對學生實施填鴨式教育,這是一種應付性教育,學生并沒有感受到知識的魅力,也沒有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時間長了就不會重視德育。填鴨式的教學會讓學生產生懶惰心理,在學生心里就會認為德育是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不需要認真學習,也不需要思考。在文化育人視域下,小學德育要加強對新鮮事物的探索,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去解決問題。因此,要對教育進行創新,發展多種教學模式。
(六)完善評價制度
德育教育要進行正規的成績考核或者教學評價,頻率應該與其他學科相同,每個學期還要進行一次總體評價。學校以及教育部門要對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核實,考察德育的實施,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并調查其在教學中的具體狀態以及創新情況。將德育與其他學科的評價同步,讓學生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他們德育成績加入到總成績中,對學生的個人成績造成影響。這樣就可以讓德育正式成為與其他學科同等重要的課程。
六、結論
總之,在文化育人視域下,小學在德育方面面臨更大的挑戰,很多教學上的問題需要解決。目前小學德育水準還比較低,要想提升上來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從制度到學校管理都需要進行優化,尤其是教師隊伍的建設,相關部門應大力支持教師隊伍建設。德育是個人健康成長的決定性因素,這是當前小學德育薄弱急需解決的原因,也是目前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畢竟只有保障德育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海娟.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08):42-43.
[2]楊聰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匯,2016(13):86-87.
[3]陳旭東.小學體育與德育的滲透教育探討[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5(12):79-80,91.endprint